我的新书
我的新书:《什么是物理:用物理学的视角看世界》正式面世了!分上下两册:经典物理篇,近代物理篇。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可购买。我正在联系纽约本地的两家中文书店,从国内海运一批托他们帮忙售卖(线上线下都有)。届时会更新此贴。以下是本书序言:
我的新书:《什么是物理:用物理学的视角看世界》正式面世了!分上下两册:经典物理篇,近代物理篇。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可购买。我正在联系纽约本地的两家中文书店,从国内海运一批托他们帮忙售卖(线上线下都有)。届时会更新此贴。以下是本书序言:
前阵子在欧洲休假,有机会沉淀一些由 chatGPT 引发的想法。
中国手语课告一段落。第一期课程学习了很多词汇和简单句式,期待第二期课程学习语法,把词汇串联起来,表达比较完整的概念。最近看一些手语公众号里的视频,竟然能看懂不少表达了,非常欣喜。
在木遥的《遥遥无期》录了一期播客,介绍规范场论和杨振宁的贡献。规范场论非常抽象晦涩,同时也很美。如何向大众传达它的美是一项挑战,好在作为数学博士的木遥通过提问弥补了一些鸿沟。关于规范场论的科普著作不多,我中学时看过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徐一鸿的《可怕的对称》,其中详细介绍了同位旋、八重态、局域对称性、规范场论等等概念。尽管当时完全无法理解,但是“对称”的美妙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未来在物理学习中反复回响。 小宇宙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15bad1d8fa87bbfe50a1d22 网页版:https://farmostwood.fireside.fm/-1
前几天突发奇想能否用强化学习算法探索“花火”游戏,一查,发现DeepMind[1]和FAIR[2]都在2019年发表了成果。 花火(Hanabi)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桌游,规则极其简单,却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技巧,获2013德国年度桌游大奖。它是一个2-5人的合作游戏,简单说来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纸牌接龙。一共50张牌,每张牌有颜色(红黄蓝绿白)和数字(1-5),每人保持4-5张手牌,看不到自己的牌,但能看到所有其他玩家的牌。玩家依次执行:选择给另一个玩家一条线索(clue),或打一张牌,或弃一张牌(并换取线索名额),并补充手牌。打出的牌必须能在公共区域接上某条颜色的龙(从1到5),如果出错三次直接输掉。当新牌被抓完时,游戏结束,此时看公共区域共有多少张牌,最好就是每个颜色接满了1-5,总共25分。通常来说新人能玩到20以上就很好了,高级玩家追求的是满分。clue是这个游戏的关键,因为每条线索只能告诉某个玩家手里的所有某种颜色、或所有某个数字的牌,比如:A对B说,“你的第2、5张是红色”,或者“第1、2张是4”。起始有8个clue名额,之后要靠弃牌换取。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之间严禁提供clue以外的任何场外信息。
上个月在老朋友《小声喧哗》播客以谷歌软件工程师的身份录了一期《The Social Delimma》的观后讨论,比较长,剪成两期:《S3 E22 社交陷阱(上):图灵啊,我们做了什么?》,《S3 E23 社交陷阱(下):走上追求解决方案的漫漫长路》。由于之前在不合时宜里吹谷歌用力过猛,被很多听众指出观点偏颇,缺乏批判和自省。在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互联网产品(特别是谷歌的产品)的认识,借这个机会自我批判一番。(去年第一次做客小声喧哗,以前物理学家的身份聊了 Rick and Morty《S2 E20 Rick & Morty: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积极向上(?)的虚无主义动画片》。) 上月底还在一档比较新的播客《世界莫名其妙物语》里,同样以谷歌软件工程师的身份聊了聊科技界中的性别歧视《EP26 世妙妇女大会:大厂应该多招女程序员吗?》。之前在聊南京烤鸭那期喜欢上了这个播客,除了通篇“无用知识”,特别喜欢三位南京主播时不时蹦出的南京话。出于对各类鸭滋的热爱,我自诩精神南京人(尽管从来没去过南京)。 两个都是非常有趣的播客,欢迎大家通过收听和大赏的方式支持她们!是的,所有七位主播都是女性。掐指数来,我参与录制的所有播客都是女性主播,非常荣幸。
今天听一期RadioLab播客:The Wubi Effect(推荐!),了解了五笔输入法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得知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QWERTY效应:一个词中用右手输入的字母越多,它引发更正面的情绪。这个研究真是刷新了我对“行为影响认知”的理解。Blow my mind。
上个月在好友王磬主持的《不合时宜》播客里远程聊了两期,很尽兴。 《公共沙龙:一场流动的思想盛宴》 《谷歌工程师眼中的外卖骑手与科技向善》
做了一件好事,很开心!
我想聊聊我歧视黑人的经历。
当今不世出的奇才 Stephen Wolfram 一周前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博客《Finally We May Have a Path to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Physics… and It’s Beautiful》,光看题目就中二值爆表。如果不认识 Wolfram 大神,一定认为这是民科之作。Wolfram 当然不是什么民科(我被动地接触过太多民科了,一般都是朋友的亲戚推翻了相对论或发现了大统一理论后,朋友实在看不下去,把鸿篇巨制转给我,让我“给个说法”)。Wolfram 11岁编撰物理学手册,15岁在期刊发表粒子物理论文,20岁从加州理工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博士(费曼在他的答辩委员会里)并留校任职,2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后来决定出圈,创造了符号计算语言 Mathematica(这个名字还是乔布斯给起的),然后又创造计算知识引擎 Wolfram Alpha(真的很好用,我现在遇到积分问题都扔给它)。但他离开学术后一直没有放弃思考物理问题。他的畅销巨著《A New Kind of Science》(扎克伯格最爱)的第九章将 Computational Universe 思想拓展到物理学,从元胞自动机和图形网络出发涌现出时空结构、基本粒子等思想是今天 Wolfram Physics Project 的基础。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地球村”、“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这些通常用来描述全球化美好愿景的概念,今天遵循着一条无情的指数曲线向我逼来。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能感清晰地受到疫情的步伐,那种涌动在社交媒体的悲痛、感动、愤懑突然跨越重洋,变成切实的担忧和恐慌。
张伟丽昨晚在拉斯维加斯卫冕 UFC strawweight 级别冠军,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实在太令人激动了。今天恰逢妇女节,伴随网上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探讨,张伟丽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可以以何种挑战传统观念的方式实现自我。想起前几天《外国人永居条例》在网上引发的中国男孩高举键盘“保卫”中国女孩的迷惑行为大赏,我愈加对许多承受着性别刻板印象同时追求自我实现的中国独立女性感到敬佩。我希望在张伟丽的感召下,更多女孩参与到格斗运动中,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为女性赋能的运动。
2020年2月9日下午一点,纽约中央公园,数百人聚集悼念李医生。这篇流水账从我的视角记录了活动的来龙去脉。
物理学是什么呢?人观察宇宙在时空舞台上的演出,构造出一整套基于操作定义的量化概念,将世间万象投射到这套概念体系里,为这些量赋予几行等式,看看宇宙是不是按它们的脚本运行。如果不是,改改等式;如果是,看看能不能把几行等式变成一行。
你有拉屎的自由吗?
今年4月4日,我发了一条微博:“墙节到了,有啥行为艺术点子庆祝一下?”没过几天,国内朋友告诉我,沙龙网站上不去了。
2018 年 5 月 22 日 发表在 Matters 上 我最近在读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爱因斯坦传》。这本传记包含了许多首次公开的私人信件和机密文件,让读者从更全面的视角认识这位不世出的天才。爱因斯坦在 26 岁发表狭义相对论,36 岁发表广义相对论,这两项工作颠覆了几百年来牛顿力学统治物理基础理论的局面,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引力、质量、能量等基础概念的认识,也奠定了爱因斯坦的学术地位。相比相对论的光环,人们对两件他的另外两件事关心较少:一个是他对量子力学做出的开创性工作,另一个是他发表广义相对论后四十年对于量子力学态度的转变。仔细玩味这两件事的关联,不仅能更清晰地展现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观,也可以管窥理论物理学在二十世纪发生的实在论转向。从某种程度上说,量子力学的成长史是科学实在论的消亡史。
2018年11月3日,纽约文化沙龙办了一期关于《占星学是科学吗?》的讨论,我是访谈者。沙龙结束后主讲人、参与者和我通过邮件讨论多轮,记录如下。
这是2006年夏天我赴巴黎参加巴黎高师全球留学生考试的详细记录。
以太坊被称为“区块链 2.0”,是因为它具备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用户可以通过支付燃料的方式在链上运行智能合约。以太坊之于比特币(几乎仅支持作为交易的极简合约),好比通用计算机之于计算器,一台分布在云端每一个角落的计算机。 智能合约是以交易的形式执行的。以太坊账号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账号,相当于比特币的账号,不包含合约代码,其主要功能是转账和支付燃料;另一类账号是合约账号,包含需要被运行的代码。一笔“交易”,需要包涵发送者(外部账号),接收者(合约账号),传输数据,以及一些关于燃料的参数。当这笔交易被某个区块接收,当那个区块的主人成功挖到矿,这笔交易就会被添加到区块链的头部,广播到网络的每一个结点。每个结点在验证这个区块时,自然会以交易中记录的传输数据作为 input 执行这笔交易,交易数据于是被永久地记录在区块上。
今天看到北大外院岳昕师妹的遭遇,那种无名的愤怒和无处爆发的抑郁让我无心工作。什么是大恶?那是结构性的恶。你找不出一个罪魁祸首、一个泄恨对象。“结构”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分散恶的风险的同时放大了恶的效应,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甚至可以被理解和同情,以至于你的愤怒无处宣泄,于是被酝酿成抑郁,催化成下一次的免疫。直到,直到最后有一个真正称得上“北大人”的学生,勇敢地站出来,身单力孤地抵抗着滚到山底的雪球,在沉闷的山谷中震出一片微弱的回响。
我家有三个单体空调,型号比较老,每次要在各自的控制面板上调节开关和温度,也没有定时控温功能。如果想实现远程操控(比如在手机上),最简单的方案就是 Nest Thermostat。然而抠门如我一看每个售价$169,三个要五百多美元,便萌生自己改装的念头。
【这是机器人教程系列的第一篇】 从买第一个Arduino套装开始,我接触机器人有好几年了,但直到最近才开始做完整的课题。期间有两项技能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Python和Linux。他们背后,是强大的开源社区。掌握了这两样工具的工具(元工具),你感觉网上遍地是趁手的兵器。上周在公司内部编程培训时,有一句话深得我心:我们是软件工程师,不是程序员。我们的工作不是写程序,而是合理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在Google,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得不从零开始写某项功能,只是你还没有找到相应的工具罢了。在开源社区更是如此。 这是一个遥控小车,通过红外遥控或无线键盘可以控制小车的行动和摄像头的角度。TensorFlow实时监测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语音读出它识别出的物体。所有代码都放在我的GitHub上。
我在运动方面有一种特别的天赋:能轻松领悟通过言语传达的技巧。但问题是:身体跟不上。我在北大刚进舞版时,前辈都很惊讶一个初学者能写出他们跳了几年才领悟到的技术笔记;但当他们看到我练习时,又很惊讶这些总结是我写的。 昨天一个人上小课,我请Lenka给我抠一下Waltz的技术细节。总体感受是:你所看到的效果往往不是你应当去努力的方向;反过来也一样:你所犯的错误不能通过表面上来纠正。学标准舞,应当是由内而外合理化的过程,而不是打补丁。我试着回顾一下被指出的错误,以及背后的“不合理”。
花了几个礼拜,终于跟随教材完成了这个课题:Linux from Scratch,即从源代码开始(没有任何binary)编译安装,完成一个极简的Linux系统。这个课题极其讲究,连编译工具都是从源代码编译安装的,相当于先从原料做工具和脚手架,建完大厦后把脚手架拆掉、工具埋掉,不留痕迹(当然了,你得有做工具的工具,即预装Linux)。做完这个课题,我对Linux的了解多了,困惑更多了。过程中查找了许多论坛和开源社区,感受是【此处强行升华】:开源运动非常伟大,造就了今天的技术生态。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选集市胜过大教堂。
这是我在第98期纽约文化沙龙上的演讲图文稿。引力波的发现再一次引爆了公众对相对论的好奇。如何向外行解释相对论?我不愿用花哨的视效和不知所云的比喻弥补逻辑链的缺失,那些似是而非的字眼只能让大众愈加不明觉厉,对理论物理敬而远之。理解相对论的原理不需要太多物理知识,需要的是对于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的深刻反思。我相信每个人都具备理解相对论的思维能力,他们只需要好的引导。我在这里略去了复杂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着重介绍相对论的逻辑
(一) “Naked 和 Nude,有什么区别?” “爱因斯坦发现,还是发明了相对论?” “需要多少核弹可以毁灭人类文明?” “你认可‘长跑是中产阶级的新宗教’吗?” “谁从纳粹手中拯救了高级定制?” “嘛叫真哏儿的好哏?” 在纽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周会收到一封包含这样问题的邮件,以及通往解答的邀请。
(一) “和北大所有专业的学生朝夕相处是什么体验?”如果我上大学的时候有知乎,我会不邀自来。 我应该感谢当时还没有24小时值守的智能手机。每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宿舍一熄灯,所有人倾巢而出涌向过道,一个充满问题和争论的夜市就此展开。 罗马帝国前三头同盟如何博弈? 电磁场是描述手段还是物理实体? 维特根斯坦如何从逻辑转向语言? 演化心理学有实验框架吗? 如何用伽罗瓦理论判断尺规作图的可能性? 死刑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又一个夏天,在毕业照和毕业演讲的刷屏大军中,我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毕业典礼。谈不上震撼,但很有感触,回来写了这篇,算是一个外行对“非虚构写作”的尝试,请多指正。 (一) “Hi,欢迎参加毕业典礼,这是今天的活动手册。”一个身材高挑的亚裔女生站在咨询台前,笑盈盈地递上一份折页。她身着宽大的墨绿色衣裤,素颜清秀,落落大方。 16年前的冬天,因为不满父母极力反对自己的恋情,这个来自香港的女生和她的黑人男友密谋在家中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勒死,塞进一个超市购物车里,连车带尸体抛入曼哈顿东侧的东河(1)。 那年,她17岁,是一个各科成绩优秀的高三学生。
【这是一篇2005年的旧文】 题记:1905年,瑞士专利局鉴定员Albert Einstein在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在各自领域(量子力学、相对论、统计物理)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为纪念这一物理学史上的奇迹,联合国决定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这是一篇2011年的旧文】 亲爱的组员们: 岁月匆匆,五年转瞬即逝。你们再也不是刚踏进校园,对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好奇与憧憬的“新生”;而早已毕业踏入社会大学校,恐怕有的都有了自己的组员,被他们怀念着。回想五年前,作为大四学生的我,并不符合应征06级辅导员的资格;但出于好为人师的癖好,以及对于某些在我看来非常不负责任的“辅导员”的做法实在难以忍受,我给沙丽曼老师写了一封长信,动情动理、陈明大义,颇有《出师表》的慷慨满怀。
今天在Alvin Ailey上了第一堂芭蕾课。老师是Kat Wildish,课程是Absolute Ballet。 阔别舞蹈6年,回到练功房,将肌肉和线条一一唤醒。身体感觉没有全丢,我很欣慰——当然柔韧性和稳定性大不如前了。顾名思义,这个课程是给毫无芭蕾基础的学生上的,一如美国老师的典型教法——不讲过多理论,模仿、感觉。如果说刚来美国时我对这种教法极为不适甚至排斥,现在已经习惯并接纳。我当然希望像孩子一样,先接受几年重复甚至枯燥但无比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但除了海宫以外,我还没见过如此一丝不苟地用专业规范来要求业余学生的地方——所以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吧。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和充实的时光,这种快乐延续到毕业之后,对北大校友都怀有无比的热情。我在大学开始之前给自己定下一个今天看来无比装逼的目标:要培养独立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品质。现在看来这简直是整个人生的目标;不过所幸大学四年还是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
感谢大家的关心和评论,没想到我的经历引起这么多同龄人、特别是竞赛生的共鸣;不知如今奥赛状况如何,如已不复当年,那这些文字,竟然还带有历史的见证。
随着导师的恭喜,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昨晚在床上翻来覆去,脑中除了对今天答辩的各种情境的猜测,就是学物理的这十几年的点滴回忆。我此刻的心情非常复杂,解脱、失落、羞愧、欣慰等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同时这十六年来的一幕幕如影片般在我脑中一一闪现。
【这是一篇2007年的旧文】 亲爱的组员们: 很久没有给你们写信了,其实从上学期期中考试到现在,我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包括考试、英语学习、爱情、学习态度和方法、心理调适等等,无奈申请出国是件非常耗心力的事,让人心烦意乱,精疲力竭;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假期中——这些都使得我下笔沉重,写不出什么东西;不过现在已放寒假,大家已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假期,关于如何过假期,我有一些建议,如果放到开学再说,总不太合适。
【这是一篇2006年的旧文】 亲爱的组员们: 今天学生会换届选举,一位候选人开了一些无聊低俗的玩笑,这使得组里的一位同学受不了,当堂提出强烈反对。回去后我一直在思考,思考自由与宽容。
【这是一篇2006年的旧文】 亲爱的组员们: 从到北大报到至今,已有三周;这三周,足以洗净你们对北大生活的幻想,转而将你们推到了大学的起跑线上。这个旅程,正如你们已预料到的,有着许多浪漫的幻想中始料未及的不适、焦虑甚至失落。不过时间这个公正的裁判,不会等你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在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旅程,尤其是这段将深远地影响未来四年的起步阶段。
【这是一篇2006年的旧文】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用这样的定语称呼素未谋面的你们,并不是出于师兄的草率与轻浮——尽管在情感日益通货膨胀的年代,这一称呼常常遭到其不该享有的滥用与贬低——而是想到,我将有幸结识新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头脑与灵魂;元培作为一个深刻的教育理念,尽管经受种种曲解与磨难,仍能吸引这些精英与勇士;他们不仅将更深入地阐释元培的理念,也将接任团结与温馨的传统,成为这个出色的集体的新主体。一想到这些,我就激动万分,充满期待。
我校但凡接受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研究生都要上学术伦理规范的课,物理系自然无一幸免。总共6个讲座,今天第一次,大伙讨论了包括学术动机、同行评议、知识产权归属、论文署名、实验规范等等各色问题。这相当于思想政治教育,若在国内,场面可以想象,估计就是大家各自看书上网,老师面无表情地逐条读ppt文字。不过在这里,或许得益于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或许得益于几个善于吐槽的活跃分子,大家讨论地非常热烈融洽。今天还布置了作业,发了一本小册子,分析其中的实例;我一看居然是《On Being a Scientist》,我大四的时候作为GRE的准备材料看过,文字非常正规简练,是学习书面英语的好材料。今天老师提到,我们学校每年预期死亡数量是5,其中2-3个死于车祸,1个死于自杀,1个死于过量饮酒。最后这项可能大部分发生在即将到来的圣帕特里克日吧,希望今年不要有悲剧发生。
离别总免不了忧伤,但总有这样的人,你怎么也无法把忧伤和他联系起来,即使在离别之时。
《此间的少年》即将上映。 眼瞅博士就要毕业的人,开始怀起大学的旧;回想眼瞅大学就快毕业那会,还在想高中的事情。这个名字最初对于我最多只是一个网络+校园小说,即使在我入学第一天看到它躺在室友的床上,我也不屑去看。时隔八年,电影5天后就要在海外上映了,我才开始读小说,竟手不释卷。我惊讶于这些与我的经历想去甚远的故事,竟能激起我如此强烈的同情,这种同情无处不在而细致入微,激起回忆深处点点涟漪,连成一片。
我是University of Michigan博士第四年的学生,专业是高能理论物理(弦论)。从北大元培毕业来到美国之后,我对科研的兴趣、信心和成就感与日俱减,加之对于未来组建家庭的考虑,决定放弃科研理想和道路,寻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积累一定基础,希望他日有幸寻得新的人生目标。
剧社第三次赴OSU巡演获得巨大成功,一路笑语不断,其乐融融。回到安静的AA,耳旁的欢声仍未退去,彩排、演出、饭桌上的调侃仍历历在目。某种程度上,这是剧社的告别演出,此次演出之后,剧社许多核心人员都要毕业,打江山的人们,就要整顿衣装,奔赴新的疆场。
秋假飞来费城看望女友,去市中心Macy’s买鞋,居然遇到了高中同学林子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林在上海工作,桥牌是其一大业余爱好,这次代表中国青年队赴美参加世界桥牌大赛,获得团体第三,为国争光,载誉而归。夏天说起,知道他秋天会来费城比赛,但想不到时间地点都如此凑巧!可惜老林次日一早就要回国,没有机会一起吃饭,在Macy’s里聊了几句,陪同挑了衣服,道了别。 可惜当时没有带相机,也没有在费城标志性景点照相,只好拿手机在店里留念了。
久闻Saline有一个舞蹈课堂,今天正逢华尔兹高级班第一课,独自提着舞鞋前往。 适合我的教学风格,获益良多。 阔别两年没有上舞蹈课,一路上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知忘了多少。前一课正是华尔兹套路练习,我在一边热身,或许是平时没有松懈锻炼,身体感觉还可以。 只有女老师Izabela讲课。前一堂课结课,她过来与我打招呼,询问了我舞蹈背景。班上二十多人,大家稍作活动,开始上课。 开始讲基本技术,是我喜欢的风格——从基本的脚下功夫开始讲。Izabela把脚分地更为细腻,每个角的脚尖和脚跟都要感受到其所在平面的四个端点,然后两脚尖平面的前部相邻点尽量靠拢,也就是向内挤压从而向上延伸的意思。 应用这个原理,讲从脚尖开始的延伸。Izabela讲脚尖延伸与推重心的过程做得非常清晰,极稳,赏心悦目。 然后讲了一组套路,感觉是银牌-金牌水平,分别为: Nature Turn – Pivot – Nature Turn – Nature Spin Turn Overturn – Turning Lock (to PP) – Nature Turn – Pivot – Check Nature Turn – Back Chase 期间专门应用刚才的脚尖延伸和推重心讲的要领讲解Pivot,只有脚尖延伸充分了,才推重心,重心始终稳稳地落在支撑腿上。 背肌要灵活舒展,不是平板一块,而是刚柔并济,能量在背肌中流动,散射向四方撑起宏大而有弹性的架型。Izabela作了个非常细腻形象的比喻:鸟在登陆收羽时,双翅会交叉盖在背后;当要重新起飞、展开双翼的一刹那,羽端会散开,仿佛是开羽的前兆。我们的背肌也要有这种羽端散开的感受,尽管幅度很小,却统领富有弹性的架型。 Check Nature Turn对我来说是个新步子;Izabela专门用做椅子的训练法让我们感受如何向前推背肌实现架型的延伸。椅子向前方,人向右坐在椅子边缘,大腿在椅外。脊椎拉直,背肌前包,大臂平举、小臂上举,肘向外延伸使得小臂在耳后,然后前推左边腋下肌肉,同时左手有向后的阻力,力量对抗缓缓转向椅背,到位后双手抓椅背,保持左侧前推、右侧后拉的感觉,这里强调的是腋下的那组肌肉。这种感觉放到Check Nature Turn的456延伸,架型就会舒展,而不是肤浅地伸臂或塌腰掉重心。 总是将舞蹈课和海宫比,那是难免的,毕竟那是我的启蒙地。回来的路上,我总是想要是在海宫多待几年该有多好。因为我感到目前的状况,脚下功夫还算可以,腰、背、头等等,就很没有把握。照镜子也感觉自己还是太僵,架型弹性和流动性不够,舞跳得有点死。 唉,谁知道呢,或许即使在海宫多待几年,僵的还是那么僵,跳了两年歇了两年,就这些功夫,也改变不了太多。 还是有舞蹈的生活比较完整。
昨日第一次上游泳提高班,此次目的主要纠错和陪练。 1,自由泳换气过晚,在划水发力时换气。 2,仰泳头出水太多,保持面颊刚没入水中。 3,仰泳身体并非水平,而随划水旋转,肩胯同幅度旋转,只有头保持绝对静止。绝大部分时候,仰泳的姿势如侧泳(side stroke)。
我的人生至今一帆风顺,从来没有过倾尽全力而颗粒无收。 确切地说,因为害怕颗粒无收,所以从未倾尽全力。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游泳课结束了,累计十次的游泳笔记也告一段落。遥想学期初,我勉强能游25米,泳姿也不标准;经过勤思勤练,能50分钟游2km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各种泳姿都趋于正规化,还学了梦寐以求的蝶泳,尽管水平还差地很远。回想自己初中上了四年游泳课,获得的进步还不如这一学期的一半;看来身体感觉确实特别重要,舞蹈让我仔细体会自己的身体,领会这个自然物之美;这种感觉也用到了其他运动中。 先休息一阵,等5月份中级班开始,再集训俩月,以后就可以自己练习了!
认识自己实在很难,尤其是自以为认清的幻想被打破后。 当确信无疑的人生理想和旅途规划被打破或仅仅怀疑,便从充盈堕入极度虚无,如同满满一杯水瞬间气化;自上而下的信心、热情、模式、观念失去根基,自我形象虚化,旅途从坚实大道变为岌岌可危的铁索桥,雾中摸索,不知前途几何,欲往何处。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马虎敷衍人云亦云,是慢性自杀。内心的声音或者经受住严厉的挑战,或者被更坚实的声音取代。 然而挑战与诱惑无处不在,试图回避,人生便失去主动,随之失去自我,便是精神上的死亡。精神已死,肉体有何存在意义?用挑战与诱惑拷打灵魂,锤炼心意,让虚幻的声音消磨,让真实的自我成长。 究竟什么更重要?走什么路,还是怎么走? 我是谁?我的意义在何处?这意义要来自内心,这价值却付诸于世界。
继上次的蝶泳笔记,补充两点: 1:身体入水后,沿:头-背-臀-脚,波浪状出水入水,如海豚背鳍,在臀部出入水后,紧接着腰部发力,脚背向下鞭状打水。这点尚未感觉到。 2:上述打水是脚第一次发力,第二次发力后,顺着力身体有向前上的升力,同时手向下后拨水,,身体侵略性地出水。这点略有感觉,不错。 蝶泳,让我欢喜让我愁。
今天学了期待已久的蝶泳,一个字:累! 开始学Dolphin kick(海豚踢?),原则大体与自由泳的踢腿一样,只是两脚并拢同时进行,就导致身体必须随之律动。要点1:向下打水时用力,而不是向上拨水时。要点2:身体放松,两脚同时踢水必然导致横向角动量,需要身体波浪状(老师云:Sine函数状)吸收角动量。或许由于练习时戴脚蹼,脚总是在水上折腾,打不进水;脱了脚蹼后感觉好得多。 臂:水下动作和自由泳一致,同时进行:入水时双臂环状拨水,然后向后划水,同时反作用力把上身带出水面,换气;两臂向侧张开,向侧然后向前延伸(最优美的弧线),在最前点插入水中。 手脚配合:手划一次,脚踢两次,第一次在臂如水抱水时,第二次在臂向后划水时,正好与手臂用力点一致。 感觉:Butterfly is an aggressive stroke. 每一步都要做到位,充满张力。蝶泳也是非常优美的泳姿,是用线条,而不是肌肉在游泳。 被指出的缺点:脚没有并拢;身体太僵,不够放松;脚向下打水不够。
不是晚餐发生了感人的事情,而是晚餐令人感动。 今晚CEN晚餐会,在New Garden Buffet点菜吃饭。这个名字大家不用去记,因为店家已经被上海人收购,即将更名为“大上海”。这个名字绝对对得起菜的水准!这是我来美国近三年,吃得最感动的一顿家乡菜。上海烤麸,糟卤毛豆,上海菜饭,糖醋小排,玉米烙,腌笃鲜,酒酿甜羹……一道道菜上来,仿佛置身曾经还在祖国家乡过年的幻境。点的菜真是多啊!当菜上了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吃饱了,好像我们不喊停,菜就不停地上似的。所有人都赞不绝口,不停感叹仿佛在国内过年。一碗腌笃鲜上来,还没送到嘴边,一闻那味儿,就感动地热泪盈眶了。回想起小时候,每年冬天,拖着疲惫和战栗的身躯回家,喝上一碗腌笃鲜,那是多么销魂啊!好几年都没吃上了。还有那个甜羹,那真叫一个过瘾! 幻境舒适,价格便宜,喜欢上海菜的朋友们,趁即将开张,赶紧去尝鲜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当然了,可别去吃自助餐)
“万军之师腰为帅,无帅之师兵必败。”——《舞经》 昨天游泳课,助教指出我身体太松,仿佛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行动,尤其在自由泳换臂时,线条被严重打破。我意识到这一点,腰部保持一定紧张,线条好得多,阻力也小。当然了,保持身体紧张本身就要花费额外的功夫,自然状态下,手臂用力划水时,最轻松的当然是力量集中到手上,就顾不得身体的紧凑了。 这当然是不对的。保持身体紧凑,意义远大于仅仅保持线条。四肢的力量只有源自一个强有力的出发点时,才达到最大效用——力量和效率。初学者以为游泳时四肢末端的运动——用脚打水,用手划水;渐渐地,意识到用力点向中间靠——用腿打水,用臂划水。今天我意识到,所有力源必须源自身体的中心;腿的力量是由髋的摆动鞭打出去的,如同一根鞭子,根部一甩,力量由腿至脚被放大,这力量远比甩鞭子末梢大得多。手臂亦是如此:抱水的时候,力量由背肌和胸肌牵拉,如同把着桨的柄端而非末梢,背肌和胸肌的力量强且力臂小,因而效率最高。 顺着这条线,四肢的力量汇聚于腰,便不难理解腰作为万军之师的地位了。
今天对蛙泳有了点感觉,确切地说是与水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感觉。 以前的问题在于蹬水不力,今天观察助教,发现向外蹬之后,还要向里夹水,仿佛两腿之间夹着一个大球,两腿向内用力把球朝身体后方挤出去。 助教说我有另个毛病:1,左脚蹬水没有外翻,略绷直。为什么只有左脚有这个问题呢……确实,我感到蹬水左脚明显不力;加强两脚的力量均衡。2,两膝虚离更近。想必这和舞蹈相似,既保持身体紧凑;另外也可在保证力量时保持身体紧凑,不破坏流线。 另外我感到在水下身体要随着水流的自然律动共振身体,有点像蝶泳的dolphin kick,不过幅度没那么大。 合作与对抗,辩证啊!
今天首次尝试长距离,50分钟游了2000 yards (=1828.8m),比较满意,因为高级游泳班的入班资格是2000y/h。看来我的游泳速度差不多是跑步速度的1/5,因为上学期基本上每天50分钟跑10000米。 其他没啥说的,就是游完后才发现黄主席和我在一个泳道里。我走的时候,杜老师在教黄主席怎样游自由泳不累,于是得出一个辩证的结论:要想省力,就要游地累。翻译过来就是:每次划水要使上力,提高划水效率,才能省力。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0bCVAbx0Zs 国内的朋友也能看了:)
今天前半堂课学基本的救生方法(带浮条),后半堂课玩分两队玩水球,6vs6,一个字:累!光是停在水中就很耗体力,更别说要随时待命冲刺,还有随时转向。 最近学了蛙泳,一种亚洲人都会对泳姿。不过会归会,听老师从头讲一遍要领,发现很多地方做的不对;至少不准确。 两次向杜舟兄请教游泳,一次理论,一次实战。杜兄对我颇为鼓励,也提出很多建议;我发现跟高手学习,就是事半功倍啊!以下许多转述自杜兄: 1:自由泳要学会与水合作,而不是与水搏击。提高速度永远从减少阻力和增加动力两方面着手;对自由泳来说,如何保持身体的流线型,感受身体在水中“穿梭”,每次尽量保持原有的惯性,是关键。我的身体波动太大,尤其是换气时,身体的线条被打破,增加水的阻力,导致惯性下的速度消失了。以后练习中要多感受身体和水的流线感,每个动作都要小心翼翼不去打破线条——包括提肘出水,向前延伸,屈肘抱水,向后推水;同时身体转轴稳定,可以随着两臂交替划水而略转躯干,但不可过猛,不可打破线条。 线条,这也是舞蹈中美与力量的源泉,多么神奇啊! 2:蛙泳蹬水很重要,脚掌与蹬水方向垂直,保持最大有效蹬水面积;脚蹬的方向要仔细体会,感觉有一个角度,蹬水如蹬墙一样有力。高肘抱水:这里有两个关键字:“肘”和“抱”,即用力点不在手掌,而是连带小臂甚至大臂,力量来自肩,带动两臂。压肩,身体才能出水多,下一个划水力量才大。划水切莫大幅度,Nancy老师说:想象面前有一个装着冰激淋的大碗,两手从最远端的碗口,用手掌外侧沿着碗口壁向里刮,把碗口内壁的冰激淋刮到面前最近端。所以手、包括肘的轨迹是一个非常紧凑有力的圆,划到胸前时,脚也收回,蹬水同时手向前舒展,身体在水中滑行。节奏就是:pull-breath-push-glide 另外在杜兄的指导下成功了几次flip turn,相当有成就感! 游泳比跑步好玩多了,再接再厉!
春晚过去已经一周了。一看时间,回想上周的此刻,应该正在舞台上演出呢。连续第三年上春晚了,对这片舞台已经相当熟悉;但仍然过了一周才缓过神来;回想两个多月的彩排,和张晋一起练习拉丁基本功、学习动作、一遍遍彩排、赴OSU演出,最后在自己主场演出。春晚就像一颗重磅炸弹,一声巨响后,一切迅速归于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唯独照片和视频提醒大家那些精彩的舞台呈现和津津乐道的台后故事。而今细细品味这段令人难忘和值得回味的时光,我特别想感谢我的舞伴张晋。 去年十月,张晋请我给她的婚礼指导一段舞台华尔兹。想来离开国标队、离开舞池大半年,四肢都已生锈;不过,当熟悉的海宫华尔兹舞曲响起时,我的心情仍然无比激动;如同在海宫的每一堂课,如同欣赏谭、李老师演示的每一支舞。我很高兴我能为这对新人值得纪念的仪式中增加亮点,我也很高兴张晋和王胤勤学苦练、最后呈现了一曲精彩的华尔兹。坐在台下,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舞,我突然感到舞蹈是是多么富有表现力,给生活带来了多少美的享受。 后来张晋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别》这支经典的国标伦巴。这是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的国标舞第一名,成兵和翟腊佳将来自古巴的伦巴和中国民族风情珠联璧合,演绎一段凄美的离别愁绪。 张晋从小练习芭蕾和民族舞,舞蹈方面天赋异秉,舞台经验也极其丰富。每年密大春晚的舞蹈类节目中,她都是最耀眼的明星。能够和她合作表演,当然是我莫大的荣幸。不过拉丁舞不是我的强项,其实也一直没有找到感觉;但是我很喜欢伦巴,或许因为我喜欢慢舞的缘故吧;我总感到舞蹈越慢越有味道,技术难度越高,同时也越富有表现力——因为我们要用肢体去填充音乐的每一个细节。我开始时颇为犹豫,主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过我很希望能在春晚舞台上跳一支舞;毕竟演了两年小品,也该换换口味了;另外也确实很期待能和张晋同台演出,觉得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待我有惊无险地通过签证check从国内回来以后,就开始捡起一年多没有碰的拉丁。穿上舞蹈裤和拉丁鞋,感到即熟悉又紧张;真是“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大家知道”,我这一年不练,脚都站不稳了。 张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国标,我和她一起从最基本的拉丁踩胯练起。我们花了整整两次排练来练习踩胯,因为我感到这是拉丁的基础。国标就是这样,动作难易不重要;重要的是基本功,是身体感觉,是神似。张晋进步非常快,让我不得不感慨她的舞蹈天赋。于是我们逐步将踩胯的要领应用到基本步子中,渐渐地,拉丁的感觉有了,感觉好得多。 不过苦日子还在后头。我们花了整整两周,痛苦地从视频中扒动作。我们用放慢四倍的速度,一拍一拍地模仿。舞蹈和广播体操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矢量图,你只要知道每个点的定态就行了;而舞蹈是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你要照顾到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要命的是原舞中很多都是高难度动作,可谓扔甩抱摔、提揣蹬拽,但凡抵抗地心引力的,都用上了。我们尝试了一下,最终考虑到彼此的生命安全,决定放弃,简化动作;同时我纳闷为什么视频下面没有写请勿随意模仿。总之如果你看过原版的视频,你就会发现,我们放弃了一切空中动作,都踏踏实实地在地上跳。 动作扒完了,还要扒节奏,旋律,情绪,等等等等……总之,直到第一次集体彩排,我们才能顺畅地跳下来。 不过之后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过了一周,去OSU演出;再过一周,在自己的主场演出。 张晋说自己是舞台控;确实,她对于舞台效果可谓精益求精。特地从国内定制的服装和新买的拉丁鞋,还有细致入微的台前化妆,都让我非常敬佩。而我就非常惭愧,衣服买不到,都是自己用普通的黑衬衫现改的。不过好在晓敏和张晋精于此道,给了修改方案,最后效果还算不错。 大家对于演出效果充满称赞,让我感到有些许惭愧。因为如果让我打分的话,我为张晋打100分,而为自己打最多80分。张晋说她是舞台型选手,就是到了台上就发挥超长;而我第一次在台上表演舞蹈,还是有些紧张的;在舞台上脑中多少有些空白。难免动作没有做充分,情绪不到位,或者抢了拍子。之后看视频似乎还行,心中平静了些,不然感到非常对不起舞伴。不过这一周来我总是想起台上的种种欠缺,总是免不了假想更好的舞台效果,总是幻想最完美的演出。 和张晋合作是非常愉快的经历。她优异的舞蹈天赋和专业的舞台素养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一支舞蹈节目是怎样逐步成型和精益求精的;她对于舞蹈的狂热痴迷也让我极受鼓舞;让我体会到,她的激情,通过她的舞艺,充分地在舞台上展现出来了。而且和张晋合作感觉不到丝毫的压力。她从来不会要求这个那个,而总是鼓励我,看到每次练习的进步。张晋是个极其仗义的人,也非常乐观积极,与她打交道非常轻松,也充满欢声笑语。 与张晋合作的经历让我非常难忘,我想借这些混杂的语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http://vimeo.com/moogaloop.swf?clip_id=9614790&server=vimeo.com&show_title=1&show_byline=1&show_portrait=0&color=&fullscreen=1 Farewell, My Love from Yin Wang on Vimeo.
自从上次笔记到现在,没学新的泳姿,在自由泳和仰泳(穿插海蜇泳——其实叫elementary backstroke)的基础上练习各种基本技巧: 1:身体保持流线型。通过自己数次经历,我感到游泳慢不在于划水不够猛;而常常是力量被阻力冲掉。保持身体平直,所有动作在一个半径非常小的圆柱体里完成,这样身体就像一颗鱼雷一样向前窜。自由泳中,手臂要舒展,小臂用力,手向前尽量延伸,向后划到最大限度,这样一次划水时手在水中的行程就很长。仰泳也是如此,手臂在空中的时候划一个半圆。在水中,就是半S形,或灯泡形,划弧型时用力,划直线时再推一下。 2:延长换气间隔。自由泳中平均3-5次划水换一下气;今天的练习是单程25yard中换两次气。助教说他可以不换气游50yard……锻炼肺活量啊!一次吸气吸足,在水中慢慢吐气。我原来只是憋着,发现慢慢吐气好得多。在水中,仍然保持尽量舒展,不要因为气不够了就加快划水速度同时动作没有做足,这很重要! 3;许久前学了flip turn,今天终于勉强成功了两次;不过方向还是不太准;另外没有在行进中连贯地做到。不过有些感觉了,不错,再接再厉! 4;还学了潜水,一是脚朝下潜到底,二是头朝下游下去。前者还凑活,不过总是很难下去;后者就根本不可能了,怎么潜不下去;助教往下一扎就轻松潜到底了,各位高手支招~~ 期待大家回答最后一个问题:D 另:欢迎AA的各位周日来观看春晚,本人连续第三年演出,第一次演出舞蹈,第一次演出两个节目~~
(写意版)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7wQ4jXKUViA&hl=en]
游泳归来,神清气爽。 这两次教了flip turn,一开始我不懂得鼻子吐气的原理,头一扎下去,水就猛地往鼻子里涌,把眼泪都逼出来了……后来经老师点拨,又在youtube上看教程,有点感觉。今天可以原地前翻一周;但是到了实战运用,一来容易翻歪,翻完后方向没了;或者即使翻正了,距离总是把握不好,由于怕撞到壁,翻完后脚甚至都碰不到壁。对于前者问题,助教说翻的时候不要一边过于用力,这样就有一个z轴的角动量(角动量不是助教说的);另外要做到翻地迅速,两肩要猛地往下沉;今天老师也说,人要尽量缩成一个小球。 今天还教了一个新鲜的泳姿,像是仰泳和蛙泳的结合;我称之为海蜇泳(jellyfish style)。
今天复习仰泳和自由泳: 仰泳: 头看上方屋顶(如果是室内泳池,室外的看假想屋顶) 为保持身体平直,屁股尽量向上抬 手从头上方进入水面后小臂与大臂成90度,往行进反方向推水,两臂协调交替 肩随手调节,但身体不要旋转 自由泳: 背成弓形,像海蜇 头平,只有“皇冠”露出水面
今天要上第二堂游泳课了,赶紧把第一堂的心得记下来。主要是想抛砖引玉,希望“玉”们不吝赐教! 自由泳: 身体平,脸刚入水 摆大腿,膝盖直,脚尖绷 手斜插入水,划水的不只是手,还有小臂 前后臂展长,尽量舒展! 身体随着两手划水而绕纵轴旋转 仰泳: 自由泳反过来,手在水面上划竖直平面 同样,小臂划水
年末计划本学期上游泳课,不料一时粗心忘了注册,想起来时为时已晚。昨天侥幸查看,恰巧有一人退课,立刻选上。 这是二级游泳课,要求学生至少能游过25yard。说来惭愧,初中四年游泳课,也就将将这个水平。 今天讲了自由泳和仰泳的要领,后者是前者相同原理的应用,只是全反过来,加上一些细节变化。我于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人都是从蛙泳开始学,然后自由泳;而美国人是自由泳,然后仰泳。我感到蛙泳是最容易学会,但是最难游好,因为技术细节比较多,并不是有力气就牛的。亚洲人擅长技术,这就是为啥日本出了个蛙王,让菲尔普斯自惭形秽;尽管蛙王在其他泳姿中更加自惭形秽。 以前有些害怕游泳,后来发现自己学了这么久也没什么进步,就不那么喜欢。今天我感受到了游泳的魅力:大强度的运动,却全在水中进行,没有与任何器械作直接的力量重装;然而,恰恰是这个特点让人体在游泳中把全身大量肌肉群调动起来。我喜欢在水中那种舒展的感觉,人体的线条,那种健康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都在水中丰富充实地表现出来。 老师的水平也非常高,很有亲和力。尽管我在班上游得很慢,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游泳的魅力,我很高兴。我以后会将游泳作为主要的有氧运动方式。 晚上看了一会书,困意上来,躺下去睡觉。却又怎么也睡不着。这该死的时差,怎么还在折磨我。 打开ipod,原本想听些轻松愉快的东西。不知为什么,进来享受生活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差,就是总是无形中给自己压力,觉得时间用在享受上,比如看电影、看闲书等,就是浪费,不能原谅;不知是不是生活责任感使然。听了一段郭德纲的相声,心里愈加压抑。转听静雅思听的讲座,听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系列,深入浅出,讲的非常好。上学期听他的《和女儿聊商业》,也很有收获。静雅思听的东西确实质量不错,各个领域,涵盖各类知识,还有情感文字等等,推荐大家去看一下,一定会得到你喜欢的东西:) 这个是财经频道http://www.justing.com.cn/category.jsp?cateId=7 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感觉舒服多了:)
突然发现回来之后的日志都是围绕桌游展开的…… 和高中同学站桌游真是痛快!对于搞竞赛出身的人,玩桌游再自然不过了。大家有相当的投入程度、智力水平,和对学习新游戏的兴奋感。今天上手玩了两把海鲜自由市场的游戏,有抢拍的成分,所以非常紧张刺激。在快速翻牌的过程中,一方面想要尽早抢到自己想要的牌;另一方面又贪心想拿更多而等,这种微妙的自我矛盾极其有趣,往往“我靠,赚大了”和“我靠,亏大了”就在0.5秒之间。我发现这种抢拍的游戏,一定要积极获得参与权,多一次交易,往往就多一次利润,至少是更大的调配自由度,这对于商业运作真是相当贴切。 第二个新游戏是伊利亚特/木马屠城/特洛伊,玩了两把,二对二,很不幸我们这队都输了……这个游戏确实非常经典,卡牌的进攻和防御,尤其是结队玩,互相牵制吸引火力、虚实相间、短期胜败和保存兵力,攻防的各种战略战术都很自然地涌现出来,真是深不见底。我觉得我对这种战争题材还不是很敏感和擅长。 第三个游戏是黑帮卖私酒店游戏,背景是1949年,美国大规模禁酒,就出现了黑帮卖私酒的暴力行当。六个人玩,进行了至少两小时吧。要算的东西非常多,资金流量非常大,同时有趣的是私下交易的平台非常广阔,这两个特点结合为每个人自己的速算能力和外交手段考验非常大,玩起来也很刺激。前期我的发展并不好,主要是自己的黑帮的规模建得不够快。不过后来我意识到垄断一个酒肆的重要性,就花大成本买劳动力;加之自己运气不错,拿到了最有力量的三个黑帮成员,最后关头一举垄断了最大的酒肆,一下子反败为胜,并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我得到的启示有,未来的市场都是未知的,往往不能接受过往的参考。 或许你仅仅做了一个小的决策,但这个决策将决定你的整个基调,而且往往这个决策是别人深思熟虑造好的,而我们因为一次难得的机遇就毫不费力地获得了它。胆大心细,果断决策;商业中充满偶然,也因此充满刺激。
时差倒完了,假期正式开始~~ 老妈自己开公司的最大好处就是:想不上班就不上班。 昨天和老妈签证后逛南京路,路过我出生的医院和外婆的老房子。旧街景依稀可见,旧弄堂旧房子早已无影无踪。周立波这个”模子“却出现在公益广告上。 路过了自己出生的红房子医院,想起来好多上海的朋友都从那里被抱出来,不过现在正门换地方了。 为了迎接世博会,公交站牌换了,我喜欢这种清新明快的风格。 去南京路前经过一条街,妈说这是小龙虾一条街,两个人吃了两斤香辣小龙虾和一斤椒盐濑水虾。 上海到处都是迎接世博会的影子,人民广场地铁枢纽自然也不例外。明年夏天上海一定格外漂亮! 我家就在世博会门口,这是即将竣工的世博园区。 今天上午见BobbyLiu,在南京路步行街的招牌前等。 逛了15分钟南京路,立刻决定吃点心,然后去Boardgame Club。 小波比在研究”大力士 / Abalone“的游戏规则。 Blokus战得正酣,两人各自一胜一负。 然后小波比教了我新的两人游戏Lost City 走前合影。由于是手动定焦,营业员不会定,我只好让小波比先站在那里,我对好焦,然后对营业员说:保持相机绝对位置不动,人凑上去拍。竟然定焦效果还不错~ 然后赶去上中看张老师,柴老师和庄雪雅。正赶上艺术节开幕式。现在艺术节居然有开幕式了,好像是老师演节目。 高中多么令人怀念! 宁静的图书馆是自习的好场所 另一头,体育馆里一拨学生在为艺术节练习现代舞。瞧那个可爱的女孩,冲镜头做了个引号手势:D 篮球场自然洋溢着男孩子们的热情 哦,满足我无数次生理需求的食堂。 可惜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那熟悉的味道。 当然不能在食堂解决问题,今天张老师要带我们去吃好吃的~ 送给柴老师一副Modern Art,讲解规则~ 最后,请高手解惑,为何在明亮的点光源下会有左下方显示的绿色小斑点?如何消除?谢谢!
回国居然也感觉到时差了,是因为不那么兴奋了? 直飞还是很爽的,省去了转运行李的麻烦。飞机上看了确实堪称经典的2001年音乐剧 《红磨坊》;复习了前半部阿甘正传;居然还有Big Bang Theory的几集。第二天给孃孃过生日,早上起来写点文书;中午去奶奶家吃面;下午和妈逛街买衣服,买了两件毛衣;然后去养老院看曾祖母,曾祖母摔坏腿后一直在床上躺着,耳朵不好听不清,整天很寂寞,看到我特别开心,拉着我说了很久。然后顺路去舞会看跳舞的外婆;晚上去酒店吃饭,吃著名的王中王三黄鸡;不过不幸把广角镜头摔坏了,心疼啊…… 第二天高中同学桌游聚会,在一个徐家汇的私家作坊。上午冒着小雨逛南京路;中午在第一食品商店二楼的小吃部吃了闻名遐迩的小杨生煎,汁水确实很足;只剩定焦镜头了,变焦基本靠走。 下午和大部队会师。 我的高中是理科竞赛班,去桌游俱乐部几乎是唯一但极其吸引人的聚会活动。每次最兴奋的莫过于学习新游戏。 上个学期买了几个新游戏,但比较忙,几乎没动。回来和这拨相同背景的朋友玩桌游真是尽兴啊,大家都极其投入。桌游么,一定要投入,才有意思。回去一定要把桌游重振旗鼓,从广大桌游爱好者中培养一批比较固定的玩家群体~下一步,打算搞一次AA华人桌游大赛,进一步推广桌游在AA的影响力! 这次玩了两个新游戏:女巫(Witch’s Brew)和凯吕斯(Caylus)。前者是2007年排名第三的新游戏,确实很有意思,经营建设,秘诀是多样性,你和别人的商品及策略不同,才能获利,不然冲突导致利益损失。凯吕斯是经典游戏了,城市建设,元素很多,微观上劳动力的分配和对他人的限制很精细,也比较直观。 最开始的时候玩了一把两人的卡卡松;然后玩了一把瓷器店里的牛;最后玩了一把富饶之城。昨天的战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主要是学了两个新游戏,非常开心。 晚上去港汇广场的一个蕉叶咖喱屋吃咖喱,妈呀全是咖喱,咖喱烧咖喱,吃得我上火啊……
婷婷就要走了。 早上躺在床上,迷糊中突然想起这事,伴随婷婷带给我在AA的回忆,如激流般把我冲醒。 我刚来美国时,举目无亲,一个师兄师姐也不认识;而我住在NorthWood 5的室友家佳和华锐却已经把社交的触角伸向了隔壁小区NW4,以曹琳、婷婷和雪莹一屋为核心,于是就有了一个典型的“新生蹭饭团”。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快乐,简单的略带清贫的快乐,例如我们屋三个男生在yard sale看中一套饭桌椅,拼钱买回家,结束了坐在倒扣的垃圾桶上端饭碗吃饭的窘境,不曾料想在桌子上吃饭也能带来如此幸福和温暖。 于是室友就邀请了婷婷屋等来我家庆祝桌子,电话里就这么说: 周末来我们家吃饭吧,我们买了张新桌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拨未来的蹭饭团,也是第一次见到婷婷。人未到,声先到;伴随着踢踢踏踏鞋跟敲击木地板的声音和爽朗阳光的招呼,一个漂亮热情的女孩就闯入了视野;仿佛这座积尘数载的老宅也随着其鞋跟抖擞了精神。 蹭饭团的周末是无比快乐的。重庆火锅,烧烤,或是最常见的potluck;饭后的活动,那时我还没有迷boardgame,就玩扑克,钻桌子,不亦乐乎。景圆和我指导陈璞做糖醋里脊,她一边笑说切肉这种弱智的活只有傻子才会切到手,一边切到手。我们也在春节包过饺子,手工擀皮,十足的馅儿,吃一个巨踏实那种;导致最后吃饺子成为一种游戏惩罚。 婷婷的厨艺很好;而且气势十足。不用看,只要听到鞋跟敲击木地板的声音转变为鞋跟敲击瓷砖的声音,你就知道大厨上了。婷婷做的菠萝炒饭我记忆犹新,也成为我心中菠萝炒饭的样板。 去年秋天北密之行,刚学会开车的我和婷婷还有晶辰同车。那次我一气开了4-5个小时不带休息,之后再没这么猛过。车上的聊天是不断的。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情往事,静静的夜色让人格外心澈。对我来说,相比气势磅礴的暗恋史,自己的恋爱史显得无比干瘪心酸;而我为他们的故事着迷,无论幸福还是惋惜。我感到与他们更近。 第二年搬家,我和婷婷又搬到了可串门的距离。婷婷非常热情好客,经常在家举办party,我也是她家的常客。婷婷学业繁重,却热心集体活动,主持过春晚,在CEN协助举办年会,各种志愿者活动……婷婷办事非常细心负责,让人放心。婷婷非常有心,逢年过节,还有我的生日,她都会给我贺卡。我在美国收到的几乎所有贺卡,都来自于她。 转眼两年半过去了,我的PhD念了一半,婷婷也要结束在AA忙碌而灿烂的生活,回北京发展了;留下了欢声笑语和我心中对初到美国的回忆。 可惜啊!两年了,没能一起和婷婷一起庆祝我们同一天的生日。今天我请你一起补吃蛋糕、补吹蜡烛,就算为此补上吧:)
Dear friends!It’s the time for Zhichen to hold a salon on "Theoretical Physics forDummies"!——————————-Time: 10/20 Tuesday 7:30pmLocation: Apt 18, 2012 Manchester Rd, Ann Arbor, 48104 (close to ArborVillage)Presenter: Zhichen Zhao, PhD candidate @ physics dept, UMich, working onstring theoryOffer:1, Refreshments (never disappoint ppl on this)2, Clear explaination (so desired to explain stuff to ppl)——————————-Description:Do you … Read More
昨天参加了两位朋友的婚礼,中西结合,非常温馨,祝愿你们共偕连理,永结同心!就像双方父母所说的,爱情需要的不仅是浪漫甜蜜,更是谦让容忍;自我完善,互相关爱。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册: 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20091010#
挚友的恩师病逝,我也为之悲哀缅怀。这当是种积极的悲哀,因为不曾出于伤害;而推及身边健在之人,感恩催促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 看阅兵时伴随激动心情的,是对初中校长言传身教的回忆。我感到自己在初中接受的爱国主义和为人品格的教育,尤其是后者,时时警示我做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我的初中是上海市卢湾区民办五爱中学。我小学毕业那年正是就近入学第一年,母亲不想让我在家附近的普通中学(浦东新区)就读,就托关系去了黄浦江对岸的这所私立学校。那几年又赶上上海中学生源突增,卢湾区教育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校长陈国屏出山,以其个人名望召集区里甚至市里优秀的退休老教师,临时组建一所中学。陈校长可谓临危受命,召集各路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在一个破旧的小学校舍里,很快建起一所民办中学。 尽管一个年级只有2-3个班级,但每个学生都由陈校长亲自面试入学。校舍简陋,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篮球场,狭小的操场还与居民区接壤;而陈校长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体育场和游泳馆,竟然保持每周一次的游泳课。体育音乐美术课,更是不会因为考试临近而取消。极为有限的校舍中,硬是挤出一间电脑房,他常说:在21世纪不会用电脑,就像现在不会用电话。 陈校长是一位慈父严师,不苟言笑。每周的升旗仪式都亲自发言,作爱国主义教育。他教会所有学生唱《游子吟》;每年的清明节,他老人家走在最前面,带领全校师生步行5公里到龙华烈士陵园扫墓,在无名烈士墓前默哀,讲述江姐和小罗卜头的故事,动情之处声音哽咽。 他带所有低年级学生的政治课,强调社会行为规范准则,注重安全意识和技能教育、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似乎这些极为重要的教育,只有他自己讲才放心。 他在学校狭小的厨房,一个一个地教会学生煎荷包蛋,安全使用煤气。 有一次和父亲的同事交谈,说起他曾经也是陈校长的学生,说自己如何调皮捣蛋,被校长罚站。突然想象陈校长当年是多么英姿焕发。 一个周五的下午,学校里几乎没有人了。下着暴雨,昏天黑地,大风把教室的门猛地砸上,锁砸坏了。我被大雨困在教室里。不多久,陈校长拿着一把锁进屋。装了几次,没法装上。我在教室里看书,愈发冷了。过了半小时,陈校长拿着另一把新锁,装上了。不同的是,这次他已经全部淋湿,分明是跑去了五金店。 还有一次我的课椅坏了,去找后勤师傅,陈校长也在那里讨论后勤采购。我说椅子坏了,要修。陈校长二话不说,拿起锤子和钉子把我带到教室。我正为他老人家亲自动手过意不去,不料他说:我教你怎么用锤子,你自己修。他边比划边说,怎样根据钉子的高度用手指固定钉子,怎样敲锤子时保护自己的手。我动作拙劣,折腾了半天,终于还是自己修好了。 待我毕业通过竞赛得奖进了上海中学,陈校长把我的名字用红粉笔写在走廊的公告栏黑板上。 待我中学毕业保送进了北大,带着刊登对我的访谈的青年报去看他,曾经两鬓斑白的陈校长头发已经花白,但还是精神矍铄。交谈同时,他早已把报纸复印好几份分发给我以前的任课老师,看到他兴奋的眼神,我突然涌起感动与自豪,感动于教师的纯粹追求,不就在于桃李成蹊;自豪于自己没有辜负陈校长和这么多老教师。 但是待我大学毕业,得知母校已经没有了,因为生源的高峰过去了,也不需要这个“临时”学校了,陈校长和老教师们,“又一次”退休了。短短十年的一所学校,像一场梦。站在曾经是校舍的建筑工地上,眼前是起重机的轰鸣,听到却全是狭小操场上的运动喧嚣;那原本飘扬着鲜艳五星红旗的光秃秃的旗杆,仿佛仍然承载着那低沉的游子吟;和颤抖的声音,讲述江姐绣红旗,讲述小萝卜头仰望高墙外自由飞翔的鸟儿。 后来听说陈校长跟子孙去了美国,却再没法联系上了。如果有人知道陈校长现在何处,请告诉我!
昨天随从李教练,人生第一次去GYM。李教练是我的榜样和偶像,一学期减了20斤,更主要的是,练出了肌肉线条——这是我的目标。魁梧高大的身材不能被肥肉掩盖,争取一学期有所成效。去GYM当然是持之以恒的事情,也提供健康的生活习惯,连同饮食一起。李教练说,科学的减脂,饮食是关键,重要性占了70%,这其中不仅仅是低热量的摄取,更主要的是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合理分配。教练的系统认识让我频频点头铭记在心,他通过网络搜索研究数周的理论和食谱,是多么可贵啊!此良师真不可多得矣! 凌晨四点半,就被肌肉疼醒了……不知道是不是疼醒的,反正醒的时候胸肌钻心地疼……当然了,也可能是心理因素,睡不着觉,毕竟第二天早上考prelim呢!和导师演练了两次,已经相当顺畅了;今天另一个教授频频发问,虽然有个别问题没有答上来,不过总体还是不错的。讲得有些拖拉,超时了一会儿;后来三个教授把门关上讨论,足足半小时,我在门口踱来踱去,心想莫非苗头不对?最后还是通过了,看来他们谈的是我的课题,而不是我的通过与否。 再次衷心赞美和感激我的导师James Liu! 此良师亦不可多得矣! 小时候看更小时候写的《记第一次___》的半命题作文,觉得可笑,好像“第一次”们早已用完了,现在发现,只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人生道路永远充满第一次,永远充满惊喜。上面那句话是来自成长的烦恼中的一集,Jason曾对他的舅舅说,What’s your life without dreams? Keep your mind open to possibilities. 让生活暗淡无光的不是现实的压力,而是狭隘的目光。究竟什么压力能大得让人苟延残喘;还是自己筑起逼仄的心墙遮挡了鸟语花香? 我在大一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个伟大的大学目标,要拥有高尚的人格,深刻的思想,美丽的心灵。现在看看真是年少不经世,这个目标应当用一辈子追求。人不能停止完善自己,不能停止自我教育,不能停止臻于高尚、深刻和美丽;这也是永葆心灵年轻的秘密。我们要成熟而天真,却不是世俗并幼稚。很多人追求占有财富,更多人被财富所占有;而我们应当打开自己的心灵,去拥抱整个世界。 另:今天路过Union地下海报摊,瞥见一句,很喜欢: 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ll die tomorrow.
http://www.shzhichen.com.cn/ 亲爱的朋友们,您想在上海创业吗?您是否为不知如何办理税务和财务而烦恼?您是否起步资金拮据又担心遭遇虚假欺骗?您想寻找可靠的商务咨询代理吗? 不用担心!这一切,都可以由—— 我妈 为您解决! 沈英女士拥有二十多年的财务税务经验,曾混迹上海各大公司、机构和政府税务局,游刃有余,黑白通吃。在电子信息化的潮流推动下,她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熟练掌握财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成为一名基本功扎实、业务经验丰富、现代化手段熟练、眼界开阔的一流财务。 在造福了上海各大公司机构后,沈女士决定自己开辟一个天地,为各位雄心勃勃有志于在上海创业的青年才俊提供平价的商务咨询和税务财务代理。如果您不知道如何登记办理执照,不知道如何处理税务财务,沈女士将为您排忧解难。 世博会当前,上海商机无限,借此契机,无数有远见的青年都选择在这片商业热土孵化自己的梦想。由于公司刚起步,规模尚小,为了推广业务,价格非常合理;但这并不影响沈女士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简洁明快的办事作风。同时,本公司推出年底前办理注册赠送域名和网页的服务(价值300人民币),请大家莫失良机! 公司网站:http://www.shzhichen.com.cn/ (网站在非IE浏览器出现问题,正在调试中,请大家使用IE确保效果。) 如果你有幸结识沈女士,就不难理解她的儿子的细心谨慎、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统观全局的办事作风从何而来。
我第一次回到海宫的时候,谭老师教我布鲁斯,她说,这个舞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国标摩登舞的基本元素,融合不同的风格和变化,就衍生出了五种舞;不论是自己的练习,还是与舞伴的磨合,只须这一曲,足矣。 于是我就爱上了布鲁斯。她不如华尔兹雍容华贵,没有探戈的王者气概,缺少狐步的诙谐优雅,不像快步轻快活泼;却平易近人、简洁淳朴,相比那种初恋的惊心动魄寝食难安,更多相濡以沫娓娓而谈。没有华丽张扬的外表;两个人,随着舒缓的节奏,无声地交流爱的信息,每一步都是那么流畅,实在,仿佛因这一曲,喧嚣停歇、尘世淡漠,而两个人,就拥有了整个人生和世界。 月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木地板,烛光衬着半杯红酒摇曳,和深爱的人共舞一曲布鲁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6XcCzZlGAY (月亮代表我的心 齐秦)
晚上离开北校区图书馆前往停车场,听见路边细索之声,看一猫拖着一个麦当劳的纸带。细一看,原来是只浣熊;再细一看,后面垃圾桶上还有一只,头往里凑,就快掉进去了。我走近时,二熊顿时停下手中的活,双目圆睁机警地瞪着我,我被这个气势吓倒了,也瞪着他俩。 继续僵持着…… 半晌,先头部队瞪累了,扔下爪中的麦当劳,撒腿就跑。我本能地追。 突然,他以眨眼的瞬间,顿时立定回头,动量差点让我立扑。 就这样在边跑边瞪的拉锯战中,他们离我越来越远。 无意中踩到了脚下的麦当劳,突然二熊猛一回头,我发现这个俘虏,于是踩得梭梭作响。 终于,二熊返回,但是…… ……他们居然在一个下水道边停了下来,并且…… ……钻了进去!! 原来,他们不是来解救俘虏,而是发现走错了路…… 我冲去车里拿出应急用的饼干,掰成小片小片放在下水道口,并延伸到我的面前。小熊探出脑袋,水汪汪的纽扣眼睛交替瞪着我和饼干,嗅了嗅,抓了一小块,呱唧呱唧嚼了起来,随即上瘾。我看诡计将成,谁知此熊不向第二块饼干进军,而是瞪着我。无奈,只好把第二块推到前面,他才抓起来。另一只也参与了这种调戏与反调戏,直到我蹲到近乎抽筋,放了三块分别在下水道的“made in USA”三个词上,才悻悻离去。 结果,晚去了机场接新生,让人抱着行李等了12分钟……
安娜堡的桌游爱好者们,我将在近期团购一批桌游,网站是“思想的锤子”: www.thoughthammer.com 那里订单满150元可以免运费。请把你中意的桌游名称和网址发至zhaozhichen@gmail.com,并留下你的电话。截止日期暂定下周日(8月9号)晚。我不担保其价格最低,请同时参考亚马逊等其他网站。 这是桌游最权威的网站 http://www.boardgamegeek.com/ 这个排名相当有参考性 http://www.boardgamegeek.com/browse/boardgame 不过大家都知道,游戏个性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排名来评价,我非常乐意解答相关问题并根据你的情况作推荐:) 如果你对我手中的游戏感兴趣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把我有的游戏列单如下:卡卡松 Carcassonne卡坦岛 Settlers of Catan富饶之城 Citadels现代艺术 Modern Art波多黎各 Puerto Rico农场主 Agricola石器时代 Stone age角斗士 Blokus传染病 Pandemic电力网络 Power Grid
作为一个内敛的人,我对于礼物比较上心,因为不善于直接表达情感,便借礼达意。不过近一年多实在被弦论折腾地死去活来,在这方面也就没有太多的心可上,因此总是比较愧对身边的亲朋好友。 我对送礼似乎比较有感觉,有时候会为自己送的礼感到满意。礼物分为预期的与非预期的,预期的如生日或婚礼,就需要格外上心,因为倘若对送礼随便,就等于告诉对方,你对你们的关系也不上心。礼物当然因人而异,对于不同个性人,送的东西也必定是不同的。不论如何,尽量做到让对方喜欢,让对方感到你在用心,你在通过礼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有一些途径,例如:礼物是专门为你而送的,如果这份礼物在什么场合送给谁都可以,宁可不送。或者这份礼物表达着我的关心,比如不经意的一个小小承诺,把对方不经意流露的一个小小憧憬铭记在心,亦或物件承载着共同的回忆,睹物思情。 我有一个偏好,就是礼物能自己做尽量自己做,因为亲自动手做的礼物,其传达的感情就在这制作的过程和精力中得到了酝酿。我每次为朋友做生日蛋糕都是很快乐的,尽管自己后来很少吃了(因为吃得实在太多了……)。 还有一种礼物便不是预期中的,不是对方暗示你送礼的时候你再去想的;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为表示你会不经意地想起这个朋友。因此我收到这些礼物时,就非常感动。 所以今天就感动了一回,也就是写此日志的原因,林智同学在书店看到一个搜集quarter的地图,每个州都挖了个洞放硬币,我们都在收集quarter,他就给我带了一本地图,还把我唯一缺少的Hawaii填上了。 开车回家的路上,脑中浮现出很多让我感动的礼物。 博赟同学从上海回来,带了一套精美的筷子,说看到筷子竟然想到了我,让我非常感动,尽管有点匪夷所思,实在想不通我和筷子有什么直接联系;) 一个令我非常欣赏的女侠和挚友傅爽预言我将在生日那天收到一份礼物,我要谨记你的教诲,努力保养皮肤:) 尽管在大学就久仰大名,毕业了才熟识,真是相见恨晚。我在这一年来,颇受启发与鼓励,也督促自己寻找自我价值之所在。 室友文驰从亚里桑那回来带了一个手工制作的Dreamcatcher,仍然挂在墙上;尽管我从云南也给他带了个彩布围兜,不过他不常用,挂在墙上更像装饰品:S 在我离开祖国越洋求学之际,深男动用刚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送给我一件衬衫,我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自己在美国第一个月的助教薪水,好像全用在买书付房租上了;( 我在相关好友照片中看到深男正在盯着我看,用那双无比深沉的眼神…… 在我20岁生日的时候,香君送了我一顶帽子。这顶帽子给我的感动,让我从此对送礼格外上心。我在叔苹同学会中认识这个洋溢着活力与热情的女中学生(是指女子中学的学生,不是女的中学生,当然,她同时也是女的中学生),我不经意中流露的对遗失帽子的惋惜与留恋,成了她给我的礼物。我当时感到,一份小小的礼物,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感到给与朋友的太少,得到的爱太多。
黑森林蛋糕教学顺利进行,特别感谢王博赟借宝地一用,大家其乐融融,和谐美满。 黑森林蛋糕 原料: 名称 量 参考价格 Cake Mix 一盒(517g) 1.69 Canned Fruit Cocktail 一罐(411g) 1.58 Heavy Whipping Cream 1 pint 3.38 Shell Topping 1瓶(198g) 2.39 其他配料:Chocolate Syrup, Strawberry Syrup, 绿茶粉,Coconut Flake, Chocolate Chip, Almonds Chip, 3-4 eggs, etc. 工具:烤箱,9’*9’烤盘,黄油,搅拌机,抹刀 步骤与技巧: 1, 按蛋糕粉盒指示烘烤蛋糕,取出至完全冷却,沿XY平面轴对切。Hint:检验:将筷子插入,不带出液体即可;如中间蓬起可拍平。 2, 1/3品脱奶油加草莓酱打发,均匀抹在下半层蛋糕上。Hint:用搅拌机最高档速,小心勿过打。 3, 水果罐头沥水,将水果均匀铺于草莓味奶油上。 4, 盖上半层蛋糕。 5, 另2/3品脱奶油加巧克力酱及绿茶粉打发,均匀抹于蛋糕周围。 6, 小心浇淋Shell Topping, … Read More
活动内容: 黑森林蛋糕教学时间: 7月26号,周日,晚上8:00-10:00地点: 赵智沉家(Apt 18, 2012 Manchester Rd, 48104)描述:智沉蛋糕坊特色:黑森林巧克力蛋糕,照片见此: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pid=1506714&id=38853337097如果大家想来,无论是否能来,都请填此表告知: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embeddedform?key=tdUD7dx4LFWGi6izcog_qmA如与有些人时间冲突,我可酌情考虑增加一次教学时间。
这是网易上的这张照片的题目,是多么朴实简单,发自内心。 (转自: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700/GK0609photo.html) 不知为何,我离开高考的年龄有6年了,更何况自己根本没有参加过高考,却每年这时候都会关注一下高考,或许因为这在祖国是罕见的如此大规模的而又合理的群体行为,更因为这背后一定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喜乐,那么多学生,他们的人生在这一天,结束了旧的篇章,翻开新第一页。 近来不止一次地想回自己的高中教书。
师兄结婚,特地做了个结婚小熊的纸模型,取材于一个非常牛的网站:佳能纸模型(http://cp.c-ij.com/en/contents/1006/),模型设计非常好,细节也相当精致,而且竟然时常更新! 小熊的四肢和头是可以转动的,帽子、头纱、手上的鲜花是可以卸下来的。 这里展示两个模型,一个是这个周末做的结婚小熊,还有一个是去年夏天做的巴黎圣母院。 更多角度细节图片见此处: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20090531paperCraft
AT:阿根廷探戈。大家一定对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那段舞印象深刻,便是阿根廷探戈。 本校AT协会办入门班,四天课时,一天2小时外加1-2小时练习,共25块。 说起来有快半年没有碰国标了,只有自己练习过一次,外加半次舞会,便是寒假至今所有舞蹈活动。命名阿根廷探戈,是区别于被誉为舞中之王的国标探戈。前者乃探戈祖宗,是探戈的发源,后者是通过对前者采风,赋予戏剧化与标准化而得。作为国标探戈的强烈迷恋者,对于他的老祖宗自然应当顶礼膜拜;外加记得两年前毕业时p老大对AT痴迷不已,便定要寻机会体会一下其魅力。 作为民间/草根舞蹈,自然不像国标舞那样充满戏剧性,而是充满社交性,步子自由度很大,节奏变化多样,随意而连贯的步法充满男女之间的挑逗,较之于富有张力变化的国标探戈,更为柔和(当然,国标探戈之“硬”只是其表,而至柔方是其里),双方几乎贴面而跳,夹杂着打情骂俏缠绵悱恻的微妙情趣。据说AT之于阿根廷,如同京剧之于中国,有点曲高和寡的意味;但也似乎并非如此,因为探戈曲在阿根廷仍充盈街头巷尾,有卖艺的演奏,便有路人即兴而舞。不论如何,这是民族的魂,市井文化,是承载着无数稗官野史的分量。 看AT不像看国标探戈那样让人热血沸腾,这也让我预感到,这定是一杯醇酒,是要三五次回味而把你慢慢消融于其中不能自拔。今天头一次课,我算是品到了第一番回味,想后面的课定会让我为之着迷。 另:今天课后女老师主动找我练习,自恋一把
毕业意味着死亡,却活得不够酣畅。平凡——如流水,磨润莽勇棱角;如暖泉,寻回温情心池;却竟没有激流,是什么阻塞年轻萌动的心,尽情吸吮阳光?
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20090502 密歇根州荷兰村,年度郁金香节,今年80周年
最近,很多国内外的朋友都对社交舞非常感兴趣。回想自己当时也是从社交舞开始对舞蹈着迷,并受到桃源仙境般的海宫舞校的恩照,有幸习得纯正的国标舞,迷恋上了这项令人无比痴迷的艺术。然而不同于以表演和竞技为目的的国标舞,社交舞以社交为目的,相对更随意;同时作为一项比较高雅的社交手段,也因此有很多礼仪规范。很多新人到了舞池里,由于不懂得礼仪而让对方误解或不快,是相当常见的;因此礼在技先,向大家宣传社交舞之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自己社交舞的浅薄经历,翻出两年前离开北大舞协时写的“部长扫盲攻略”,摘出其中舞场礼仪规范一段,整理如下: “首先,衣着打扮:舞厅应当是一个高贵典雅的场合,绅士淑女的交际场所,服装未必华丽,但一定要大方得体;对大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服装要适宜跳舞,男士最好穿衬衫西裤,不要穿牛仔裤和短裤,最好穿舞鞋,没有的话穿比较软的皮鞋也可以,最好不要穿运动鞋。女士最好穿宽松的裙子和舞鞋,如果水平不高的话,最好不要穿高跟鞋,难以驾驭重心。去舞厅之前把自己弄干净,身上不要有体味,男士把胡子剃干净,女士长发的话最好盘起来;不要嚼口香糖,不要抽烟喝酒,避免吃蒜、韭菜、膻味羊肉、生肉、未去腥的鱼等。 要告诉新人,交谊舞的特点是交际,所以一般在舞厅里不会从头至尾和一个舞伴跳,即使是一对恋人也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对对方不熟,或根本不认识,最好不要连续两曲邀对方跳,整场舞会中也不要老是缠在对方周围,与对方跳得太多。 舞厅里一般是男士邀请女士,但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了,女生也可以大胆邀请男生。下面以男士邀请女士为例:男士邀请要大方、明确,舞曲响起,大方地径直走向女士(但不要跑,显得猴急……),目无他人,面带和善友好的微笑,走到女士面前(不要太近),略屈上身,自然伸出右手,手心向上,绅士地说:“可以请你跳支舞吗?”注意,如果这位女士有陪同而来的男士,例如恋人、固定舞伴、监护人、保镖、老板,最好先征求陪同者的同意:“能请您的舞伴跳支舞吗?”然后再请求女士。错误举止1:强行粗暴,不顾女士意愿,强行拽着女士的手拉近舞池;错误举止2:检阅,面对一排坐着的女士,背手向阅兵选美一样踱来踱去,最后挑一个满意的,这让女士有被挑选的感觉,极其受侮辱。 如果女士同意,应当淑女地说:“可以,谢谢。”然后抬左手放入男士右手的手心,这时男士应当轻柔地把女士引入舞池,挑选合适的开始地点,跟着音乐起舞。错误举止3:强行拽入,男士要把女士“引”入舞池,这意味着男士一边要为女士开路,一边要让女士先请,不可以像遛狗一样把女士拖在后面。如果女士不愿和男士跳,可以说:“对不起,我很累,想休息一下”,“对不起,我不太舒服”,“对不起,我不太会跳”,或者直接“对不起,我不想跳”。一般最好说的委婉一点,因为拒绝男生的邀请本来就有点伤对方,最好用委婉的语气挽回一点。如果说自己很累,这样最好不要在这首曲子里接受其他男生的邀请,否则让第一个男生感到被敷衍和不尊重。如果说自己不太会跳,男士要注意,有两类情况:一种可能是一种谦虚或歉意,你可以出于礼貌说“没关系,我可以带你”,这种情况在我们版内男生老虫子带女生新虫子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另一种可能是对方不想跳,以此为借口,这时你就不要勉强对方。对于女士,如果是谦虚的情况,可以考虑让男士带一下;如果确实不想跳,就要直截了当说“对不起,我不想跳,谢谢”。如果两个男士几乎同时邀请一个女士,女士都愿意跳的话,最好先答应先请的男士,然后向第二位男士道歉,说自己下一曲与对方跳。出于诚意,这位男士也最好在下一曲再次邀请。 男士如果一次被拒,并不是说这曲不可以再邀请其他女士,但最好不要邀请拒绝你的女士周围的女士,让对方有替代品的感觉。可以走到相隔一段距离的地方再次邀请;但是不要到曲子放了一段时间时再邀请。如果男士被拒次数太多,或发现自己与一位女士跳了几曲之后对方再也不愿与你跳了,就要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一般有修养的女士不会因为你的技术差而拒绝与你跳,每个人都是要从实践中成长的嘛,一般让女士排斥的是缺乏绅士风度,缺乏尊重和礼貌。所以此时男士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有失礼貌(尽管是无意的),或不符合舞场规范,或者自己引带太粗暴了,甚至让对方生理上受折磨……女士也一样。我的经验是,只要你有一颗真诚谦和的心,是不会屡次遭到对方的拒绝的。一个女士,相比于一个技术高超但不懂得礼貌的男士,会更乐意与一个技术不高但诚恳真挚的男士跳舞。新人们都有做壁花壁虎的苦恼,不用担心,大胆地去邀请别人,最好是比较熟悉的有一定技术的人,版上的老虫子都非常乐意带新人,因为我们都是这样受着前辈的恩惠过来的。新人和老虫子跳舞也不要觉得理所当然,毕竟对于老虫子而言,与一个新人跳总不如和老人跳来的舒服。所以,新人要珍惜每一次“虐”老虫子的心得体会,有不懂的可以直接提出来,做一个快乐好学的新人是对老虫子最好的回报。 舞池里开始跳舞前,相对水平不高的最好谦虚地和对方说“我跳得不好,请多包涵”或“我是个初学者,请多指教”。相对水平较高的就不要玩弄高难的花步,让对方很受挫败。即使对方无法跟你完成任意一个花步,就走基本步嘛,可以小声地提醒新人怎么跳。需要停下来特别指导的,可以在舞池边上,不要停留在舞池中,尤其对流动性强的舞蹈,不要阻碍其他人的舞程线(所谓“舞程线”是指舞蹈进程的路线,大部分流动性的舞蹈,例如华尔兹、快步,舞程线都是绕整个舞场逆时针绕圈)。即使跳舞双方不是新人,男士也最好不要上来就摆弄高难度的花步,而是先从简单基本的步跳起,如果发现对方功力不错,可以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舞池里人比较多时,要注意避开他人的行进路线,尤其是男士要保护女士不要被撞到,当男士后退时,女士也要注意男士不要被撞到,例如架型舞中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轻掐双指所在部位男士肌肉的暗语提醒:后面有人。花步要随着舞池里人员流动情况变换,不要死跳套路,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有,舞池里人比较密时,双方架形不要开得太大,行进和旋转速度也不要太快,容易出危险。 交际舞是用来交际的,因此舞中适当的交谈是可取的,尤其可以消除不熟悉的双方紧张的心理;但交际舞毕竟是用舞蹈交际的,如果不熟悉的话,不要一边跳舞一边话说个不停,更不要在对方不需要的情况下没完没了地指导对方怎么跳舞。 舞池中男士就是一个骑士,要保护女士免受意外,更不能自己施暴摧残。如前所述“温柔引带”的理念,力度切不可过大过猛,双方都要自己保持驾驭重心,不能出现倚赖对方维持重心的情况,这点尤其在速度快(快步、维也纳华尔兹、恰恰等)和戏剧化表现型(如探戈、斗牛等)的舞中要注意。特别是架型性舞,男士给予的架型一定要轻柔舒适,女士也要时刻注意保持重心,双方身体贴合的程度与水平相应。 男士一旦邀请、女士一旦答应一曲,如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如音乐停了、鞋跟掉了、皮带断了、想吐了、肌肉抽筋了、停电了、地震了……),或对方表现出令人无法忍受的动作(生理摧残性、心理恐吓性、侮辱性、挑衅性、性侵犯性等)一定要把一曲跳完,女士实在跟不上,可以提醒对方,若对方仍然我行我素,就不跳了;如果仅仅因为自己累了或对对方舞技不满意就把对方撂在舞池里自己甩袖子走人,是非常伤人的。 一曲跳完,双方谢礼:男士带女士自旋向上旋转一圈,弯腰致谢,女士也要略下身致谢。新人尤其要感谢老人。然后男士把女士引回原来的地方,如果有陪同者,还要向陪同者致谢。错误举止4:一曲跳完,男士就把女士扔在舞池里。另外注意,舞厅是公共场合,恋人要卿卿我我,还是另找私密的地方吧。 以上女士的回应都是对有教养的男士的,事实上在舞厅里经常遇到wsn,对于这些人,要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我的国标舞恩师李春生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在舞厅里,你没有妨碍他人跳舞的权利,更没有表演的义务,你所要做的,就是与你的舞伴,共同享受这一段音乐时光。我们经常在舞厅里见到有人动作幅度很大,甚至像疯狗一样横冲直撞,试图以此炫耀自己的能力;而事实上他们极大地妨碍了其他人的舞蹈自由。还有的人动作非常夸张,甚至在作秀。注意,舞厅不是舞台,你不是来表演的,何况很多自作聪明的做秀往往让人恶心。更重要的是对舞伴。你在舞厅里跳舞,首要目的是要让舞伴感到舒服,感到流畅,从而享受这段音乐时光。 让舞伴感到舒服,是交际舞的黄金原则。”
先插播一句题外话,自从上次检讨以来,比较脚踏实地的做了一些计算练习,心里踏实了许多,尤其是今天连午饭也没吃一连6个小时把场论的期末考试做完后,神清气爽,顿觉回到了高中竞赛时的快感;进而又意识到,科研毕竟不是竞赛,永远无法保证问题能在你所拥有的知识范围内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解决,有时甚至,无法保证有一个好的问题……不过不管怎么着吧,科研毕竟是科研,需要时间去适应;尤其对于我这个向来比较迟钝的人来说,更急不得。 我觉得现在沉迷于花季,也是反应迟钝的佐证;倘若总是处在玩味人生2/3年龄阶段的状态,那我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感受50岁以后的人生了? 我和几乎所有看过花季的朋友一样,被青纯温柔的陈非儿深深吸引。如果说白雪是一团烈焰,热情似火、憎恶分明,率直坦荡;那么她的密友非儿就形成强烈的互补:如一汪清泉,清纯温柔,善解人意,而外柔内刚,独立有主见。 所有人中,非儿是最少受到亲人关爱和承受最大压力的——为了知青父母退休后能从新疆回到上海,借住在怕老婆的舅舅家里,舅妈虽然人不坏,但斤斤计较,口不留情,不懂得尊重青春期小大人的主见和隐私,经常拆非儿的信,还粗暴干涉她和袁野的交往;也恰恰碰上非儿这样有主见、思想情感都比较成熟的孩子,逆来顺受久了难免产生不少摩擦。不过同样是让新疆来借读的袁野的孃孃(niang1 niang,上海话阿姨的意思),平时尽管没有把不满写在脸上,但在关键时候竟然宁可和袁野的叔叔吵翻,也拒绝做袁野的监护人,把他的户口落在上海;相比之下,非儿舅妈算是好多了。 或许因为种种成长的艰辛,在续集里非儿恰恰是所有人中最早与残酷的现实生活妥协而把自己、袁野和王福娣都推入了火坑的人。这种变化让成人后的非儿形象更丰满充实;尽管如此, 十六岁的非儿仍然是一个温柔可亲,让人心生怜爱的纯情形象,甚至有人称之为“少男杀手”。 我认为所有演员中,当时还在技校念书的池华琼饰演非儿,是最让人诚服的,也最显导演的眼光。在我看来电视剧中的非儿完完全全超越了剧本中非儿的形象,清纯自然、温柔体贴而不失青春活力;可在斑驳的树荫下捧读小说,也可在现代舞课上挥洒汗水;在宁静的月光下与白雪娓娓而谈,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大伙嬉笑玩闹打成一片。这一切都让池华琼演绎(应该说本色表现)地极其自然生动,毫无做作修饰;同时,这也要归功于她的配音演员江元,清纯温情的嗓音可谓与池华琼的形象天造之和。 非儿的善良是最让人欣赏和喜爱的。其他孩子一到周末就可以回家吃喝玩乐,投入父母的怀抱和家庭的温暖,而等待着非儿的或许是舅妈挑剔的眼神和无尽的家务。甚至,家里买了冰箱,舅妈也要偷偷拿走她抽屉里的三百块钱,称为使用费。不能说非儿坦然接受,她知道自己寄人篱下,给人平添一份负担,只能忍了;舅妈自说自话拆她的信还拿走新疆寄来的吃的,她也不愿告诉父母,怕他们知道舅妈对她不好而担心。她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她对于表弟,也兼管起教育的职责,有小朋友来告状,她代为接收,然后对表弟晓之以理,而不像舅妈那样厉声训斥。可以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非儿懂事善良的性格最为突现;当然,这并不代表她软弱、逆来顺受,她是有主见的,便也是有原则的,舅妈拆她的信,她据理力争,气不过哭着跑走了。 非儿的善良还表现在小乐误闯女浴室事件,她虽然作为误会的受害者,自己冒着无穷的诽谤和流言,不仅不记恨小乐,还百般地希望校方不要给小乐处分,还他(当然也是自己)的清白,真诚地关心着同学。 非儿和袁野的朦胧情愫是本剧的主线之一。对于袁野,应该说是爱意萌动,想方设法认识非儿,上课走神在卡片上写满非儿的名字,处处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而对非儿,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意,恐怕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寄人篱下的遭遇让他们走到一起,成为互诉心声的知己,那是多么纯真的情感。当她得知这段关系让袁野成绩明显下降后,她也为袁野忧心忡忡,幸好有童老师,告诉她不要封闭自己,“小船才刚刚启程,还要远行,为什么这么早就靠岸呢?”尽管如此,她对于袁野,仍然是这么纯洁,这样善良。 非儿总是淡淡地,却又至诚至切,沉稳而有主见。在主题班会上对于商品社会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入情入理地阐述观点;在袁野叔姨都不愿作监护人而气急败坏时,她也能沉稳镇定地提出意见。或许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寄人篱下的苦楚让她过早地成熟,但却没有因而事故圆滑,没有使纯洁的性格受到玷污,如一封观众来信中说的: “非儿,命运的不公并没有压垮你的肩膀,漩紧的回流也没有淹灭你青春的笑声。寄人篱下,你却那么温厚地善待别人的刻薄;诬言泼脏,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清白,而是小乐的冤枉。你总是那样轻轻淡淡,轻轻推去你头顶的阴云,淡淡拂去你身上的灰尘。你那两颗小虎牙笑起来恰到好处,笑得那样温良,笑得那样动人。非儿阿,你的可爱之处就在这里,就在命运的沉重和性格的轻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对比中你举手投足浅嗔低笑,才牵动那么多叔叔阿姨的心扉,赢得了那么多观众的敬重。” 可以说剧中的非儿较之剧本更显“轻淡”的气质。剧本中,非儿多少还是有些孩子的任性,对于舅妈,有时会耍一些小脾气。例如舅妈把脚伤初愈的非儿送到学校,难免又说几句难听的话,剧本中: “非儿说:‘不用扶我,我自己行。’她挣脱了舅妈的手臂,往上走着。 舅妈无可奈何地看着她。” 这里看起来非儿在故意和舅妈闹别扭似的,而剧中非儿只是让舅妈别送了,她说自己可以走上楼,舅妈似乎不愿受人指点,就回去了。这个细节的差别让非儿的温柔善良的特点更为突出。 还有,非儿家的一个邻居总是喜欢躲在阳台上看别人的家务事,这让非儿相当不爽,但她从来没说出过;而在剧本中,是有一个她像白雪抱怨的细节的。 非儿的气质实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很多关心《十六岁的花季》的朋友都会知道这部十二年后的续集,从张、富编导到演员,几乎全部原班人马,讲述属于他们的二十六岁的新花季故事。 尽管很多人(包括一开始的我),都会带着《花季》的眼镜去看续集,于是不无发出经典无法超越的感叹。但回头想想用与原片的相思度来判断新片,本身是荒谬的。的确,《花季》可以说是一部恰在当时顺应了广大青少年内心渴求的,又是编导演员及整个摄制组花了无数心血的,而且高瞻远瞩深刻细致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现状的经典;续集相比之下,少了些许天时地利,加之花季少年本来是美好的,拍出来的东西也是很美的;但是二十六岁的青年,本来就已经踏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一遍遍地冲撞着曾经的理想,撕破了原来的梦幻,诸多情节和结果,多少让人惋惜。例如袁野与非儿的理想爱情经不起贫困和家境的折磨,欧阳和白雪耿直的性格在工作中屡屡被打磨棱角而仍保真性情;惟有小乐,傻人有傻福,平常心乐观生活,挫折相比之下,到也是“自在的口哨”和“寂寞的调料”。 这也不是一个试图反映一个时代和一个年龄的代表性作品;而更多的是融入了花季的小演员们在成长中的体悟,融入了他们个人的生活色彩,如果说花季中他们对于代表性角色的气质吻合使他们成为幸运儿;那么在续集中,表现的更多地是一半角色扮演、一半演员纪实。的确,时代飞快进步者,青年也在剧烈成长着,想用几张脸谱去代表,难免反显单薄甚至做作。正是现实的挫折与打击,酸甜苦辣,才使真性情丰富起来;反而让观众用心体会,在深处找到自己的影子。 由于花季的演员本来都来自于真正的学生,可以说是本色演出,他们中大部分又没有继续从事演艺职业,从专业角度来看,花季和续集都可以说是一支非正规军,一些情节和细节的处理,也似乎有违“科班”专业观点,这似乎让续集相比其他青春剧略逊一筹;但反而如此,让作品更真实,更写实,更不加过分修饰地用倾诉,处处看到的,惟有真实。尽管花季演员们都是我们的偶像,但这远不能说是一部“偶像剧”,如果硬说如此,那是他们的性情,他们的真,是我们的偶像。 实在很佩服张弘、富敏二位编导,又一次用心创作出了续集这部优秀作品;也感谢原班人马,克服了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如此齐全地重聚首,演绎让我们挂念的这几位少男少女的新的精彩青春,花季故事。 续集依旧没有为主人们设定最终归宿,无论伤痕累累体无完肤,还是重振旗鼓雨后彩虹,留下了开放的无限可能。当然了,这本不是一个故事,何必要什么结果呢?这是一部散文,一部涌动激情的诗,无限绽放的青春,无论灿烂还是阴沉,痛楚还是甜蜜,唯独真性情,才让人生无比精彩,正如全剧最后所说的: “十六岁的记忆永远不会衰老 十六岁的太阳把未来照耀 在风中跌倒 在爱中流泪 是二十六岁的独特风景 十六岁对二十六岁 是单纯 可爱 反叛和自在 二十六岁对于三十六岁 是时髦 浪漫 阳光灿烂 每个年龄对于人生都只有一次 无论是欢乐 痛楚 成功 还是失败 都有她自己独特的美丽 十六 二十六 三十六 四十六 乃至九十六都会不可躲避地不期而至 岁月永远是一辆过站不停的公交车 开走了就再也不可能回来 不要指望时间的公正 不去感叹岁月的无情 把握现在 活出每个年龄的精彩 人生将会无比灿烂”
学校图书馆竟然有这本书!图书馆网络更新,随便搜了这个名字,竟然发现一个分馆藏有这本书,真是喜出望外!读了张弘、富敏两位编导的序言和导演阐述,才知道这部经典背后藏了多少思想的冲撞、创作人员的艰辛和对理想的坚持,看了摄影音乐美术等主创人员的介绍,才知道为了表现青春激情、写意唯美的意境,大胆突破了常规的电视拍摄格局,表达了导演“轻情节、重情绪、轻教化、重内涵”的思想。既表现出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背景下的十六岁那些中学生们好奇与萌动,自信与困惑的特点;又大密度地表达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社会激烈的变革现状,将社会与学校,梦幻的青春与残酷的生活唯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张导演一开始想写这部剧的时候,自己也不自信能否写好当下中学生——这个最敏感动荡的时代下最敏感动荡的年龄段——的心理与思想、情感与渴求。在张老师的序言中,他转述了一个学生在写剧本前“宣判的死刑”: “张老师,不是我看不起你,你写不了我们,我预料你未必成功,因为我们要看的是中学生角度的中学生戏,而艺术家总是从我们父母的角度,老师的角度来写中学生的戏,没什么好看的。” 是啊,人是多么健忘的动物。自己哭笑过了,就忘了,恨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用一个模子去刻。且不说剧烈变化的大社会背景下当代中学生想的早不是父辈们那些东西;就连自己年轻时的困惑,朦胧,情愫都忘得一干二净。 张老师虽然不服气,但不得不承认: “说真的,到了一动笔,我就感到他们说得没错,因为中学生这个群体太生气勃勃,太缤纷多彩了,以致于让我无从着笔,我甚至不会使用他们的语言,无法写他们的一颦一笑,因为我们和他们都相隔得太远了。他们才十六岁,在心理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他们又在十年改革开放中长大,具有独立思索、多彩的性格;他们渴望走向生活拥有世界。他们敏锐、多思,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他们的十六岁比我们的十六岁时有出息。当然,正因为他们年轻,所以,成熟和天真交织,希望和困惑并存,即是一群长大了的孩子,又是一群蹦蹦跳跳的大人。 “于是,我不得不放下一度曾拿起的笔,再到他们中间去,和他们一起上课,到他们宿舍谈心,请他们来我家作客,和他们一起过艺术节,度过自己举办的晚会……。诗人龚自珍说:‘少年哀乐过于人,歌哭无端字字真。’他们真诚地诉说喜怒哀乐,毫无掩饰地剖析他们自己,邀请我遨游了他们那喧闹的多思多梦的世界。慢慢地,我脑海中的白雪、欧阳、韩小乐、陈非儿、袁野、王福娣……逐渐活了起来,下笔顺畅时一天能写几千字,有一种淋漓酣畅的痛快;可有时又让你一两个星期写不出一个字,但只要你去学校,去找他们谈心,总会有让你茅塞顿开的体验。” 张老师的精神让人感动,不愧是用心写作编剧的儿童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如此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尤其是这个最多思多梦的年龄。如张、富老师在导演阐述中说的: “青春——人生黎明的风景。她生机勃勃,充满憧憬,她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美丽的。每个人的青春年华都是在不同的底色下度过的。有灰色、黑色、红色或白色,我们80年代的青少年,他们的底色应该是金黄色的。朝气蓬勃,健康向上便是本剧的基调。” 是啊,尽管每个年代的十六岁有共通的特点,但是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为不同时代的青春烙上了浓重的历史封印。尤其在中国、上海这样变化发展如此之快的社会,如果写写剧中时代的十年之后,也就是我的十六岁,或现在的中学生,恐怕又大不一样了。正如一位杂志编辑在信中所说的: “这里,我不由联想起王蒙作于50年代的《青春万岁》来。同是表现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是歌颂中国青少年的蓬勃精神,《青春》与《花季》却带着各具特色的时代风貌和对于生活的理解。青春的编导思想,较多着眼于新一代学生青年的政治理想与蓬勃热情。他们努力学习,帮助后进同学克服资产阶级影响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青春向往。正如篝火晚会上小杨面对熊熊火光尽情朗诵的那样:‘让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吧!’这是建国初期初中生们纯朴上进的真实写照。而在80年代,《花季》的编导思想就要宽泛地多了。社会环境的变革、教育体制的不适应乃至学生生理、心理的早熟,使复杂的人生侧面过早涉入了还很稚嫩的心灵。‘小船不要过早地靠岸’和撕榜事件,只能发生在今天的袁野、白雪的身上。更确切地讲,编导们是在歌颂花季般美好青春的同时,恳切地对于全社会提出了该如何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问题。在《青春》的结尾处,同学们分乘数辆大卡车,高歌猛进,到农村去过团日活动。而《花季》的结尾则是白雪在西去的列车上找到了想一走了之的韩小乐,鼓励他要经受住委屈,重新回到集体中去。比较一下两个结尾含蓄的寓意,是饶有兴味的。尽管每一代在红旗下长大的青年学生都有纯朴正直的思想品质,都有蓬勃活跃的青春热血,但对白雪、小乐、欧阳、非儿们来说,十六岁的梦幻与欢乐并不单纯,还会夹杂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苦恼与挫折。生活每每就像秋阳下梧桐荫里的柏油路面,斑驳错杂,苦甜皆全。人只有这样才会慢慢长大。”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长辈们不懂我们的十六岁。那恐怕是一个集体意识笼罩,个人意识得不到赞扬与肯定的年代。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连在上面刻下一道独特的印痕,都要冒着危及大机器运转的风险。正如第七集结尾的旁白所说,对于80、90年代的少年,世界的大门向中国打开,社会的大门向校园打开,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变化都触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 看了前三集的剧本,感到电视剧在节奏处理上明显更为紧凑明快,宁可把一些交待情节的部分删去,也要留下空间刻画中学生青春、热情的场景,贯彻了导演“轻情节,重意境”的精神。如第一集袁野的同学和白雪非儿追逐嬉戏的场景,还有练功房女生跳健美操的场景,画面音乐都处理地非常有青春活力。还有比如第二集末尾,袁野和非儿在回家路上“偶遇”的谈话,剧本中写道: “袁野打完气,非儿推着车,默默地走着。非儿:‘寄人篱下的日子可真不好受。’袁野:‘我妈写信来老是让我忍一忍、忍一忍,’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好好读书吧,考一个上海的大学,也许这是唯一的出路。’非儿:‘那有什么用,现在分配,外地的很难进上海。’袁野:‘真进不了上海,回新疆也挺好。’两个人默不作声地走了一段,非儿首先打破沉默:‘你高三毕业考美术学院?’袁野惊讶地:‘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美术?’非儿:‘全校谁不知道你画画好啊。’袁野:‘我怕考不取。我思路太窄,画来画去都是新疆的生活,新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远处的草坪上,一对父母在教十一、二岁的女儿骑自行车,一家子和谐、温馨,一阵阵笑声和女孩的撒娇声随风传来,真叫人羡慕啊。袁野和非儿情不自禁地站住脚看他们。袁野不无感慨地:‘小时候,爸爸教我骑过马。’袁野猛地提高了声音:‘算了,不谈这些。’他把手里的邮包拆开,‘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又是葡萄干。’他往非儿手里塞了一大把:‘我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反正决不会像爸爸妈妈那样窝窝囊囊地过一辈子。我要比他们活得洒脱。’” 剧中这是我最喜欢的情景之一。剧本的基调是颇为压抑、哀怨和苦涩的;但明显,最终场景处理地简洁明快许多。背景音是欢快的电子琴版的《扯帆歌》——这是本剧主要的背景音乐之一,还有大提琴版、小提琴版、演唱版,每次都出现在非常唯美的地方,最经典的就是非儿和袁野在停车场消解误会。阳光透过梧桐叶,斑驳地洒落在地上,两个同病相怜的借读生回忆在新疆的美好童年,流露出寄人篱下的无奈,但言语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也就是在这个年龄,尽管初尝了生活的辛酸,他们仍对未来充满幻想,稚气般地洒脱,欢声笑语如同斑驳地日影洒落在初秋的梧桐林荫道上。优美的女声旁白恰到好处地出现: 《诗经》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连鸟儿的鸣叫都是在寻找友情,更何况人哪!人心是最远的,又是最近的,真诚便是心与心的通道。共同的命运和遭遇使这对少男少女的心一下子缩短了距离,靠得很近、很近…… 伴随着字幕: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培根
安娜堡的春天实在令人捉摸不透,前天一早大雪纷飞,似乎为了让“冬季学期”名副其实有始有终,今天立刻恢复了撩人的阳光。人们对气候反应速度与程度的不同,使得大街上连续两次出现四季着装的盛景。 我最近非常悲哀地感到这一年来似乎各方面都没有什么长进,缺乏一种一贯的“茁壮成长”的感觉。尤其是学习和科研上,惊讶地发现,从去年暑假跟着教授做研究开始,竟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对于理论的理解也毫无长进;至多,只是模棱两可地熟悉了一些名词和公式,自欺欺人地觉得,不用一步步去亲自计算,只要领会了其大意,到需要的时候再算也不迟。 然而这是极其错误的,欲速则不达,总是好高骛远地浏览材料,不去亲自计算,对于理论总是处于“面熟”的尴尬境地,对其背后的思想,是永远无法领会的。学习物理是没有捷径的,不亲手一步一步把书上的公式推一遍,心中永远只有模糊的印象,不清楚其本质,更别说应用或突破了。 安逸是成功最大的敌人。尽管这一年来没有发生什么倒霉的事,各方面成绩也都还不错,但博士生远不是靠几个分数来衡量的阶段,或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份进取心,最多能把事情做得中规中矩,成为一个“合格”的博士生,但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表面上的安逸其实总是伴随内心的不安,就是对未来的不安,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未来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样即使失败了,也能做到问心无愧;而懊悔自己的过去,无疑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 脚踏实地,这是多么朴素的真理,我要吸取这一年来的教训,我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至少能寻求内心的安逸。 PS: 我有一个优秀的导师James Liu,他对理论的理解让人感到朴实简洁而优美,对全局把握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细节的计算也非常熟悉,经常帮我做细节的计算——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一般的教授是懒得亲自动手算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让他们去算。Jim的教学能力极强,学生问他问题,他思考片刻,就不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全都搞清楚,而且生成一套系统的讲解方法,既有清晰可亲的物理图象,又用简洁而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从来不用繁杂的数学工具去吓唬学生。他非常平易近人,只要有时间,学生的问题总是来者不拒,甚至别的课上的学生也会去问他问题。我应当珍惜如此宝贵的资源。
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 我开着一辆大客车,载着一群高中生模样的孩子。我平时只开小车,对大车毫无把握,一种无法控制的不安。然后我倒车,像是撞到了或是碾过了什么,极其害怕,紧紧地握着方向盘,紧闭双眼不断告诉自己:这只是梦,快醒来,快醒来……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梦,失去把握能力和失去控制的心理表现了我对于科研的态度和心理;而开小车的控制感犹如高中物理竞赛。这种无法把握的恐惧与不安的心境是非常贴切的。当车辗过什么东西时,我希望自己是在梦中,从而回到现实世界。这难道反应了我内心深处对于现实世界承担责任的恐惧与逃避?希望另一个世界作为后备,一旦这边做不好,可以回去,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好像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实验品,人生还长,有无限可以尝试的机会。我感到这多少有些成长阶段的焦虑。想要逃避现实,躲到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去,一个不用自己承担责任的世界。最近一年来我常常感到往事一去不复返,未来再也不是无限试错的,总是顾虑重重,或不知所终;潜意识中希望有一个逃避的出口。最近科研无动力,却不停地看《十六岁的花季》就是寻求虚幻世界的出口。在电视剧前,我是一个看客,或者影射自己的高中时代,把过去作为躲避的港湾。或者经常有一句没一句地把东西贴到网上,潜意识里总是寻求他人的慰藉或肯定。 这难道是内心深处的孤寂,还是成长的不安与彷徨?我实在应该变得成熟一些,就像傅爽所说,人要把聪明转变为智慧,懂得如何处理事情、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于人于己身心和谐。我觉得在这点上,我实在太不成熟了。我应当借此为机会和财富,让自己变得更成熟,而不是在哀叹和乞求他人慰藉和肯定中苟且度日。 PS:我在梦中醒过来了(其实还是在梦中),思考这种希望梦与现实的穿梭似乎暗示着这两个世界的平行。
你以为这是故事那么你错了你以为这是生活那么我错了这是综合成千上万个十六岁的孩子的经历编织的一曲歌一首诗一个梦十六岁的歌委婉动听未必上口十六岁的诗热情奔放未必押韵十六岁的梦纯洁真实未必成功难怪诗人席慕容无不留念的说“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但是朋友只要你拥有十六岁你有拥有一份和太阳一样滚烫一样血红的青春 这是90年代初轰动全国的经典,如今那代人都为人父母,真可谓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可惜我直到现在,才完整地看过一遍,像找了魔似的,一口气把12集全都看完了。 实在太少看到如此让人感动的电视剧了。感动不在于高超的编导技巧通过把握观众的心理巧妙地唤起了(廉价的)“感动”的效果,而是实实在在被真诚所感动。 首先当然在于小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是一半演角色,一半演自己。都是豆蔻年华的懵懂少年,刚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就以为拥有了整个生活;刚走进绚烂复杂的社会,就以为拥有了整个世界。一个个角色是那么鲜活,仿佛身边处处是他们的影子,实在是佩服编导,能把青春少年的心理琢磨地这么透彻,演员们也表现地淋漓尽致。 更可贵的,是这部剧的大气之处,在于不仅限于校园,而是把少年的成长置身于社会大背景,九十年代的上海,社会的转型、观念的矛盾与斗争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学生的朋友、家长、老师等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生动地表现出来。就像活生生的历史再现。很难想象,这么短短的12集电视剧,能如此紧凑有力地把这么多典型的社会形象刻画地如此细腻生动! 我感到自己的语言太贫乏了。这实在是一部用心写、用心演的经典!如此唯美动人,简直就像梦一样。白雪,菲儿(她的眼神实在太纯了),欧阳,小乐,袁野,童老师……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们,我都会感到自己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十六岁,并且,尽管那回想起来的经历,带有了这么多重回过去的憧憬和萌动。 心理医生说我是迟到的青春期,不知道何时能到呢?
经玥杨同学推荐买了个慢炖锅(slower cooker,才18块),心血来潮炖茶叶蛋。 先把蛋煮熟,剥了壳(据林智同学说不剥壳而打碎壳煮,煮出后有花纹)。 锅中放入立顿红茶,八角数颗,盐和醋少量,老抽、糖和五香粉多放。因为没有桂枝、丁香,就拿五香粉凑或了。 加水放蛋,开低火煮。 10h后,成品。
蟹粉蛋是蟹粉炒蛋?非也。 “蟹粉蛋是一道地道的上海菜,其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将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别炒熟。由于炒熟的蛋黄酷似蟹黄,蛋白酷似蟹肉,菜肴不论从卖相和味道都像用螃蟹做成,因此便得“蟹粉蛋”之美称。蟹粉蛋微酸适口,还是一道开胃消腻的家常菜。” (百度百科) 蟹粉蛋做法可参考这里:http://www.ycwb.com/misc/2009-01/19/content_2050107.htm 我做的蟹粉蛋:(红色的是蟹肉棒,绿色的是葱花,黄色的是蛋黄,白色的是蛋白) 蟹粉蛋是以前家里招待客人时吃的菜,平时自己不怎么吃,因为就为了几个鸡蛋要花这么多功夫,颇为麻烦;现在连招待客人都不做了,因为觉得几个鸡蛋做个菜,上不了台面。可见这道菜还是带了一点陈年旧事的味道的。 鸡蛋当然不能做成蟹的味道,但是上海人吃蟹都会蘸醋,而且是放了糖和姜末的醋,所以在炒蛋的时候放进糖、醋、姜末,而且在炒的时候刻意把蛋黄蛋白分开,就有点那么回意思了。 蟹粉蛋是一道典型的上海菜,不仅因为其口感酸甜,还体现出上海人精明的特点。没钱吃蟹,拿几个鸡蛋就能搞出蟹的意思;这么炒出来的蛋还不能大口大口吃,非要一小口一小口一点一点咂摸酸酸甜甜的味道,再配上蟹粉的想象,瞧这得意! 说起上海菜,又怀念外婆的蒜香鳝丝、清炒虾仁、咸肉菜饭、糖醋黄鱼…… 还有奶奶的红烧素鸡、红烧考夫、红烧排骨(怎么全是红烧的……)
室友文驰从亚利桑那回来,非常nice地送给我一个手工编织的印第安人传统挂饰Dream catcher. 按印第安人的传说,这个“追梦者”挂在卧室的门上,不论什么样的梦,他都可以捕捉到。噩梦会被网捕捉到,并被早上第一缕阳光焚灭;美梦则会通过网中的孔滤到下面的羽毛,并在第二天晚上被重新唤起。 可惜第一缕阳光照到我的屋子时,已经下午了>_< 我想起了神秘园的一首曲子Dream Catch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xeStfe7V7o 我第一次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来自Luca and Lorraine的一段Waltz表演。他们是我最喜欢的国标摩登舞艺术家,每次看他们的表演,都有一股由衷的感动,庆幸自己也获取了一些从舞蹈中享受艺术的能力。 华尔兹是我最喜欢的一支舞,无论练习、比赛还是舞会,华尔兹的音乐响起,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沉静和柔美。华尔兹总是给我美好的回忆:两次与海宫告别谭老师在课上带我跳的华尔兹;上次寒假回北大和梧桐在圣诞舞会跳的一曲;还有在本地一个养老院里给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奶奶们表演的一小段华尔兹……我常常感到没有什么比跳上一曲华尔兹更优美浪漫的事了。 这熟悉的旋律一响起,一种故友重逢的惊喜就猛然被唤醒了。那是上海中学高三大合唱,每届学生离别母校的最后告别。这是一长段朗诵的伴奏,尽管数次排练使我们对旋律无比熟悉,但在台上,伴随着这旋律,听着朗诵者回忆我们三年高中生活的甜酸苦辣,我们仍然泣不成声,四位朗诵的同学也几乎无法进行下去了。我把这片断给喻懿洁看的时候,相信她的感受一定比我深刻地多。 我又想起了高中的好哥们儿柴劼玮。这首曲子作为伴奏,是他选的。柴是这样一种朋友,他对朋友付出的友情是生命中无比自然而不作好坏评价或得失的人。他一度把自己的网名称作Dcatcher,不知真是针对我这个作为dog-god的班长,还是与这首曲子有着某种联系。
除去博物馆和美食,没能找一位学城市规划的朋友逛城市是颇为可惜的事。 作为城市规划的经典案例,通过非常有限的交通经历我感到芝加哥的城市运行如同血液一样流畅,似乎是演化而非规划而成。然而城市的利落线条让人感到对时空的无情分割,以高效和系统化的扩张使得时空的存在成为简单粗暴的复制,城市的格点化布局及钟表化作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时空四维坐标,消解了城市作为生命激烈碰撞的无限可能维度。 那湖水,给了城市略显尴尬的柔情。 (照片: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2009022224#)
又是一年圣瓦伦丁节,今天把日子记错了,导致跟学生说圣瓦伦丁节快乐的时候,大家有些摸不着头脑。突然想起去年此时,我还是第一年的新生,在办公室里和两个美国朋友聊圣瓦伦丁节的由来,感觉无比温馨(见下文转载)。一年过去了,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去了自己的实验室,我也开始了悲喜交加的研究生活,再也没有第一年上课读书那种无忧无虑了。 其实我也挺想过一过圣瓦伦丁节,无奈自己一直以来都不懂得如何发展浪漫关系,外加科研不太顺心,也就没什么心思考虑感情问题。时常回首这么多年,却也觉得缺少些什么。 下面转载去年此时的日志: ————- 今天是伟大的圣瓦伦丁节,国内有些朋友可能不熟悉这个西洋节日,圣瓦伦丁节么,顾名思义,是纪念圣瓦伦丁的节日,西方人有传统,在这个节日里和爱人或情侣共度良宵,见证甜美爱情,或者为单身男女举办聚会,增加碰撞截面,在为人类伟大的繁衍生息的事业道路上“飞得更低”。 那么,圣瓦伦丁节究竟从何而来?圣瓦伦丁何许人也?且听老赵道来: 今天,是一个平凡的圣瓦伦丁节,但对我办公室的戴维同学,却不同寻常——他前两天刚向女友订婚,将其升级为未婚妻。午饭后,照例是办公室惬意的闲聊时间,我捧着书,半躺在椅子上,对着窗外大雪地映照着的明媚阳光发呆,看着如织的本科生中偶尔冒出幸福的一对,手中的圣瓦伦丁花格外耀眼与美丽,我突然冒出一句:圣瓦伦丁是谁? 空气凝固了一秒。 戴维放下手里写的程序,约翰停下运算的积分,不约而同的转向我。 “这个圣瓦伦丁阿……”戴维把呼吸从编程状态调整过来,目光眺向遥远的古欧洲, “是英国的一个基督徒,当时在英国的一个小镇,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庆祝节日,在春季,为了庆祝大自然的新生,也为了释放青春期的欲望,就有这样的传统:在每年的2月14日,少男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好,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少女去抽罐子里的纸条,抽到谁就去和谁make sex。 约翰过着腮帮,进入遐想状, “但是,作为虔诚的基督信徒的圣瓦伦丁当然看不过去这种败坏风气的风俗,于是,在某一年的春假,圣瓦伦丁偷偷把罐子里的字条都拿走,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德高望重的过世的信徒的名字,想象一下,少女们看到‘圣XXX’的时候,是多么摸不着头脑! “于是,从此以后,这个传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恋人庆祝。” 这只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版本,圣瓦伦丁还有各种其他的版本,也似乎更加可信一点。不过,这个闲聊确实给我们这个物理系办公室添加了不少浪漫温馨的气氛。 (转载完)
现在是图论……看上去都是高中奥赛的题目,不同的是用了些线性代数,那些映射怎么会建立起来的,真是太天才了!轮到自己做题,就郁闷了……想了一整天,头都要裂了……
介绍见前篇,废话少说: -我恨化学喜欢物理(跟我一样!),我恨看电视喜欢教小孩(又一样!!)我想让世界成为一个更有趣的地方。沙滩,星空,雨,咖啡,巧克力,物理和小孩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东西! -我来自罗德岛——美国最小的州。我喜欢垒球和篮球 -我在本校军乐队和曲棍球乐队里吹大号。 -我来自土耳其,曾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WoW) -我是密歇根日报的摄影师 -我前几天刚去华盛顿特区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可惜我连电视都没看……) -我曾在五大湖地区的棒球队中一度排名第一 -我爱看美剧“the office”。我喜欢变得有趣和有创造力(我喜欢看the big bang theory :D) -我喜欢苹果汁(多么单纯的孩子;P) -我也对弦论很感兴趣,能告诉我你在证明什么吗?(我也不知道我在证明什么……) -我主修工程并热爱政治 -我严格意义上是新加坡人却在田纳西出生,我在安娜堡待了8年并在冬天刚去过上海。 -当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养的乌龟逃走了。我想这是我的错,因为我把头发剪短了。(发散,发散!) -我在西班牙出生,我很确信我要主修天文物理 -我是校网球队成员 -我患两瓣叶主动脉瓣,一种轻微的心脏变形,但并没有多大影响(希望不要有不好的影响!) -我喜欢画画和设计自己的衣服(那我上课可以饱眼福了) -我喜欢收集并制作自己的袜子(真有创意!) -我喜欢打猎,在美国东部打过几次白尾鹿 -我喜欢竞技游泳。我爱乡村音乐。我的名字叫凯蒂(我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希:p) -我喜欢在夏天玩特技跳伞(就是在空中飘浮坠落很久后开伞) -即使我从不练体操我的身体也很柔软(猛猛地嫉妒) -我喜欢死亡金属音乐,编织和自制饼干 -我曾在US 131 Motorsportspark比赛中驾驶1969年的卡玛洛参加短程赛车 -我来自浙江温州 -我曾因为明显地用价值30刀的滑板车彪车而被警察拦下来(场面肯定很震撼) -我喜欢彪我的保时捷 911 (太有钱了!) -我也喜欢桌游,可惜在安娜堡身边没有游戏(来我家玩吧:D) -我喜欢玩跳舞毯并在珍珠奶茶岛工作(当地的一个和珍珠奶茶的小店) -我跳了14年的舞(看得出舞者气质!) -我喜欢收藏经典汽车,现有1964年福特小卡车一辆(这个收藏成本真高!) -我来自韩国,但我主要生活在波兰、象牙海岸、肯尼亚和乌干达(四海为家阿!) -我在军乐队演奏圆号(看来军乐队很庞大) -我有一个对生命构成严重危险的过敏症状:对所有树上结的坚果过敏(处处小心!) -我来自波多黎各,母语是西班牙语,来此之前从没见过雪 -我来自丹佛,在高中练摔跤 -我摔断了我体内做大的骨头(大腿骨?) -我吹长号 -我喜欢大部分体育,也喜欢什么都不用干单单放松(挺惬意的) -我把也来自上海,我妈曾就读于北大(真巧!) -我是独生子女(我也是!可惜这不是我的特点……) -我来自肯塔基,会说波兰语 -我爱看冰球 -我的高中就读于北京 -我喜欢体育统计学 … Read More
每学期最有期待感的时候,是教本科生实验的第一节。一来是见到了许多尊称我为老师的新面孔,更重要的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让学生在问卷上写自己认为自己最有趣的特点。每次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又有哪些鲜活的个性impress me. 上学期和这学期各有80个学生,这次的只收集了一半,等明天收集齐了再来写,这次先整理一些上学期收到的比较有趣的回答吧:(括弧里为我的编注) -我想成为一名心血管外科医生(猛一看寒意阵阵) -我从来不发短信,并且希望冥王星是一颗行星(原来已经不是行星了阿!但即使这样两者也很难“并且”起来啊) -我喜欢击剑(我也喜欢过!) -我曾在烹饪学校就读(学过中国菜吗?) -我是水球俱乐部的成员 -我是alpha delta phi兄弟会的成员(就是经常在马路边脱光了打沙滩排球的那个吗?) -我是素食主义者(我恰相反) -我是滑雪队的成员 -我在高中用Balsa(一种轻木)造了一个2英尺(~61cm)的塔并成功地站在了上面 -我是空军兵特招生(我校有水陆空三种特招生,领取军队奖学金,毕业后服役2年) -我爱排球,而且正在患流感(怎么“而且”起来的??) -我喜欢从山上往下滑雪(有没有人喜欢往上滑?;P) -我是学校田径队的成员,我也喜欢跳舞(因为我告诉他们我喜欢跳舞) -我有两个右手——哦,也不完全是,如果是的话就好了!(你玩儿我呢?!) -我结婚快两年半了(本科生啊……) -我喜欢探索/周游世界(我也想!) -我是魔兽世界的guild大师(一个游戏里的种群?) -我喜欢从悬崖上跳下湖泊(真刺激!) -我喜欢在户外做事(拒绝宅) -我是alpha delta pi姐妹会的成员(是上面那个的嫡系吗?) -我喜欢弹吉它和滑水 -我知道怎么打冰球(what a secret! :P) -我在夏天学高尔夫 -在大一的时候开办了一家公司(seriously?!) -我高中喜欢物理,不知道在这里会怎样!(希望你继续喜欢:D) -我曾是太阳能动力车队的成员(我们学校是全国或全球第一),并参加过澳大利亚和北美的比赛 -我可以把我的大拇指反过来弯 -我来自中国武汉,曾在美国5个州6个城市生活过 -我喜欢高尔夫和机器人 -我踢足球 -我爱编程 -我爱划船等水上运动 -我是本州从山上往下滑雪的冠军(真牛!) -我爸来自中国taisan(泰山?),我妈来自越南,我会说广东话(不着调儿啊) -我拉大提琴 -我最喜欢的电视频道是天气预报,我喜欢打扫卫生,特别是真空吸尘:)(这是我建过的最整洁的女生,连草稿纸上都是整齐地写成一个个大方块的) -我玩花式滑冰 -我喜欢学习新东西(天才的特质!) -我在情人节出生(以后少了一个庆祝的节日了) -我曾在上海居住,但不是中国人 -我也喜欢跳舞,我跳爱尔兰舞,国标也很酷! -我梦想为NASA工作,并为空间探索设计机器人(远大而且实际的梦想!) -我爱网球和数学竞赛 -我在睡觉时说话(说来听听?) -我对乳糖有过激反应(和big … Read More
我发现如果睡得晚起得晚,即使睡觉时间充足,白天仍然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即使晚上精神好,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也不长;相反,如果睡得早起得早,白天一天精神都很好,虽然晚上困得早,但有效工作时间比较长。 人啊,作息一定要与太阳一致。大自然的力量太伟大了! 太阳在你阅读思考时升起,感觉真棒!
在墙上挂一大幅《雅典学院》,是我理想的家庭布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经过学校Union大楼,里面在卖海报,就进去碰碰运气,没想到果然看到了这幅名画!回头去买个大像框,裱起来挂墙上,那感觉太棒了! 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幅画?古希腊文明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类奇迹,不仅因为她开创了自然哲学、代数学、几何学、逻辑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博物学;在文学、雕塑、诗歌、戏剧也树立了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她将探索自由这个人类精神的本质演绎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她追求理性和谐,关乎从道德到自然的所有存在,并试图用一幅和谐的画面描绘他们;她拥有孩童般的天真,在她眼里,认识这个世界,远比金钱荣誉重要的多。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就气势恢宏地描绘了这个场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指着天,一个指着地,象征着关乎天上的神灵和世间的自然;众人或是激烈讨论,或是凝神沉思,多么令人神往的景象啊! 贴一下百度的介绍: --------------- 《雅典学院》画幅达2.794×6.172米 画中地点: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宫 这幅《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 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 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现在再介绍上层台阶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自左向右第五人是个青年军人, 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右上方亚里士多德的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却孤独地站着,这3个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即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 背后稍远,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在毕达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 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他是乌尔宾诺未来的大公。 台阶下右侧一组,中心人物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一说是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这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持天文仪的,是埃及天文学家尔托勒密。在尔托勒密的对面,即是画家拉斐尔的同乡、建筑家布拉曼特(蓄须的老人),而最边上那个头戴白帽的人,正是画家索多玛,上面露出半个脑袋、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本人。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喜用的表现方式,只是拉斐尔留给自己的位置太少了点。 画中央的台阶上,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 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下角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应。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单,据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是拉斐尔参照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里的一个预言家圣耶利米的形象的结果。事实上, 这里的许多形象,体格壮健,动作有力,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更有意思的是,柏拉图的头像正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可见拉斐尔对前述这两位大艺术家的崇敬心情。 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 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 背景说明 1508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经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监造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家的推荐,来到罗马,开始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在那里历时10年,他为教皇宫殿绘制了大量壁画,其中以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为最出色(总题目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状;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系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成),而第一室内的《哲学》,也称《雅典学院》,又是该室的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这幅巨大壁画(2.794×6.172米),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 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与它媲美,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
作为一名正统科学的研究者,我们不应当把占星术、中医这些尚未被归纳进现代科学范式的领域狭隘地定性为伪科学而驱逐出人类理性与智慧的活跃场所,就好比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愈是认识到人不能用好坏来简单界定,便愈是感受人性的复杂和美妙。何况正统科学本身并不是先验的,就如同其名字(正统)一样,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副科学政权斗争交替的画面,在科学危机前,强势的战胜了弱势的,就成了“正统”。(我建议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读一读这本经典著作,知道自己的工作远没有“探索大自然的真理”听上去那么伟大。) 如同一个人不能自然而然地用职业思维去看待职业外的人生,我们要用开阔的眼界去看待世界,接受各种(尤其是自古以来长久被追寻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观点,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脱离单调。 在我看来,对于包括人性在内的自然,占星术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平台。 昨天和糟猫去上中看班主任张老师和原来的同学,现在在上中教数学的玮哥。在上中教书看来是相当闲逸的事,尤其是没有太大应试压力且有聪明好学的学生时。如果我在上中教书,半个白天教书,半个白天看书或散步,定期在体操房练国标(有舞伴就更理想了),课下和学生谈心扯淡,晚上再接着看书散步;每个学期开不同的兴趣学习班,科技节艺术节都插一脚;如果再能找到三五好友时常玩board game,那么除了学校太小活动范围受限以外,就太滋润了。 比如伟哥,就在课后钻研占星术,昨天晚上,他就以我的星盘为例,向我滔滔不绝地作介绍。 我原来是把占星术等同于心理游戏的,每个星座都暧昧不清地描述一些中性的个性,看的人就会往自己身上凑,越看越准。但伟哥告诉我有统计倾向(例如他说名人的木星位总是处于某根轴上,而且艺人、商人、运动员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 不知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时,我就开始严肃地看待了。 所谓严肃看待,就是“自然而然”地用正统科学去解释、还原——本质上星盘是由出生时间地点决定的,也即由当时太阳系各大行星的位置决定的。那么除了引力,就很难有其他影响方式。但这种途径很快就陷入复杂性的死路,一个问题是性格,究竟怎么量化?另一个问题是遥远行星的引力对胎儿未来的影响,如何保持稳定性?稳定性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一个受精卵就已经包含了几乎所有未来成体的特征,有些特征甚至到了某个年龄才会显现。 进而,伟哥告诉我每个行星有其特质,不像引力那样仅有质量决定,我便感到,占星术其实是自成体系的方法。就好比热力学;不同的是,热力学的原理被统计力学还原了,进而被“招安”进了正统科学的殿堂;而占星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两者的相似还在时间顺序上,占星术的出现比正统科学早得多。由于性格和星象都是显见的现象,因此几乎从有人开始就有占星术。相比之下,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统科学训练的人,如果整天考虑的是电子绕着核子转这种不着边际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会被人当做疯子。 把正统科学(而不是理性)扔到一边去,把占星术看做一个完整的体系,至少是新的视角和途径;这样看来,人类智慧的一个巨大宝库就像我们打开了,让人激动地有些措手不及。 人的无限可能性决定了占星术体系难以完善与无比复杂。个性首先是极难量化的,因而每个人体现出的多重性不是简单的叠加消减,而是各个性元素的复杂融合。甚至占星术大师的工作也是反过来通过分析大量个例,从中归纳出个性元素。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通过精确到4分钟以内的出生时间得到一个自己的星盘,然后就是占星术的本质工作:对星盘的解读。出于对个性理解的偏差,解读是众说纷纭的,从这个角度上,伟哥说的很好,占星术甚至更像人文科学。 天体对人的影响,不仅是出生那刻的,也是每时每刻的。于是,星运就有了预测性,这多少有些宿命倾向,于是人们或者为之着迷,或者嗤之以鼻。 但伟哥说星运中也有一个暧昧的概念,类似应该出生时间与实际出生时间的差别(是否顺产)。由此看来,“出生”这个事件是区别于行星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难道这代表了环境影响的一个极端情形? 这是占星的另一个复杂因素,就是环境。理想地说,出生时间和地点唯一决定星盘的话,意味着以后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至少相比内嵌在星盘星系中的那些特质。相关的,基因的影响也是如此,可能更强烈一些。外加与人交往过程中,个性与个性的碰撞如何并多大程度上互相影响,这导致了新的复杂性。但这些都并不妨碍人们探索占星术的热情。 你看,我又不知不觉地试图用正统科学去还原占星术了。这确实出于理性的心理安全感的需要。 中国是否有严肃的基于类似五形八卦的占卜体系? 剩下唯一的疑虑,就是统计倾向性是否可靠;或者统计表明星相对个性等的影响是随机分布的,那么上述这些统统是bullshit,而仅仅沦为心理游戏或故事素材。但我相信人们是不会把热情与智慧浪费在bullshit上的。 这是一套伟哥推荐的书:The Only Way to Learn Astrology, 3 Vols., 这里提供第一本下载: http://rapidlibrary.com/download_file_i.php?file=337099&desc=The+Only+Way+To+Learn+Astrology+Vol1+.pdf
回国至今玩了5次桌游,其中一次在胡家里,一次和bobby在北京一个桌游俱乐部,三次和高中同学在上海云南南路网缘茶坊的桌游俱乐部。桌游在上海开始火起来,北京暂时不如上海,但也在迅速推广。 桌面游戏(Board Game),按小刘的话说,就是广义棋牌,除开经典的棋牌类游戏,大家熟悉的地产大亨(Monopoly,又名强手棋、大富翁等)和现在风靡的三国杀,都是桌游的典型代表;我在AA教过很多朋友富饶之城(Citadells)和卡卡松(Carcassonne),是德系游戏的典型代表,以策略经营规划见长。总之,各类游戏有各类游戏的特点,有的重策略,重交锋,重规划,重猜忌,重微观的宏观的战略部署等都有;也分对抗类、竞技类和合作类,可谓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据说桌游以前是欧洲贵族茶余饭后的高档消遣,我个人也觉得,作为一项宅的活动,比吃饭K歌或网络游戏都要有趣有益。以后要召集几个常客和我一起玩。 这次回国买了3付UNO和一副三国杀,然后打算花一个大手笔,回学校后有意买以下几个桌游: 现代艺术,石器时代,波多黎各,电力公司,传染病,农场主,卡丹岛
先补充几句云南之行吧,倒数第二天主要看了民族村,虽然是景观展示,早已脱离实际生活,但不少民族的特色还是很吸引人的。例如傣族的竹楼布置和他们的会客规矩,客人的床是在正厅的,如果相亲的男孩客人愿娶主人家的女孩子,就脚朝门睡,反之亦然;如果愿意娶,就要先干三年苦力。还看了传说中男俊女美的摩梭人,确实如传说中,身材高挑,高鼻梁不失秀气,例如女导游让人频频回头。还有一个拉秙祜族,是个很小的民族,但一个男生用民族语言吉他弹唱欢快的曲调,另一侧长板凳上坐着几个女生和声,感到并不是为了取悦少数几个游客,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孙璇同学说起“矛盾的现代人”,确实,美好的生活是其实是多么简单啊!僾伲人的舞是跳得最好的,在于他们的投入,跳舞用来表演谋生,作为专业,还是作为爱生活的表达,还是可以看出来的。相比第二天在七彩云南购物中心的舞台专业表演,这里就更显得生活化,更亲切。 所以说,自然风光没了神话传说这些人迹的影子,就不那么美了;房屋建筑没有民俗的浸染,也不那么鲜活了。 最后一天买东西,发现云南真是不少特产:普洱茶,翡翠,云南咖啡,鲜花,烟等等。东西并不贵,买了不少带回来。 在家和亲戚过了冬至,就赶往北京。碰巧和晓莹同行,一路上还是一如既往地开怀畅谈,和晓莹聊天是多么轻松啊! 去北京,主要见见统战的俊煜,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组员们,以前一起跳舞的老家伙们,回海宫见见谭李二位老师,还有其他几位零散的朋友们。待了四天,尽早刚回,目的大部分都达到了,非常高兴。我愈加发现俊煜确实适合他这行,对他的工作有很好的直觉,在google真是双方荣幸!可惜我们统战现在五散各地,难共聚首了。没准要等到有了下一辈呢! 元培的老师们还是那么敬心敬业,是他们让我感到元培突出的集体归属感。刘老师快要退休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见组员是我此行的最大动力之一,在北大的最后一年有幸做了他们的辅导员,当时他们都是刚进北大的新生,转眼现在已经大三,已经开始勾画毕业后的雄心壮志了!我想下次再回来看他们,都已经确定了毕业去向了吧:) 我感到大家成长地真是快,对自己的生活和需求,也多少有了清楚地认识,让我不仅欣慰,甚至羡慕,因为我现在也正迷茫与自己对生活的需求甚至世界观,所以他们的观点,也常常让我获得启发!我的组员个个都是优秀的北大学生,他们身上的北大精神,常常让我感到曾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是多么骄傲! 我惊讶地发现以前一起学舞的老家伙们现在大都不学舞了……所以腐败与海宫课冲突的顾虑略显多余。老家伙们在一起是多么快乐啊!仿佛那以前的感觉从未逝去,只是暂时封存,一旦被调回,仍然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仿佛往事重现,感觉太好了! 还去了一趟平安夜舞会,很久没去二体舞会了,很多人都不认识,不过还是玩得很high!要说摩登舞,还是咱们海宫的女孩子带起来舒服! 回了国标舞的启蒙地——圣地般的海宫!两位老师还是那样兢兢业业而不失情趣!我很惭愧自己半年来疏于联系基本功,都退步到让自己脸红的地步了……不过一听海宫音乐响起,一见海宫学生的转业训练的影子,一带海宫的女孩,那感觉,又倏地回来了!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圣地!很抱歉让谭老师和我的临时舞伴郁闷了,也特别感谢永远支持我敬爱的肠帮帮主:红肠姐姐! 和刘往一一起去了趟桌游俱乐部,学会了几个新游戏;还一起参加组员腐败,还在俊煜带领下参观了google和他的几个同事们。 我们03元培的几个老家伙们,还都没有变,依旧那么亲切:D 很满足、很高兴,有点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又成了一篇流水账,大家凑或者看吧:D 下一站:高中桌游聚会;参观妹妹的大学——上师大;访问统战振阳老巢——宁波;亲戚又一次聚会;最后抽几天看书熟悉研究课题。
这是5日游的第三天,也是继大理、丽江古城后在楚雄第三次在网吧上网……不是我上网成瘾(也可能是),而是学校助教的事情有点误差,登分出了点问题,所以每天晚上要查收邮件,给教授传分数,回答学生的疑问…… 回归正题,这次云南之旅,是和父母跟着旅行团的,一共5个整天,途径石林、大理、丽江、楚雄和(还不知道)。可惜我现在没有处在发情的状态——好像在网吧很难处于发情的状态,更何况现在坐在我左边的女生在和坐在我右边的女生(从听不懂的方言里大概听出来是她姐)大声地交流——所以没有文笔来描述淳朴的民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简而言之民风很淳朴,自然风光很优美,祖国大好河山很撩人! 我们游览了很多富有民风的地方,接触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参观了石林、洱海、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茶马古道、观音峡、东巴文化、大理古城还有我也也不知道要去哪里的地方……,听导游说了很多历史典故和近现代政坛八卦。 云南果然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昆明是一个没有空调的城市,据说气温不会超出5-25摄氏度。气候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人的气质,导游说昆明人生活节奏不快,很写意,很享受生活。我嗅到那春天般的撩人空气,也感受到了。 石林很奇特,阿诗玛那座石头愣是看不出像个女人;但远观石林盛景还是很壮观。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石头在相似高度都有列横,像被一把巨刀刮过一样,科学的说法当然是岩石生长的某一时刻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迷信的说法当然很多了。 玉龙雪山很圣洁,虽然只有顶上一点点雪,而且也在不断减少。雪山似乎永远是当地人崇拜的对象,圣洁的象征。 丽江古城显然被明显地商业化了,然而其街道和建筑仍然保持古貌,而且奇妙的是似乎结合地并不太突兀。灯火通明的夜景肯定很美,可惜走了很高的地方发现能俯瞰全景的地方都是要消费的,想想算了,还是想像一下吧。 东巴文化的象形字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对研究文字的形成过程的兴趣。 白族民族歌舞表演很好看,虽然演员跳得都目无表情;除了一个女孩(按当地风俗应该叫金花)长得很漂亮,很精致好看,感觉跳得也很好(可能是因为长得好看吧)。 当地的丰富,彝族管女的叫阿诗玛,男的叫阿黑哥;白族管女的叫金华,男的叫阿鹏;纳西族管女的叫胖金妹,男的叫胖金哥。 据说在纳西族,女的是主要劳动力,持家,男的管精神生活:琴棋书画烟酒花草带孩子。据说有个漫画是一个胖金妹背着一个冒烟的竹楼,一个外国游客见状赶紧拿盆水浇灭了,才发现是她老公在里面抽烟。 导游很不错,姓苏,自称阅历很丰富,做过老师,社会科学调查员等等。苏导在车上说很多历史典故,民俗风情,近现代社会政坛八卦等,从云南有人住开始一直讲到现代——知道到今天位置,讲到了越南自卫反击站。听了很有意思,本来以为很长见识,但今天听了他胡说世界三大宗教和把迷信正二八经当会事儿后,对他讲的其他东西就存疑了,所以长见识暂时免了,就剩有意思。他今天竟然分析(而不是说着玩儿)苍山洱海的风水和当地的闹鬼事件。不过今天讲到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深情并茂,说的听众也为之动容(至少我爸妈)。他讲了一个故事很感人,说一个班的班长在一场鏖战中战瞎了双眼,冲锋间隙看不见自己的战友,只好点名,但点完了,发现一个应的人也没有,他才发现,原来全班战士统统阵亡了。他自言自语说:兄弟们,我给你们报仇!就扛起枪,朝着枪声最密集的地方冲去。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彝族母亲的三个儿子在战争中先后阵亡,她在无名烈士墓里一个个抱着墓碑哭泣。苏导的一个朋友为此写了一首歌,苏导在车上动容地唱给我们听,歌声悲切,动人心扉。 苏导说道,彝族向来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但在这次战争中遭遇了伤痛。 苏导说的很多事情都很有意思,也讲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听了也颇受启发;但对于作为一个导游如此灌输意识形态,感觉还是有点怪怪的。 不管怎样,这是一次愉快的旅游! 至少至今如此,还有两天呢~
转自Laurence的space: ————- 教你自制最便宜的时光机!! 偶然间在Yike的博客上看到介个,转来玩玩(~ o ~)~zZ 虽然觉得蛮“逻辑”的,不过。。。厄。。还是蛮恐怖的。。 1、准备一张厚厚的,防水的,质量好的纸,至少要100克的,但表面不能太光滑,防止墨 迹脱落。 2、在纸上用郑重的语气写上,给我的第N代子孙,我是你的祖先XXX,出生在XXXX年, 我留下这张纸的时间是XXX年……………………. 3、按照以上的基调,写完这封信,明确提出要你的子孙坐时光机回来看你。 4、最后别忘了说一句,“如果你们那个年代还没发明时光机,请继续封存这封信 5、用一个绝对可靠的保险箱把这封信存起来,当然,要非常小心, 保证几百年后你的子孙必然会看到。 6、如果一切顺利,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子孙坐着时光机,轰然而来。。。
这是一次让人非常难忘的比赛,有许多触动心弦的细节,让我今早一觉醒来仍激动不已。比赛的结果并不理想,摩登中只有Tango获得了铜牌第二,拉丁还不错,伦巴和恰恰获得了铜牌第五。摩登的失利,我认为主要是和舞伴缺乏练习,毕竟摩登是需要“磨”出来的,要积年累月长久的配合,对对方的重心、驱动、旋转,包括方向节奏,以及对音乐的处理,没有大量的磨合,是很难合二为一的。由此感到拉丁就像谈恋爱,热烈奔放;而摩登就像婚姻,从容持久。拉丁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Rumba。这是我第一次在拉丁舞中获奖,不仅我,我的队友,国标队主席,都为此异常激动,在场边大声得为我喝彩,还提醒我抢节奏了……在决赛的时候,我挑选了我们国标队观众席边上的场地,因为我感到最有激情的表演,应当献给我自己的国标队,献给自己学舞旅途上的同伴。那一支舞是我学舞至今最感动的一次,整个队伍都在为我喝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在拉丁场上也可以拥有如摩登一样的自信,拥有舍我其谁的气魄。这种自信对我学舞来说是可贵的(或者应该说自信对我来说始终都是可贵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多么在意外界评价的可悲吧……)赛后很多朋友都向我祝贺,这让我感动,并由衷地感叹美国人这种可贵的文化价值:他们为你喝彩,并不因为你是场上的superstar,而是你表现了最好的自己,不管自己技术如何,只要在赛场上,就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己就是superstar。新人组的比赛是获得喝彩最多的,尽管他们的技术是最差的;但是新人的热情是无与伦比的,他们没有技术的顾虑,只有对自我展现的渴望,每支舞,地板仿佛都在燃烧,足以把所有观众点燃。我的好友Vincent和我志趣相投,经常讨论对舞蹈的见解,他的技术非常细腻精准,指导了我很多。他对舞蹈的热情也是让人感动的。我们在一起看Luca的Dancing Bible时,他眼中燃烧的灼热的激情,始终给我很强的触动。在我最灰心的时候,他也开导我,鼓励我继续下去,不要放弃国标舞这项令人着迷的艺术。但是他这次比赛非常不理想,他的情绪非常低落,他的舞伴也在一边暗自啜泣,还小心翼翼地问我:我们真的比其他人差吗?我听到这问题,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回答这个渴望得到肯定的问题。他们当然不比其他人差,一时的失利,学舞中的平台期,都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我当时也不知如何安慰,回来后写了一封长信,希望和他们互相勉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以舞会友”,这些同伴的感情是无比真挚而可贵的,如同革命战友般。国标舞给我带来的,确实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董磊和我一样,也是中国过来念博士的学生,他和舞伴Lydia在场上的表现也让我非常感动。尽管我们老师总说亚洲人太严肃了,但我想国标舞就是有这种把人心底的激情释放出来的魅力。我非常感激我的舞班Catherine。这学期搭手以来,由于学业比较难,我常感到压力很大,就在学舞中不够投入和有难心,时常没有给我的舞伴好脸色看。她自己也非常忙,但总是非常鼓励我,耐心地思考讨论练习中出现的情况,还督促我练习。我感到有这样一个舞伴真是太可贵了。开车回来的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从学舞到价值观念,中美文化的种种差异……令一点感人之处,是密歇根和普渡的深厚友情。我们每次举办比赛,自己的队友都会为远道而来的对方提供临时住处,这次我们四个人挤在主人家里,晚上畅谈天南地北,最多的当然是舞蹈。在比赛中,我们互相喝彩勉励,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友情阿。尽管国标舞比赛是残酷的竞争;但国标舞始终给我美的享受,这种感受延伸到舞蹈之外,让人与人的关系也那么温馨积极。在年轻的时候能把热情奉献给她,实在是有幸。
(BobbyLiu该对此感兴趣。) 因为我是通过他认识桌游的。 自从今天入手卡卡松后,本人手中共有桌游:Fluxx,富饶之城,卡卡松,(及UNO…)另友好人士和中心建立者S.G.同学贡献指环王、Monopoly(一百周年纪念版)、四国大战(!)、六角跳棋(!)、国际象棋、以及一套Navia Drapt——大型的两人对战象棋变种,小人偶做得很精细;还有暂存SG处的RISK, SHOGON…… 也欢迎大家租借和共享! 初定本周六晚在我家第一次桌游会,暂定入门游戏富饶之城和卡卡松。
跳国标舞要有一个图像,一个image,什么图像是好的呢?按我的理解,就是能量的流动。不论拉丁还是摩登,能量都是连续流动的,不能断;蓄积、释放、引导的流动,和谐地流动,在自己体内、地板和舞伴之间的流动。 还有,这个能量要大,感觉整个ballroom给自己跳舞,都太小了。
照片 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Canada尼亚加拉瀑布壮观,多伦多破败而中国餐馆多,蒙特利尔法式市井生活,渥太华英式建筑首府气势。
今晚是诗社的第二次诗会,也是休伦诗社成立的喜日!命名休伦,因为安娜堡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休伦河畔,一群喜欢读诗、作诗的中国留学生们在周末的晚上,喝 点小酒,吃点甜点,围坐一圈,谈古诗今诗,谈格律意境,谈诗人八卦;在我看来,这样雅兴的消遣,比起疯狂的party更让人满足,因为后者酒散人空后留下 的是空虚的寂静;而前者让人回味无穷,绕梁三日。 今天我这个大俗人真是大开眼界,不仅学到了很多鉴赏诗歌的方法,听了些诗人八卦;还听了很多好听的朗诵和演唱,真是全方位感受诗之美。我读的诗歌 实在太少,中学背诵篇目也只记得只言片语,不过我想我依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诗词之美。我今天朗诵了几首毛泽东的诗词,获得了大家的夸奖,我很高兴,自 己很久没有念诗了,今天颇有兴致,且谈谈诗歌朗诵吧! 大家说得对,诗歌朗诵没有固定的规范和技巧,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意境的塑造。作诗如此,朗诵便是再创造。是朗诵者以自己人生感悟通过诗词 表达出来的方式。各人喜欢什么样的诗,是与自己的性格、阅历紧紧联系的。有的喜欢直抒胸臆的情怀,有的喜欢余音绕梁的意境,有的喜欢婉约,有的喜欢豪放。 我很喜欢毛泽东的诗词,而且我感到只用这样阅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大气磅礴的情怀,才能拥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胸襟。 在我念过的非常有限的诗词中,我喜欢朗诵豪放的诗词,尤其喜欢朗诵毛泽东的诗词。这些词都充满了丰富的意向,如《沁园春-雪》,闭上眼睛,茫茫无 际的冰封雪飘、晴日后红装素裹,就仿佛自己置身在其中。朗诵就是表演,首先用音律般的语言把这幅场景描绘出来,然后自己的胸臆就自然表达出来了。这需要朗 诵者自己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或至少要有敏感的心,能够从生活中抓住一份份触动,在诗词中,哪怕是一个字,也能把那些储藏着的感动一下触发,这样一篇在结 构、用语、韵律上优美协调的诗,就是一幅丰富的图景。依旧以《沁园春-雪》为例,我喜欢闭着眼睛朗诵,因为这样我看到的就不是逼仄的房间和昏暗的灯光,而 是开阔的北国风光:冰封雪飘千万里,茫茫无际。而这又不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因为依然有“万里雪飘”和“山舞银蛇”,与“千里冰封”“原驰蜡象”“顿失滔 滔”动静结合,尤其这个“顿”字,把大自然能够把一条奔腾的河流凝结的力量表现地淋漓尽致,而且“顿”的发音也给人一种猝然而止的静止感和凝重感。有了这 些图景,我的声音就能够投射出去,因为我的意念和图景的意境一样,是无穷远的,是无比开阔、气贯长虹的。但如果说这幅只有冰冷的色调,那未免太单调,朗诵 也就不够饱满。“须晴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无论图景还是声音的暖色调,都把这幅北国图景调和地饱满生动。我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更在于其磅礴的历史 气概,使得这个场景不仅是一个当下的美景,而是一幅历史画卷,唐宗宋祖都稍逊风骚,一代天骄也不过射大雕;“俱往矣”那一个有力的“往”字,就好像有力的 臂膀,把历史画卷翻过,让今人来书写新的篇章。 今天朗诵的另一首《忆秦峨-娄山关》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因为其充满了音律的美感,与其说是一幅画,毋宁说是一首交响乐;尤其参加过八声部的合唱, 便更爱其音律的美感。音律的美感是非常有趣的,“西风烈”这三个字,“西”字由弱渐强,好像那西风从远处嗖嗖地刮来,“风”字浓重的鼻音,便是那猛烈, “烈”字如利剑。而西风并非唯一的旋律,“长空雁叫”烘托出无比的凄凉,那声音如通过头顶投射到无穷高处,虽不响,却贯穿天地间,然后是那远景,朦胧的霜 中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那是雄关漫道前的不安的寂静。从头越,越过雄关;再从头越,映入眼帘的是那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那是多么令人心惊动魄的美 啊!最后两句是我最喜欢的,那是我们合唱中女声最美的两句,我当时在台上竟然止不住落泪;现在每每回忆起那个声音,我都感动万分。 (朗诵诗歌是非常美的,比默读更有美感,对每处强弱节奏的揣摩与控制,都是对诗歌的雕琢,使其成为属于自己的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以后我要多尝试不同风格的诗!)
(http://bentley.umich.edu/athdept/olymp2/oltitle.htm)From the second modern Olympic Games held in Paris in 1900 to the 2008 games in Beij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as made its mark in Olympic competition. Including the squads for the Beijing games, 204 U of M students and coache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Olympics, representing the U.S. and 23 other countries. One … Read More
活动范围瞬间拉开了,爽哉!
这个短语不断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使我在浮躁与沉静之间游离,并拉扯于两个极端之间。 “死亡”这个终极归宿让人的所有顾虑都不值一谈、灰飞烟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曾经伟大的誓言与决心,透彻心扉的欢愉与痛苦,随着滚滚长江流逝,如能有幸被后人记起,无非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而之于宇宙,一个人的一生,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能量流动而已。 而这又让人沉静,因为终归这给了“生”一个本质的定义;尽管这个定义是消极的,让人恐慌甚至战栗的,让人感到,这个终极归宿毫不费力地把一切都归为烬土;而恰恰是这种恐惧,让人渴望去创造不朽,这种不朽让单薄的个体互相依偎,获得减少(却无法消除)对死亡恐惧的热量。 带着这种永恒的恐惧,人渴望绽放生命,使得燃烧不只是被动地得到那一堆灰烬,而是燃烧地华丽、绚烂、惊心动魄,死亡的召唤让他们一刻不得停歇,他们希望在最终成为灰烬前,回首往事,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种华丽与绚烂,当然首先是给自己的。他人如果有幸能分享这份绚烂,就如同丰富并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我不奢求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但我急切地渴望富有激情的生命,渴望在阳光下炙烤,渴望绽放生命,渴望与人们分享生命的美,只求将来无悔于心。
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20080801亮点:烧烤工具,一堆鞋,晶晶师姐送的奶酪蛋糕,初试桌游富饶之城,还有一段录像!
居然有Slavik & Karina 的 Dancing Basics with Passion!连碟都很难买到阿! 另:转载冰阳同学的学舞日志“(伦巴架型)肩膀尽量往后放下,颈椎竖直向上拉,下巴收回来,耳根要感觉到上下对抗的拉力。手臂从两侧举起时,后背两块骨头展平,女士手自然伸向侧前方,感觉腋下有大小适中的力撑开一定空间,像夹一只生鸡蛋。力从肩膀一直延伸到指尖,并且继续向外。感觉如果一滴水从肩膀流下来可以一直顺手臂流到指尖。……要放松,再放松,把气息沉下来。维持手臂静止的架型,直到把基本功练好,在那之前不要乱动手臂。”
引自表妹博客: “出大门时,看见XX和XX开着自己的车扬肠而去….” 另:近日聚会宾主尽欢,烧烤味美,Citadels和Uno玩得很高,人数众多,下为记:
首先公布通知一则:另:本周末(具体日期待定)晚在我的府邸烧烤聚会,庆祝我:1,23rd生日,2,赴美一周年,3,入住新居,4,奥运,5,找乐子只要以上任意一项符合您的意愿,请屈尊下驾,旅费自备。——(下文转载自张定的校内分享) 最近,比利时《老人》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活动。调查结果很有意思: 72%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事业无成, 67%的老人后悔年青时“入错了行”,选择了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41%的老人后悔选错了终身伴侣, 56%的老人后悔对伴侣不够忠诚。 47%的老人后悔对双亲尽孝不够, 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58%的老人后悔锻炼身体不足, 36%的老人后悔自己未能周游世界。 32%的老人后悔自己一生过于平淡、缺乏刺激, 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 社会学家指出,60岁的老人在回首往事时对自己往往能够作出较为客观而公正的判断。这些“后悔”对于老人们而言已是终身遗撼,但对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比什么都珍贵。
遥想23年前,红房子医院毫无悬念地又降生了一个生灵,如今医院周遭拆了又盖,红房子竟仍屹立不倒。 想想这孩子不算长的人生旅途主线单一,没有悬念:一个在应该撒欢玩泥的年龄却为十万个为什么手不释卷的小p孩,如今“中规中矩”地成为一个理论物理研究 者;或者说这孩子从来都没有过什么其他的壮志,也没有经历过“现实的无奈”。不过他的人生副线倒还算丰富多采,把悲伤压抑留给自己,欢声笑语送给他人。 新的体验总是伴随刻骨铭心的回忆,也不知道有没有做好准备,他就在地22个生日那晚飞往了异国土地,战战兢兢地从助教培训开始了新世界的探索。 如今一年过去了,季节的轮回让人的肌肤先于大脑产生了回忆。如今他已经从助教培训的学生变成了助教培训的助教,再见一见那些领他初入美国的可爱的老师们,这回忆的线一连,就把秋冬春夏串了起来,也让他感到,这看似平淡的日子,经这么一浓缩,好像丰富了些………… 附来美第一篇日志: 我的生日出发,是我的lucky day,但却经历不少折腾——第一班飞机晚点,导致转机换航班,到晚上12点才到底特律,还好及时通知了接机的师兄,不过还是很过意不去。折腾到晚上2点 才到宿舍,安顿好睡觉,时差效应倒是还好,就是常常精神不济又不想睡觉,可能是假期休息太多的缘故吧。 这两天没什么事,8/1正式开始助教培训,到8月下旬开始各类orientation,然后就要选课开学了! 我是个新生,呼唤辅导员阿辅导员…… 今天逛了逛校园,大、安静,最大的感受是井井有条,不像北京那样乱糟糟。中关村的路口真是乱得死去活来的。另外感觉人们都很谦逊礼让,不像上海北京的大城市,总让人感觉急迫着浮躁。 是真的感受,还是我的期望吧? 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这里的松鼠很可爱,不怕人,你弯下腰伸手,它会站起来讨东西吃,像在拜你。可惜我手里没有东西吃。 我手里为什么没有东西吃呢?因为我手里有东西吃的话,早就被我吃光了! (2007-07-31)
更多照片见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Car另安娜堡一年一度、享誉全美的艺术集市,照片见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ArtFair
周末从弗吉尼亚国家公园归来,连同刚回美国后拍的照片,都放在这里了: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GatechTeledoAnnArborSummerFestivalVirginia其中景点包括:佐治亚理工学院校园,亚特兰大水族馆,可口可乐世界,俄亥俄特利多动物园,安娜堡夏季艺术节,弗吉尼亚申南多国家公园,西弗吉尼亚各景。
本周颇为忙碌,伴随少许兴奋。 兴奋的是一个月来的科研工作终于有所结论,第一阶段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漂亮的结果,尽管其间因为对问题的 误解、对电脑程序的使用不当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真正的工作是在半天里完成的),不过过程间也不算白费,科研第一次的经历,也算交了一份比 较满意的答卷;尽管我还不敢说自己科研入了门。前些日子看到喻同学的文章, 提到兴趣变为专业作出的牺牲,想到自己,不由潜意识的默许。不过又一想,这好似恋爱与婚姻,激情转化为过日子;理想转化为生活习惯。一个科研工作者,恐怕 不会把解开大自然的奥妙这条座右铭贴在起床睁眼就可看到的天花板上,而是一周不和同事讨论、不参加报告会,就会浑身不舒服。如同家作为港湾,这种生活习惯 似乎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由此推及,自己目前初入科研的适应与过渡,其体验应该类似于未来新婚初期(前提是之前的恋爱有激情)。 不过我既没有结婚,也不是一个资历拿得出手的科研工作者。 忙碌的另一原因是搬家,似乎这个周末是安娜堡搬家日,至少对周边的第一年中国学生如是。我自己忙着清理大包,也忙着帮不少(女性)朋友做苦力。搬家是小事,有了车才是正经活,赶紧开了驾照,就可以释放久积一年的被压抑的自由驰骋的感觉。 刻骨铭心的回忆总是最初的体验。从王俊煜那篇《老丁》的日志中看到了我们03元培的毕业纪念片,想起的不是临走的情境,倒是刚进北大的情境。于是想来,在四年后从密大走出去的一刻,猛然回忆起的情境中,在这过去一年的回忆一定占了大半。这间小屋子,也便见证了一个留洋学子,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年头。 从一个地方离开,就如同死了一次,到新的环境,又有新生。有此看一辈子突然有了很多次“新生”,仿佛从死神那里赚了一票。倘若回忆从四年的周期跳到了一生,又如何呢?是不是突然变得沉重,惴惴不安? 或 许也不会有这么多压力,如果我们又退回到了孩子,那离去就如到来那样轻易了。这个断想来自上周四我们国标舞队志愿去本市一个养老院演出和交流。这是一个居 住着34位老年痴呆或帕金森患者的社区。我们表演了几段舞,其中我跳了一段华尔兹。这是一个唯美的体验。不同于以往开阔明亮的环境,这里空间狭小,也没有 高档的木地板,灯光昏暗,动作自然施展不开,但我们随着音乐摇摆,向自己(而不是观众)用舞蹈诠释音乐。我对舞伴说:“我们回到了ballroom dance最初的形式了。” 带着老人跳舞是很温馨的感觉。他们不懂得节奏,身体也不矫健,只能带着他们虽音乐轻轻摇摆。一个婆婆跟你跳舞时总是跟你开玩笑,被邀请时高兴地像个小孩似的;一个爷爷临走时和我们每人握两次手,说会非常想念我们的;还有一个胖爷爷把脸贴到每个女孩边上要求她们亲他一下脸。 于是我便想,我要是到老了还能跳华尔兹,将是多么满足。 安娜堡每年夏天的艺术节是享誉美国中部地区的。为期三周,每天晚饭后,中小区中央大草坪便热闹开了。各种乐队现场演奏,每晚十点的露天电影(印象中放过 《罗马假日》《霍元甲》希区柯特的《迷魂记》《超人归来》等),夕阳下,晚饭过后,居家散步至此,微风习习,坐在草坪上闲聊嬉戏,有如老上海弄堂里的乘风 凉。说得都是闲话,洋溢的都是生活。 补充:表妹高考成绩不错,等分数线,望其圆艺术类专业的梦!再补充:昨晚看了《功夫熊猫》和《糊涂侦探》,看后者愣是从头笑到尾,辗转反侧地打滚。
98年Honda Civic EX Coupe,非常爽!一桩闹心事终于搞定,常吁一气,专心科研
有些知识分子时常潜意识地在理性的掩饰下故作清高,以满足虚荣的本性,有时是骗别人,有时连自己也骗了。我最近发现自己身上常常弥漫着这种虚伪,让自己觉得很不自在。 最近有一个范跑跑事件,说是一个教师在地震中只顾自己跑,把学生们留在了教室里。关于此事有很多角度的评论,主要是围绕“道德”的。来由是当事人事后宣称自己从来不是一个有高道德标准的人,并声称自己并不为此内疚。 对于此事,我大致同意这篇评论的观点,即道德低下不是错,但大张旗鼓、大义凛然地为其声辩甚至自豪,就让人恶心了。另外文中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当事人事后找的遮羞布,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虚伪”。 看到这里,我感到自己脸上也火辣辣的。 我想起自己以前也讨论过关于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约束的有效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之事。诚然,从学术的角度上讨论,确实可以这么理解,但我们作为一个正常的 人,仍然会为道德低下感到羞耻,仍然为没能救人感到自责。要是因为认识到道德本身无对错,从而大义凛然地不道德,就很恶心了。尤其是这种大义凛然常常掩盖 的是虚伪的本质,有时候是虚伪给别人看的,好比在说:你看,我不这么做,是因为我认为道德本来就是扯淡,我正是站在这么高的(你们凡人站不到的)高度,才 有这种魄力突破道德的底线。我就是这么个自由主义的战士,并用自己突破世俗的境界实践着这种自由主义。或者更可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连自己都认为:好像 道德低下确实没有什么可谴责的,我追求自由,我就可以去伤天害理,草菅人命,一切都是达到我的人性之本,别人的道德谴责,只是对我追求自由的一种考验。这 种自我慰藉,我看仍然是出于道德谴责,就是内心实在难受了(或怕别人谴责了),就搬出这一套自欺欺人。 这种宣扬充满着“扑面而来的虚伪”,是因为它们常常出于追求“个性”的动机:比如我在前阵子因为火炬和dalai事件写的一篇《尊重不爱国的权利》, 虽然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现在细细品味,其中确实充斥着恶心的虚伪,现在看来,当时就是这样一种心态:我既然在表现爱国上比不过你们,就反其道而行之,你 看,我玩弄一套“理性分析”的把戏,就把你们这种爱国行为说得不那么崇高,好像自己早已凌驾于你们之上,我不是不爱国,只是我比你们都深刻,不在乎这么露 骨地表现爱国罢了。我这么一来,你就很难反驳我,因为理性上我的推理是自成一体的;而如果从情感角度抨击,就恰好印证了我文章中“情感是一种选择而已”的 观点,我稳胜不亏。(当然,我并不是批判自己文中的观点,相反,我认为文章观点本身不只是一套“理性把戏”,而确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说当时隐藏的动机 让我感到恶心。) 这似乎是一种矫枉过正吧,因为以前一直被道德无形地压抑着,而经过心理咨询后从中得到解脱,认识到道德制约的机制和特性;然后就走到了“道德真空”的极端了。想一想这样发展下去也甚是可怕,追求自由畸变成无制约地纵欲。 我也真诚地请各位,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虚伪的一面;自己是不是那么渴求别人的关注或肯定,而采取一种披着正义或理性的外衣的尖刻? 常常感到自己越来越偏离一个正常的人,为种种奇怪的、无制约的、看似理性实则理性被操控的想法与情感而困扰,只希望自己正常一点,仁爱一点。 说出来好受许多。
貂蝉使连环计,董卓欲杀义子吕布之时,谋士李儒以楚庄王绝樱会之典故劝解: “楚庄王大喜,设“太平宴”犒赏三军。席间,庄王与众将推杯换盏,好不痛快,他还请出宠妃许姬为众将把盏劝酒,以示犒赏。那许姬美艳异常,更为众将平添了十分酒兴。这顿酒由午时直喝至掌灯,君臣兴致未减。 忽然,一阵狂风骤起,大厅内外灯火尽灭。黑暗中,不知是谁捋了许姬一把。许姬大怒——臣戏君妃乃不赦之罪!她一把扯下此人盔樱,快步来到庄王面前,请庄王速点灯捉拿此人。 庄王闻言,当即传喻:“不许点灯!今日君臣同乐,做一游戏,众将都将盔樱折去,再点灯痛饮。” 庄王下旨,无人敢违,席间众将折去盔樱,庄王这才命人点亮灯烛。如此“太平宴”便改作了“绝樱会”。 到后来庄王伐晋大败,被困阵中,堪勘丧命。一将唐狡舍死忘生,闯重围救出庄王。庄王脱险,要重赏唐狡。唐狡跪倒不受,言道:“当年‘绝樱会’,乃是我酒后失德,捋大王爱姬一把。蒙大王活命之恩,方有今日微臣救主!” 庄王叹曰:“当日孤念众将酒醉,偶有失态之事,不足为怪,方令折去盔樱。不想昔日种因,今日得报,一念之仁,反救自家性命,看来,孤真乃一‘幸运’人也!’” (文本转自刘宝瑞相声集《八屏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5881701009o2h.html)
那些一币通关之类的,相比这个能配合乐曲演奏音效的,实在差远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IRCzbBB99E
发信人: vegerog (呱呱~Age of Innocence), 信区: Joke标 题: 别伤感了,给大家上一道儿童节最后的开心大餐~(转载)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06月02日03:14:56 星期一),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k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vegerog 所发表 】 笑看学生考试时写不出诗句就乱编的妙语 1.为伊消得人憔悴,下句:答案是:宽衣解带终不悔(正确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偶承认这个是思想有问题~~~)2.问渠哪得清如许,下句:答案是:心中自有清泉在(正确得是唯有源头活水来,咱还是和好水粘了点边~~~)3.高一语文摸底考试,“何当共剪西窗烛”,填下句。答:“夫妻对坐到天明”。语文老师阅卷时笑晕。后在课堂时说此事,又晕!(正确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4.高中一次语文考试,也是填下一句: 蚍蜉撼大树,(下句:正确应该是可笑不自量),有一同学填:一动也不动。赫赫,很符合事实阿。5.有一个学生 上句是:君子成人之美 他填:小人夺人所爱,晕死6.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正解:达则兼济天下)7.(只要貌似萨达姆)天下谁人不识君。汗|||,一个学生写的。8.后宫佳丽三千人(MS三千宠爱在一身)对下句:铁棒也会磨成针~~~~~~~~~~~9.考语文的时候问:春秋3传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是:公羊传,左传,谷梁传)答:公羊传,左传,母牛传.后来才发现居然有很多人都写这个答案…汗…10. 身有彩凤双飞翼 答:拔毛凤凰不如鸡 (正解是 心有灵犀一点通)11. 东边日出西边雨 答:床头打架床尾合12.(结发之夫不上床),糟糠之妻不下堂。 语文老师暴怒!13. 上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要求填下句~ 有个同学填:上错花轿嫁对郎~14. 高中考试,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有个同学填 “夫妻双双把家还。”15. 一同学,题:但愿人长久 答:一颗永流传 当时狂笑,现在觉得挺经典的16. 一次考试 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 我同学对的挺工整的: 东村河边乌龟爬.17. “我劝天公重抖擞,天公对我吼三吼” 正解: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18. 一同学填: 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时刻显神通19.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 答:人不风流枉少年! 正解:月若无恨月长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0. 洛阳亲友如相问,同学填: 请你不要告诉他 正解是:一片冰心在玉壶21. 期末考试出对联, 上联是英雄宝刀未老… 该初三同学对下联为…老娘丰韵尤存22. 语文考试期末考试答题: 良药苦口利于病,答:不吃才是大傻瓜 人生自古谁无死,答:只是死的有先后 … Read More
这篇日志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似乎普遍处于一种无计可施的心理状态,看着前方紧急状况,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捐钱献血,剩下的全在网络的一片Bless声里释放。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不可能去前线添乱,眼下除了捐钱献血和对我们的政府持有高度信心(我们的政府确实表现出了强大的灾后应急能力,我在美国的同学就对此称赞不已,并鄙视了一把缅甸,虽然这样比有点寒酸),好像没别的可以做的了。不过考虑长远,我们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大 家知道,天灾所带来的影响,除了最直接的生命损失,后期对于生还者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除去整个第一波灾后重建,包括硬件重建和社会结构重建; 以及第二波预防可能的疾病蔓延,还要考虑更深远的心理影响。如果说生命是现在几乎唯一的抢救对象,那么对于灾后重建,心理治疗无疑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 为如果幸存者整天生活于恐惧与悲痛中,这种生命与逝去无异。前阵子听flyinglion说北大心理系有意准备一个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提供灾后的心理治疗,我认为这正是我们作为北大学生应该做的事:除了捐钱献血,我们行我们所长,这是另一层面的尽社会职责。灾区最首要的肯定不是钱,而是钱能换来的东西,或者钱换不来的东西。前不久看见清华建筑系倡议紧急开发一种适宜灾后作为临时住处的简易建筑供灾后1-2年内使用,这也是“只有我们才能做的”事。另 外提个可能不太好听的醒:希望大家对于抗灾的关注不只是一个一时闹热的冲动,(当我看到某些攀比捐款数额的非理性行为,就隐隐地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如上 所述,灾后重建甚至比眼下的抗灾更重要,我们履行自己的知识分子良心或表达爱心,我更希望是一种持久的行为与情感,而不只是一时脑热,或凑热闹、赶时髦。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我有一个想法,当然可能不太切合实际:让父母领养灾后孤儿。从 孤儿方面来说,失去亲人的悲痛就不用多说了,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下成长,无论是情感、心理还是教育方面都非常必要;而且我们这些“80后”们,大约都在经济 上独立了,父母也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失去儿女”的心理真空期,普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寂寞(像我们海外学子的父母更是如此)。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不妨领 养一个孤儿,使其在良好的条件下成长,身为父母也一定程度上从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说远一点,这不仅对地震孤儿难者如此,也可推广开去到其他孤儿。请大家往这块砖上砸玉!
正在为下周国标队聚会做准备。Potluck是美国人常见的聚会方式。想法很简单:每个人带一份食物,与大家共享。这个做法在国内不常见,我觉得好处有以下若干:1,防止铺张浪费——国内年轻人常见的聚会方式中上饭店吃饭是首当其冲的,而同时大家聚会的主要目的并非享受美食,而是交流感情,而在饭店吃饭也并不便宜,至少远不如自己做来的实惠。2,提供话题,交流感情——你这个菜怎么做呀?这就是一个新话题,从中引伸出家长里短生活乐趣无穷。3,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美食文化,自然是博大精深,无论自己动手,还是大家交流心得,都能学习并弘扬这项传统瑰宝。4,培养烹饪技能——独生子女们平时在家没有动力自己下厨,这就是一个好机会:总不能在朋友面前丢脸吧,好歹露一手,弄个拿手绝活。5,在家中聚会,环境温馨 另外,这个想法终于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多日的问题:以前每次组织高中班级同学去看老师,结果都是老师请我们去饭店吃饭,破费很大,我们都很不好意思;现在可以组织同学到老师家,每个人要准备一道菜,实现荤素点心都安排好,这样主人省事省钱省力,其乐融融! 回到正题:本周六国标队期末聚会,我做可乐鸡腿约40个,今天尝试先作10个。应该是可乐鸡翅最为正统,不过,唉,鸡腿便宜得多……好,可乐应该煮得差不多了,先写到这里,去加酱油继续炖。
眼下有些人把爱国当时髦来赶。 爱国究竟是不是一项美德? 或者更字面一点:热爱自己的祖国究竟是不是一项美好的道德? 如果我们看清理性、情感、道德三个本质不同的范畴,这个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如果爱国是一项美德的话,爱漂亮妞是不是一项美德?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规则,与法律不同,这种规则得以执行的力量不在于执行者的强制力,而在于内心道德约束。人的内心道德感如同情感、理性一样是人的本 质,但这仅仅是道德感,即道德的存在性,与道德的内容是什么无关;好比道德感是一种容器,你可以往里添加素材,容器是永恒的,素材是易变的。三纲五常现在 不再成为道德,其他新的内容成了道德,社会的机制之一就是通过往容器里添加素材实现(个体强有力的内心自我)约束。显然,这种约束比法律更高效。 因此,道德只能约束行为,不能约束情感。爱憎是在约束之前就产生的,就如同恋爱一样,自己无法控制,是一种自发的——因此是在道德约束之前的——反应。既 然情感产生于道德之前,那么道德就不可能因此也不应当约束情感——根本上处于人文关怀。因为谁都有这样的体验,即自己的情感被道德约束时是多么的不爽。因 此,一个好的道德/社会机制,原则上应当避免去约束情感,尽量把界限划在行为上。 这并不代表遵守道德准则是被动的,因为成员遵守道德——社会约束——的动机,同样来自自发的理性——社会(及其道德)是人作为生物得以生存的有效机制;和情感——以移情的方式爱自己的同胞,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爱不属于道德范畴,爱国不是一项美德。 这时候会有人跳出来用“良心”指责你:祖国生你养你这么多年,你不爱自己的祖国,有没有良心?你这么多年书都白读了?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一段常见的值得推敲的指责吧: 1,我尊重不爱国的权利,并不是不爱国。事实上要不爱自己的家乡是很难的,除非她真的万恶不赦,或者你的精神追求太独特。 2,祖国养育我,出于道德考虑,我应当从行为上回报祖国,但我究竟是不是爱自己的祖国,甚至不是由我控制的。如果我游历各国,深受各地区文化的熏陶,“不 幸地”发现一个异域文明更让我着迷,我更爱那个文明,相比之下就不那么爱自己的文明或民族或祖国,出于人文关怀,这种情感应当是被尊重与保护的。 3,这么多年的书,如何才不白读?被意识形态控制了,就算是被教育了?Education,在我看来是非常神圣的词,一个人被教育,而不是被控制,教育让 人看清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解除思想上的禁锢,使得理性与情感都往自由的彼岸前进。因此,一个真正受教育的人(或曰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是基于对民族文化 的熟悉与认同,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这种爱是跨越政治的。文化远比政治有力量地多。知识分子不应当把爱国当作歇斯底里的情绪发泄,甚至 赶时髦。这样的爱国,才是真正深厚有力量的爱国;而被意识形态控制了的爱国,他们只是被贴上了爱国的标签,当他/她身处另一个环境,这种标签很容易被撕掉 换成新的标签,那么他/她无成了道具,甚至玩偶。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无私的爱,即不求回报,这种情况下爱父母当然不是一项道德,而是出于自发的情感回馈;另一种情形是求回报的付出,好比一场交易,这种情况下会受道德约束,但这种道德约束的是回报的行为,而非爱;如果有爱,那也不是出于道德。 爱国也是一样的。祖国对于我们当然谈不上“无私之爱”,我们不论爱还是不爱,当然谈不上道德。 我并没有宣扬不爱国,而是,我们在说自己多么爱国的时候,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他人的情感取向,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因此,没有理由鄙视不爱国的人, 至少尊重不爱国的权利。我们在“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爱国的时候,考虑一下这种爱究竟来自何处,是因为别人都爱了,我也就爱了;还是因为爱国被写进(病态 的)宪法了;还是怕被别人鄙视;还是处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自己的爱,究竟何种性质占了多少成分?
red are interesting part: ———————————- …这些化解者呈现给社会一副平静且友善的表情,表面上他们文雅随和,然而其内心世界绝非如此安宁,而是有着其它类型所没有的照管能力。他们深切、热情的关心几位特别的人或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给社会带来和平,给自己及亲人带来完整性。他们有一种源于强烈道义感的深刻的理想主义本性,将社会想像成一个合乎道德的、令人尊敬的地方。 我们必须理解他们的心理主义几乎无私,激励着他们为其所信服的人或事业做出非凡的牺牲。化解者因其隐居性和罕见性而仿佛孤立于世外桃源,理想主义使他们感受到与其它人的更大隔阂。他们约占总人口的1%。当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屈服于不良诱惑时,会习惯于采取自我牺牲的赎罪行为。但其他人很少查觉到他们内心的这种骚动,不过,这是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进行的 他们对美与丑、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等问题十分敏感。 适用于无法观察到的,仅仅依赖于想象力的事物,理想主义经常谈论那些仅凭想象力想像出来的事物。理想主义者的思想和语言天生具有归纳性,他们敏锐,由细节得出普遍性的概括,由事物的细微处了解它们的全部。多数理想主义者对买卖行为缺乏兴趣,很多人会追求自然科学领域的事业。 他们擅长对他人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产生影响。他们不把教育看作训练和求证的过程,而是一种对个人关系的邀请。形成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过多的干预他人的事情,可能会让人生厌。 他们满足于行进中,引导他们探索生存意义,将他们带向更高层次的小径上。 他们的尊重建立在一种维持对他人的仁爱和善意的基础上,充满了善意,对仇恨有着厌恶感。世界上任何残忍的迹象,都会伤害到理想主义者的感情。理想主义者非常容易动情,即感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幸运的是,他们倾向于积极的一面,因而他们的感情往往表现为极大的热情。
国家主权问题从来没有也不应当出现在奥运精神中。 奥运会与其他古希腊的奇迹一样,之所以能被现代人唤起,是因为其蕴含着激动人心的精神:和平,参与,坚韧,友谊、平等、自由……这些精神让人感到一种永恒的神圣感,让人获得一种近乎信仰的坚信和力量。 为了保持这一人类文明奇迹的纯洁性,这些精神应当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主办方、运动员的心中。尽管政治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奥运会的发展,但奥运会不应当成为政治 舞台。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像五环旗所寓言的那样,把世界连接起来,让人类从同胞兄弟间的利益斗争中走出迷乱,看到人类中毕竟还有美、爱和高尚,火炬连同 这些美好的信念,从奥林匹斯山上,带向世界每一个角落,尽管如同人类在大自然眼前一样渺小,却熊熊燃烧,永恒不熄。 因此,我们为奥运圣火欢呼喝彩,是为其蕴含的人类永恒精神欢呼喝彩;我们从中获得骄傲的理由,并不因为我们是作为主办方的中国人,而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 子。One World, One Dream,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口号与梦想。那些阻碍奥运圣火传递的人,或者是如同流氓一样没有素质;或者是践踏整个人类的希望,从而践踏自己的尊严。 当我看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主办奥运会并把圣火传递在世界各个角落,我所为之感到骄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也能够为奥运精神贡献一分力量,这是一种参与的心情,一种向世界各民族表示欢迎的主人风度;而不是攀比的心情,更不是一种击败他人的胜利感。 奥运会本省是一场友谊的聚会,而不是战场。在此看来,过分宣扬国家在奥运会上取得多少金牌,是病态的。我们所致敬的,是每一个在这场盛会中展现奥运精神的 人,一个尽管失败却挑战极限的运动员,一个坚决抵制兴奋剂的教练,一个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呐喊助威的观众;他们在这场盛会中是平等的,他们参与的资 格,是作为人类成员,而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胜利者。 不论你爱或恨主办国,无论你在政治上持何种立场,请携起手来,保持奥运精神的纯洁性——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
人们总是用影、音去捕捉记忆,保存平面化的记忆;相比不容易把嗅觉、味觉记忆保存下来,然而,当某个伴随着刻骨铭心经历的气味或味道重新闯进你的鼻孔或舌苔,那提线串起的记忆,同样汹涌而来。 这是今天吃猕猴桃的感受。去年夏天在巴黎街头,不习惯于10倍的欧元汇率消费,极其节俭地吃了好几天最便宜的面包,没有水果,心里火烧地难受,终于下定决 心买了街边水果店里最便宜的水果——四个猕猴桃。猕猴桃是论个买的,因此颇费了一番功夫挑选。小心地捧回去,仔细地拨开皮,小咬一口,一阵清爽沁入心脾, 被洗彻地畅快。 现在买猕猴桃,当然不要那么大的决心,而咬下第一口的一刹那,倏地仿佛被扔到了巴黎的夏天;那么,那个夏天带给我的对这个城市的迷恋于怨念,又怎么能不被整块地勾起?
共8人出席(男女各半),烧烤了包括排骨、里脊、牛肉、小肉肠、大肉肠、鸡翅、鸡肫、虾、鱼片、鲜贝、蘑菇、香菇、豆干、土豆、洋葱等数十种生食,以及小 刘同学(注意:不是波比刘同学)在校内网上看到并立刻成功实践的美味蛋包饭;使用了包括韩国刷酱、蒜蜜酱、番茄酱等数种美味酱;饭后讨论了诸多政治话题,并观摩了经典影片罪 恶之城(伴随着主人炫耀其电脑装备),所有客人在影片结束前纷纷离去,主人(我)由于过度集中于影片而对客人的离去全然不知!欢迎大家上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20080329观摩照片,主人推荐其中三段写实的短录像!
今天开始了本校助教为期两天的罢工。除了某些立场强硬的激进分子对罢工充满信念与热情,本系的大部分助教并没有非常强硬的立场,从而为了偷懒,就 不去上课了——这主要由于本次罢工动机与目的与本系关系并不大,因为本系助教工作量不大,我每周用<8小时就完成10小时的工作量,下学期预算仅用 12小时就可完成20小时的工作量;但有的系就比较变态,助教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都超过预期。因此,本次工会(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叫)组织的全体 助教罢工,一方面是针对某些弱势群体,另一方面抗议下一年度工资涨幅低于供货膨胀率(也不是低很多)。对于我来说,尽管罢工很新鲜,但出于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不好乱定立场,觉得最保险的方法还是一切照常——今天照常完成了2个小时的实验课和1个小时的答疑。清早到学 校,做了些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后,听见走道里熙熙攘攘,再有一个教授跑到我的实验室让我给其他实验室开门(普物实验室钥匙是通用的),这才发现走道里站了许 多学生,看来其他助教都参加了罢工。系对罢工是有准备的,因此配备了足够的教授守候,填充罢工的空缺,保证学生正常上课。据说白天有组织上街游行,甚至有的院系干扰不参加罢工到助教正常上课;但我没出系门,也没有观摩到其盛况。直 到晚上回家,打开邮箱,看到本系罢工头领的群邮件,说系里相关负责教授(其实是我的老板……)在询问今天谁去教课了。头领说今天全天只有一个助教教课,他 似乎感到很气愤,说“我不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你知道的话也不要告诉我;大家不要害怕,他们不能对我们做什么,全校(包括我们系)有>600人罢工, 我们要保持强硬立场直道学校给我们满意的答复!”我看了不禁一惊,没想到今天只有我去教课……然后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并没有收到负责教授(我老 板)的信,并很好奇学校方面对待罢工的态度如何。我想可能不会明确反对,但也不至于支持,毕竟这扰乱了教授的正常工作(这也是我不参加罢工的一大原因), 所以应该还是很不爽。然后暗自觉得好笑,因为这个罢工头领的态度与我的形成鲜明对比,大概就是一个太左,一个太右吧。不过我也不能说右,因为我并没有反对 罢工,也没有被迫作出什么明确的立场,事实上我的行为只是出于些许微观人文关怀的举动,希望罢工没有因为我这个“唯一没有参加罢工的人”而受到影响——应 该不会。另:刚收到最新消息,谈判已经收到满意成果,明天的罢工取消,一切恢复正常。看来我确实没有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不过微观地说,要是这让我老板对我有正面印象,那也不错^^
买了块19寸的宽(屏)铁板,就是北大澡堂斜对面每天晚上做铁板烧的铁板,不过是用电的。为了庆祝,下周本屋坐庄,邀请各位常规饭友前来参观享用,各位自备生食;今天一个人试用了一下,烤了土豆大蒜熏肉鱼片鸡蛋若干,外加本人拿手黄豆骨头汤,撑得我举步维艰。让我想起了毕业的夏天,夜晚总是伴随着烟熏和酒气,只是人面不知何处去铁板依旧笑春风……PS:幸福的技巧,不在于获得多少绝对的财富,而在于获得财富的过程。所以,一次花200块钱获得的快乐不如分10次花20块钱;等财富到顶了,统统倒掉重新开始。
事情起于办公室的女同事Laura,上周决定做高能理论后旁听了一次学习小组,是一个韩国人讲超对称破缺,她连超对称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话题自然听得一 头雾水;然而听她描述(我没有去)下面有的似乎对话题不感兴趣或早已熟知而私下交谈;有的对一些细节或前提假设等提出质疑,让Laura感到“他们提问的 目的是在炫耀自己更聪明,把对方比下去”。Laura还说自己是学习小组里唯一的女生,而且完全听不懂在讲什么,又觉得自己在这样激烈的脑力竞争环境中似 乎非常艰难,向办公室的同事描述时,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由此办公室引发了长时间的讨论。另一个高能理论的男生说到高能理论确实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而且这种环境也很好地激励着人们,但远不是恶意竞争,比如在公众讨论中,仍然是以尊重与互助为原则——看来他是适应甚至喜欢这样的氛围。 不过根据我对学习小组的印象,我认为Laura的描述强烈地掺杂了个人不安全心理的影响:在他人讨论领域中一个基础的话题时,她甚至一无所知,缺乏归属于 研究群体的安全感,潜意识里这种不安全感在他人的讨论与质疑中得到加强,进而做出负面主观评价。从此我感到1:女生对安全感的需求似乎相对更多;2:性别 差异使得她对自己提出更多预期,如果不表现出色就会她自己就会感到“预期中的鄙视”。 我想起我在为2005国际物理年写的纪念文章中,引用了爱因斯坦在纪念普朗克60寿辰演讲中描述的科学庙堂中的三类居民:第一类人以科学为生;第二类人从 科学思考中获得智力上的快感或炫耀的资本;只有第三类人,他们追求自然的奥秘,是因为获得一种内心的宁静,这种感觉与远离城市的喧嚣,到密林深处追求宁静 的动机是一致的。第一类居民占了科学庙堂居民的大部分,他们是技术师、实验员……第二类人或许更多地从事理论工作,他们在脑力竞争中寻求刺激与满足;尽管 第三类居民在庙堂中的比例非常少;但是如果有一个天使过来驱走了第三类居民,那么科学庙堂就会坍塌——第一类人会寻求其他谋生职业;第二类人会在其他地方 寻求智力快感与炫耀;惟有这第三类居民才是科学庙堂的核心与精神。 描述了爱因斯坦的观点后,我对Laura说,我们要相信这种精神的存在,因为在竞争中,除了第一名,几乎所有人都是失败者;看清楚自己的动机,去寻求并扩大内心对宁静的渴求,生活就会简单地多。
新的Thinkpad到手,还差蓝牙耳机没到,先上张全家福吧:从 左到右依次为:Thinkpad R61e(送给外婆炒股票玩) -> Logitech R20 2.1左音箱;上面挂着个索尼耳麦 -> 宏基AL2216W 22寸显示器 -> 右音箱;上面夹着Logitech摄像头 -> 我自己用的Thinkpad T60 -> WestDigit 500G 外置硬盘 -> 音箱低音炮结果发现所有东西都是黑的,果然是永恒经典的颜色!
明天晚上假面舞会,找不到买面具的地方,只好自己简易做一个,想搞点中国特色的,就打印一张彩色京剧脸谱粘在硬纸板上,留出视线孔和出气孔,然后拿皮筋套在头上……不过身上穿的是西装背心和摩登裤,比较诡异……网上找了这个红脸的,大概是性格正直不阿的,比较正派,不过不知道这是谁,看来似乎不像关公,有懂京剧脸谱的,给看看好不?
虽说是全国大学生国标舞比赛,但规模不如每年秋天的Ohio Star Ball大 原来舞伴受伤,只好临时找舞伴参赛 摩登获得新人组华尔兹、快步第二,铜牌组探戈第一,华尔兹、快步第二、狐步第三 拉丁全军覆没…… 等别人贴照片 我们密歇根大学又获得团体冠军,奖金5k 阿诺德施瓦辛格(比赛主办者)前来演说,不过我当时在旅馆午睡 看十几岁的专业小孩跳舞真是热血沸腾 感受:1、找个固定舞伴,2、猛练基本功 疑惑:谁告诉我拉丁基本功怎么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们北大校友会在Univ of Michigan华人春节晚会上的一个小品,我在里面客串一个花心舞男。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RLWjUCN0JI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am-hvmup1w&feature=related (对Tango一直处于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郁闷……)
看到有人介绍文言文wiki,去一瞧,竟然还有吴语的!其实上海话都是属于吴语体系,所以还是很接近的。摘抄举例(红字是吴语特色方言,括号是我加的注释):——————–欢迎到吴语维基百科来,大家侪好(一起)编辑个自由个百科全书.亨白浪当(一共)有2,582 篇文章要寻着倷(你)感兴趣个文章,侬(你)可以来下底只(下面)输入框里向拿要寻个(要找的)文章标题了关键词了打进去,再揿下底只揿钮(按钮)开始寻。近段(时间)辰光(时间)个(的)事体(事情)吴语介绍侬(你)会讲吴语伐(吗)?吴语是汉语族当中个(的)一种语言。吴语也是一种历史交关(非常)悠久个(的)言话。讲吴语个人分布勒(在)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分,上海市全部,安徽南部搭仔(和)福建、江西个少部分地方,大约摸匝(大概),通行吴语个县市有110个左右,人口大约8000万(2004年),排名第二个汉语族语言,世界浪向(世界上)排名第十名。望大家帮帮忙,一淘(一起)编辑吴语百科全书,积累吴语区人文搭仔(这个)技术。——————-顺便摘一点文言文版的: 卷首文言維基大典維基之道,知識為公。文言維基大典丙戌年七夕始,迄今得文一千九百六十六。大駕光臨文言維基,蓬篳生輝。自由之大典,維基也。 經 史 子 集 諸君下筆之前,請閱凡例,以明纂修之法,免致徒勞無功,萬望矜察
22寸显示屏就是爽!屏幕充满视野的感觉就是好!继上次买了一套罗技2.1音箱之后,我的T60的爱宠算比较齐全了。可惜音箱一直留在办公室里,下次搬回来拍张全家福!显示器(Acer AL2216W)200刀,音箱17刀,运费各20刀。下一步,把我的T60送给外婆炒股票玩,去买一台X Series Tablet
“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是一个成立于1865年的基督教教派,以街头布道和慈善活动、社会服务著称。其国际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皇后街101号,在全世界有几千个 分部,分布在70多个国家,据称有成员200万人。其中以美国较多。”——wiki中文为什么先引这一段呢?因为我今天去了一趟Salvation Army的旧货市场,其所有物品都是慈善捐赠,靠卖出的收入维持其运作。我对淘旧货情有独钟,不仅是其实惠的价格,那种对环保尽义务的责任感,更是一份心情。淘旧货的效果是逛商场无法取代的。淘旧货如同淘旧书,你在那里不能获得满足,只能获得惊喜。为什么呢?因为商场可以满足你的几乎所有需要,但旧货店,你不能怀着强烈的目的,要买某种东西,而只能去看,我能买到什么东西。看到喜欢的,就拿走,因为价格便宜,也不用内心挣扎。我 今天去的旧货店很大,东西也很多,从大宗家具、男女服装、锅碗瓢盆、运动器械,小到玩具、纪念扑克、书籍、花瓶、装饰品,甚至宝丽莱相机和相纸,总能让你 眼前一亮。惊喜的不仅是物品,更是价格,一件很新的衣服,往往只有几块钱。为了备战舞赛,我今天买了两件黑衬衫,一件成色非常好的西装马夹,一个很结实的 Jeansport运动包和一套小蒸笼,加之今天周四适逢学生优惠25%,一共只花了16刀,满载而归。我原来那件西装马夹,比这件质量差多了,单是改小 尺寸就花了我20刀,现在真是心疼。如果说逛商场也有打折扣来获得惊喜的效果,那淘旧货中的那点情调,是买新东西无法替代的。你看那个伴随了多少 挑灯夜思的老式台灯,那个见证了多少少女青春年华的古典梳妆台,那个满载了多少童年欢笑的木马,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想象这些物品所承载的,他们主人的记 忆,那段或火热、或厚重、或温暖、或激情洋溢的历史,都深切而鲜活地烙刻在这些物品上。当然了,旧货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处于卫生、品质保证,很 多东西还是不能买旧货,但仍然有大量生活物品,是完全可以用旧货来代替新货。淘旧货实在是非常经济环保,不仅对个人,也对社会——其实有大量被丢弃的东 西,其使用价值实现了1/3都不到,能继续利用这些价值,即使不是经济拮据,出于环保的义务,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希望国内也有这样的旧货交易中心,而不是一味求新求快,导致的只有过快的新陈代谢,和无谓的浪费。
为什么我总是慢一拍呢?一来我们这里比伟大的祖国晚13小时,二来这里实在没有什么过节气氛,被人祝福了,才想起来。今天怕是没什么时间去中国店买元宵了,不过一会还是出去转转,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形式上纪念一下的。这里倒是有两个“特殊”的纪念,一个是臭名昭著的Jackson电动力学期中考试,不过我倒不是这么讨厌,毕竟这门考试让我连续两次蝉联班级最高分,这次能否再次问鼎呢,呵呵还有一个就是昨晚是月全食,昨天太忙,晚上练完舞回去的路上,抬头望天,真是清澈皎洁,星光烂漫,月光如幔,月食与残月是不同的,亮暗之际显得更模糊暧昧,若隐若现。不过实在可惜,外面太冷,外加今天要早起教书,我没把自己的天文望远镜拿出来看,现在有点后悔了。
今天是伟大的圣瓦伦丁节,国内有些朋友可能不熟悉这个西洋节日,圣瓦伦丁节么,顾名思义,是纪念圣瓦伦丁的节日,西方人有传统,在这个节日里和爱人或情侣 共度良宵,见证甜美爱情,或者为单身男女举办聚会,增加碰撞截面,在为人类伟大的繁衍生息的事业道路上“飞得更低”。那么,圣瓦伦丁节究竟从何而来?圣瓦伦丁何许人也?且听老赵道来:今 天,是一个平凡的圣瓦伦丁节,但对我办公室的戴维同学,却不同寻常——他前两天刚向女友订婚,将其升级为未婚妻。午饭后,照例是办公室惬意的闲聊时间,我 捧着书,半躺在椅子上,对着窗外大雪地映照着的明媚阳光发呆,看着如织的本科生中偶尔冒出幸福的一对,手中的圣瓦伦丁花格外耀眼与美丽,我突然冒出一句: 圣瓦伦丁是谁?空气凝固了一秒。戴维放下手里写的程序,约翰停下运算的积分,不约而同的转向我。“这个圣瓦伦丁阿……”戴维把呼吸从编程状态调整过来,目光眺向遥远的古欧洲,“是 英国的一个基督徒,当时在英国的一个小镇,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庆祝节日,在春季,为了庆祝大自然的新生,也为了释放青春期的欲望,就有这样的传统:在每年 的2月14日,少男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好,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少女去抽罐子里的纸条,抽到谁就去和谁make sex。约翰过着腮帮,进入遐想状,“但是,作为虔诚的基督信徒的圣瓦伦丁当然看不过去这种败坏风气的风俗,于是,在某一年的春假,圣瓦伦丁偷偷把罐子里的字条都拿走,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德高望重的过世的信徒的名字,想象一下,少女们看到‘圣XXX’的时候,是多么摸不着头脑!“于是,从此以后,这个传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恋人庆祝。”这只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版本,圣瓦伦丁还有各种其他的版本,也似乎更加可信一点。不过,这个闲聊确实给我们这个物理系办公室添加了不少浪漫温馨的气氛。 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恰逢今天是教会朋友组织去底特律看歌舞剧《妈妈咪哑》的日子,大家或许听说过这个经典的百老汇歌舞剧,今天现场体验,果然不同凡响!Mamma-Mia!讲述的是希腊小岛上的女孩索菲结婚,想请自己的父亲参加,但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就偷看母亲多娜的日记,从中找出三个可能的候选人,冒充母亲发了请帖,不料三人上岛后,旧情萌动,都认为自己是索菲的父亲,于是拉开了婚礼前后的一幕幕……虽 然我以前没有看过百老汇的歌舞剧,但仍然觉得这部剧非常经典,因为从灯光、音乐、歌唱、舞蹈、剧情各个方面,都尽显其独特的形式,并发挥到极致。我不敢对 百老汇歌舞剧妄加断论,不过我感觉百老汇的歌舞剧流光溢彩,恢宏庞大,剧情流畅稳重而紧凑,舞台布置简洁明快,对观众的心理也拿捏得当;总之就是一场视 觉、听觉的盛宴!妈妈咪呀的音乐节奏感强,伴随青春活泼的集体舞,让人跃跃欲试,觉得自己不应当是观众,而是剧中盛大聚会的一分子;抒情的对手戏,也显得 大气恢宏,相比就不够细腻——总之确实是非常“美国”的歌舞剧,百老汇,确实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下半场的开 始,梦境的描绘,光影烟雾效果和舞台不置,真切地展现了梦幻般的场景,许多象征性的符号,也只有在梦中才会放大。另一个是最后,从演员谢幕开始,到最后结 束,足足有15分钟,因为谢幕不仅是致谢,而更是剧的高潮,所有演员登台载歌载舞重现剧中的经典曲目,流光溢彩更是发挥到极致。请原谅我贫乏的笔触……我买了一张原声CD,并把主题曲MAMMA MIA或DANCING QUEEN设为校内背景音乐。
新年又到了!这个新年阿,年复一年,却从来不腻烦的,只是这个年第一次没和家人过,竟然还是在国外,就更怀念了。刚才给家里打电话,家里的亲戚分成两拨行动,一队是妈妈那边的亲戚,在外婆家吃著名的外婆菜饭,表妹仍一年一度守候她的东方卫视的主持人拜年节目;另一队是爸爸那边的亲戚,在给阿太祝寿,这么冷的天,居然在集队逛城隍庙,真是有情趣……过年了,国人都在往家里打电话,电话卡不好用了,用skype才打通。总之回到主题,在国内国外的朋友们,无论我们漂泊何地,都是一颗中国心,和那不变的乡愁。给大家作个揖,拜个年,实在一点,大家新年里不求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但求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里绽放自己,无论身处何处,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划出一道亮丽的轨迹^^
理性的可靠迫使人们经常询问人生的真谛,于是人生有了划一的准则,发展个性便畏手畏脚,只言片语的道德规范使每一股内心的冲动都如坐针毡;或对于他人虚浮赞叹的极度饥渴,使得个性成为一场群体做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个性?我们有什么样的人性,就指向什么样的个性。我们感到的束缚越多,个性就越远离原初的人性。
——这是我的第一期海宫,兴奋与挫折,它们的交织或许将成为我未来学舞经历的主旋律;不过,将终于韵律之美。 后勤部长2006-10-29 ——————1st 海宫铜牌小结2006-09-17——第一次海宫,讲了这么多基本元素,讲了这么多要点,那些感觉与意识,需要多少日益反复的训练与摸索,才能达到自如的境界!——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老人,元素的训练都是最重要的!——不许责怪女生,出了问题,首先面壁思过!凭着有些混乱的记忆,开始我的第一篇海宫总结:还没有做好太多的期待与充分的准备,就匆匆赶到了海宫。匆匆换好鞋,匆匆付了学费,跟着助教们依葫芦画瓢地匆匆练了基本功;来到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感到紧张与不安,好在有pop在边上,心里才踏实许多。谭老师的不凡气质,倍增我对舞蹈的神往;谭老师的亲切,也迅速消除了我的紧张。谭老师首先介绍了体育舞蹈最早如何被不专业地引入国内,经历了怎样曲折的途径,才逐渐得到认可与重视。对于那些从小训练体育舞蹈的专业小运动员们,他们身上担负者多少我们业余学习者所想象不到地责任与负担;对他们而言,学习体舞一定是完全另一番感受。第一舞版不是男/女孩,而是舞鞋与地板。第一次去没有注意,穿了牛仔裤……言归正传。谭老师首先讲了基本功的联系方法,重要的原则是:通过舞蹈的学习改变人的自然姿态,实现气质的提升。站姿:对于新人们,整个人是散的,不存在“重心”,要通过收提臀、收腹、沉肩、脊柱向上提,达到整个人的内敛与提升。但同时人又不能僵硬,腿、臂都要放松。在以后的所有过程中重心一定要稳,在一条线上,切忌前后左右摇晃。尤其在以后的提胯和前进后退的练习中,尤其要注意稳定重心。两臂叉腰,肘向内展,保持内敛与大臂后肌肉的紧张。(“翅膀”)脖子的练习:脖子与脚踝是女孩子最性感的地方。定态练习往侧后方看,可以拉长另一侧的脖子,体现美丽的曲线。动态顺、逆时针旋转脖子,可以使脖子更灵活。延伸练习:保持重心不变地向两侧延伸,即不是广播体操中的侧身运动,不是脊柱向两边展,而是通过胯与臂的延伸实现。(是这样么?不太记得乐>_<)脊柱练习:像蛇一样弯曲,下弯与上抬时都要将32节脊柱一节一节地进行,能够分别感受到每一个部分的用力。腰的练习:保持脊柱中正,腰向左、前、右、后依次移位。注意:脊柱中正。接着李老师主要讲提胯与前进后退的原则。提胯的练习:注意,提的是胯,而不是腿。支撑脚的胯向上提,另一侧胯向下压,而由于提胯的效果,向下压胯那一侧的腿实际向上提了。因此,抬脚只是最后效果,而不是刻意抬脚。目的是提胯。注意重心中正,李老师形象地用手扶凳子解释提胯与重心中正。谢谢qianxin JJ昨晚进一步向我解释如何提胯^_^前进后退:首先体会重心的改变,重心的前后改变使得支撑脚的发力点由脚尖到脚跟,但不是上身的前仰后合。后来李老师指出新人的普遍毛病:腿太僵,使得看上去整个人前仰后合。在改变重心的过程中,屈膝程度会相应改变。两人搭手,体会对方重心的改变,这是以后所有双方搭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前进后退:重心向前推到极至了,向前出脚,此时前脚脚跟与后脚脚尖用力,然后逐渐力由后脚尖分配到前脚跟,前脚的受力由脚跟分配到脚心、脚尖,最后到整个脚掌。后退是前进的逆过程。这个练习要多做,直到能够自如地由重心控制。以后再慢慢加进新的元素。 许多元素与术语,尤其是肌肉的名字,都没有足够清晰的概念,谭老师说的“要把肌肉当成一根根线来感觉”,也觉得比较悬。一直有些后怕,担心没有领会这一节重要的课的全部内容,而且感觉缺了不少东西,以后的基础训练中是不是会走上歧途……不过以后每次都会做基本功训练,逐渐从体会中回忆老师讲的要点吧! 作为带队,第一次还是没有完全认识路,海宫比我想象的要远许多。而且一路上尽顾着与身后的晓轩聊天,没顾上看路,失职? 回来比较放松,大街上也比较安静,不象去时那么闹和乱;和晓轩聊美国学生的状况,也有不少感受。晓轩有芭蕾的基础,也热衷于民族舞,一定比我更容易领会课上讲的要点。忘了介绍:李晓轩是耶鲁的学生,这次来参加元培-耶鲁联合培养项目。第一次去的虫子有:pop,毛毛,金鱼,小曼,晓轩,litoto和我。Della只出现了一会。 希望这期的虫子们每次都要认真写总结,尽管对老师讲的不太明白,也先记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体会。总结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大家的总结互相借鉴,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舞版的团结互助,尤其要在这里显现出来! ————————- 2nd2006-09-21海宫第二次课总结by后勤部长迎新舞会终于忙完了,凭印象补周三的海宫铜牌第二次小结:首先复习第一次课学的重要内容:前进后退。谭老师强调身体要在前进后退过程中保持紧凑,不能松;尤其出腿收腿都要用胯去引导,切忌先把腿卖出去再带动胯和身体,这样整个架子就散了。在前进时像滑雪一样控制重心前后摆动,在重心到达最前方时顺势出脚,出脚的受力应当是脚尖、脚掌、脚跟的顺序,尽量拖着地走,不要向平时走路那样脚跟先着地。收脚很有讲究:不要像军训体向左转向右转那样把腿一靠了事,而是通过提另一侧的胯把腿收进去(相应地,出脚时就应当提动力腿一侧的胯),这就是所谓的紧凑。最后我就前进后退中胯的问题专门问了谭老师,她就是这么说的。她还说初学者可以先不急找胯的感觉,感觉自己似乎不满足于“初学者”,心里有某种喜悦~~~然后李老师讲了升降。这是很需要脚踝的力量的,否则升降过程中不容易站稳。昨晚二体hurricane就教了我一种联系脚踝力量的方法,是快步专修的基本功吧,多谢哦^_^为了帮助我们找到感觉,李老师让我们先把两腿分开联系,而且要缓慢升降,腿不可以抖!下面哭声一片:腿抖是可以由我控制的么……我感觉升降的感觉关键在one-two-three中two后收脚(李老师:筷子夹肉)体现,因此可以配合“筷子夹肉”一起练。之后讲摆荡,这个有些难度了。既然是摆荡,当然首先要找到“摆”和“荡”的感觉。“摆”者,重心之行进轨迹也;“荡”者,发力之身体感觉也!重心像钟摆一样,当然了:身体不允许倾斜!保持脊柱竖直地摆。另外,摆并不意味着身体可以放松,整个身体仍然始终是紧凑的!摆荡的要点还在于发力:摆荡之前动力腿要蓄积充足的力量,然后释放给整个摆荡的过程。因此,one-two-three的two绝不是跨出去的,而是动力腿放出去的。为了得到充分的摆荡,动力腿就需要有足够的力量,这需要专门的力量练习。周四的体舞课上hurricane告诉我练习方法,包括大腿和脚踝,不过我还是不太清楚。还有,hurricane说要告诉我在寝室练习基本功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期待……另外,hurricane说one的出脚也要蓄积足够的力量,这样整个三步才能做得充分;不过这点在课上倒是没有提到。摆荡中进一步的细节:出脚时为了控制重心而不至于一放不可收拾,阻力脚要受到一定阻力,即不可以轻飘地飞出去;相应地,收脚的时候应该受到更多的阻力,控制重心比较平稳地上升。李老师作了“筷子夹肉”的形象比喻:两腿往里用劲,就像一双筷子一样把上身这块“肉”夹起来。“筷子夹肉”是可以单独拿出来练得,配合练习重心的升降和脚踝的力量。另外,我感觉收脚时如果重心不稳就容易前仰后合,这是臀部容易松,一定要注意收臀,紧凑。摆荡最后被总结为华尔兹的精髓,当然不可能一次讲完了,据hurricane说第三次会细讲,可惜有迎新舞会,555……之后男女生分开讲了前六步,包括右转(nature turn)与左转(reverse turn)。脚步看几遍就能记住了,但是要把重心、摆荡的要领熟练连贯自如地融化到这六步中,还需苦练。尤其还没有讲身体的感觉,以后的要领会越来越多。我确实相信谭老师讲的:能把这六步走好,其他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和jinyu JJ搭手时悲哀地发现自己solo时的感觉一搭手就全没了,实在对不起JJ……希望什么时候能找到两个人搭手时的身体感觉,这真是太棒了!最后,老师向我们传授了重要的要领:华尔兹的精髓早先被归结为“前进、后退、升降、转”,后来又进一步归结为:只有摆荡!大师就是这么善于把握精髓!最后,老师还说学舞的三个阶段:记步子、体会要领、感觉音乐。对于第一期的新人,能记住步子就可以了。不够我觉得步子很好记,还是要努力体会要领,包括身体的感觉,并最终融为整体自如控制!如果有一天,我的身体不是被我自己控制,而是与音乐完全溶于一体了,那该多美好啊!!!谢谢版大告诉我怎么练习以及要领!以后要多跟他混,耳濡目染,近朱者赤~~~ ————– 4rd 海宫铜牌第一期第四次总结——by后勤部长 不知是否因为上周六迎新舞会没有去海宫,这次感觉讲的东西太多,都有些听闷了。开始谭老师带了做准备操,并主要讲了从腰到颈的脊椎各处发力过程,尤其是腰部的发力。我觉得自己这里做的不错,因为我能明显感觉到各处的发力。谭老师还强调了向侧出腿时不能向旁边发力,而是通过重心向下压而把阻力腿压出去,反之,收腿时是通过动力腿脚跟向上用力到臀部,重心上升后把阻力腿收进来的。臀部始终是收紧的,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重心。hurricane反复向我强调Waltz中没有向侧、向前的力,只有向下的力。前进后退是把腿压出去的,摆荡,更是把重心悠出去的。我在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记住:向下压;还有钟摆的比喻。hurricane后来告诉我应当先练脚踝的力量,先把脚走顺,再练中段,最后练全身。脚踝首先要顺,走步时要感觉抚摸地板;而且要有力量,在上升下降时要能控制住重心,并且在前进后退摆荡时能够有效地把腿上蓄积的大量力量充分且柔和地释放出去;另外,在之后的swing中,脚踝也是本质的旋转因素,因为从胯到肩都要保持稳定不能旋转的情况下,整个身体只有踝才能提供平面旋转的自由度,膝只能折叠,不能旋转。(——hurricane)这样一来就简化许多,那个部位控制什么感觉,最后怎样融合到重心上,就相对容易理解。不过这种还原的讲法终究只是个中间过程,因为最终不可能一个部位任务明确地控制一个运动,而是最终要整合到重心,进而融入到节奏、旋律中。不过这现在离我比较远。在做背肌延展的练习时,hurricane用甩鞭子的比喻,发力点在连带大臂的那块背肌,就像手持鞭子的根,鞭子甩出去后从大臂、小臂到手顺势甩出去,这也就好理解为什么谭老师始终强调小臂是向内的。小声说一句:这与八卦掌的反身压手的感觉很类似,即力点从根到稍甩出去,只不过后者是通过沉肩完成的,不像这里是通过背肌驱动。谭老师还强调臀部一定要内收,这样才能保证一个臀部,保证重心稳定以及向下发力。非常感谢谭老师亲自并嘱咐hurricane指导我,让我颇为受宠若惊~SWING!swing构成了前六步(可能也是全部Waltz)旋转的要点。我现在终于知道,旋转的远非腰、胯或肩,而是脚踝!谭老师先演示了应当如何通过大腿内侧肌肉的往复抬升实现重心的转换,通过踩跟实现,用的仍是向下的力;当扭踝一侧的大腿内侧肌肉(不知道名字……)把重心提到最高点(通过踩跟实现)时重心自然转换到另一个脚。附加练习:两臂顺势作背肌延伸练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身不能旋转,保持稳定;尤其在swing最后上身容易随着惯性继续旋转,仍要保持稳定。不过如果有这种惯性的感觉说明本身就做错了,因为swing只是通过踝的扭动使得身形与重心在表象上发生的旋转(注意:旋转是表象!),而其实发力的是大腿内侧肌肉的上下往复运动,其实仍然是上下发力,是没有旋转的力矩的,因此不可能带动上身一块旋转。如何将swing的感觉用于前六步的turn?李老师作了演示:在旋转之前先作两小节的swing,然后顺势1-2-3。这个感觉非常好,因为完全契合之前还原论的观点:脚踝控制旋转,重心控制步伐。而不是门外汉的通过向某个方向迈步子实现旋转与行进。李老师进一步说其实行进是两个swing的组合:swing up & swing turn:重心的前后移动,就是swing up,脚踝控制的旋转,就是swing turn。然后讲了套路的第7-9步。李老师说两个人的配合,这点深深地郁闷了我,因为我之前的所有要点,一个人做还行,一搭手就感觉全无,又成了机械的走步子了……搭手时重心的感觉很难找,尤其是两个人要寻找一个重心,就更困难了……恐怕这是之后的功夫吧,现把自己走顺了,再去找搭手的感觉。真是对jinyu JJ抱歉,我不仅郁闷了自己,也郁闷了JJ……李老师强调两个人配合是男士给与女士充分的自由空间,男士并非带着女士走,而是把顺着女士的感觉,把她悠出去、悠出去……李老师和谭老师做了个有趣的配合,就是男士走几步后渐渐与女士分开,但女士仍能跟着感觉悠出去。可见搭手配合就是男士适当引导与女士在感受引导的情况下的自由空间的统一。两个人在自由空间上达到完美配合,那是多高的境界!最后,谭老师仍然强调了向下用力。注意:向下用力,向下!不是向前、向后、向侧。如果说之前的总结带有与大家分享的目的,那么这篇总结真的是给自己看的,因为许多要点,我只是用脑子记住了,而不是用身体。 发信人: palladium (三少), 信区: Dance标 题: Re: 2006-09-27海宫铜牌4th-by后勤部长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6年10月04日11:34:31 星期三) , 站内信件 fluent swing and perfect feet closethat’s the meaninig of Waltz ————————– 5th & 6th 2005-10-05海宫铜牌第一期第五次拖到现在才写,记得比较模糊了。基本功练习,五曲华尔兹方步,走下来衣服都湿透了。感觉有一个毛病:重心转换太突兀,不连贯,有明显的不可导点。还有就是找不到“压下去”的感觉,虽然知道要往下走,但还是“放下去”。谭老师继续讲基本步的要领,强调臀的收紧统一。谭老师特别以我为例作示范,让我颇为意外,感激之余有些紧张。谭老师在我身上绕了三条松紧带,强调臀围线一定要保持紧凑不能松开,松开就说明臀已经分家,大腿越出臀下了。大腿必须始终保持收在臀下。另两条松紧带大腿内根至肩,在上升时另一侧沿着松紧带的肌肉要拉升。有了松紧带能很好地感受用力的位置,这使得我在之后的联系中感觉好很多了。多谢谭老师的指教! 近几节课始终在强调“向下压”的感觉,如何通过对地面的力量获得反作用力,全部的摆荡、提升、旋转,能量都来自向地面施与的力量。也难怪谭老师第一节课一开始就强调:地板是第一舞伴!能量之源。1-2-3的第三步有许多文章可做。上升时收脚一定要收稳,并脚完全后再作一下的工作,忌讳在脚还没有收稳时就匆匆移动重心,这是规矩。这个规矩在走套路时往往容易忽略,需格外注意。每一个1-2-3原则上都是独立的,因此要走完整。李老师提供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悠凳子,把凳子当舞伴,感觉柔和地悠,这样才能在搭手时悠舞伴。当然,这个前提是能把自己悠起来,我尚处于这个阶段。陈静助教介绍给二位老师说我是后勤部长,我看老师一脸茫然,大概在想小小年纪怎么混上部级干部的:-S不过陈静助教倒是个热心人,非常热心而且可爱,那种奔放的热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听hurricane说她以前是练短跑的,好像只有短跑才能与这样奔放的热情相称:-P 2005-10-07海宫铜牌第一期第六次这一天非常高兴,白天跟版上的朋友们游翠微山,爬山野餐聊天作素质拓展,特别高兴。由于队里女生较多,所以爬山运动量很小,虽然玩得确实很高兴,但爬完觉得连筋骨都没活动开,很不爽,于是晚上就斗志昂扬地冲到海宫。这次是华尔兹的最后一次了,想自己连找到感觉还远得很呢,又想铜牌课还真是要不止一遍地上,因为内容太多,需要反复琢磨,反复演练,直到将头脑记忆转化为躯体记忆。但实际上,这是最有感觉的一次!而且有种“悟”的感觉。因为我不仅体会到了往下压的感觉,而且有了这个感觉后,搭手时重心也非常非常地稳当,不会担心两个人是否太开,或前倾后仰等等,因为把力向下压后,就不存在向前向后向侧的问题,身体的移动成了非常自然的事,很神气。开始依旧是长长的方步练习,开始时我还是没有找好向下压的感觉。后来谭老师把我拉出来做示范(受宠若惊的感觉~~~),不断强调向下、向下,在她的引领下我渐渐找到了向下的感觉,后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做起来也越来越顺,好像以前的量的积累到这里有了质的飞跃!后来谭老师拿别人做示范时强调整个后身,从臀到脖子都是收紧的,像个包子,拉起延伸的线条。另外他对于比较好的学生强调要走出每一步的后半步,同样是把自己悠上去的。不过这已经超出我现在的水平了,能找到向下压的感觉,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好,有了向下压的感觉之后,要找悠的感觉。周日在工会扫荡,最后和shuqian跳Waltz时她说我不够柔,2-3感觉是弹起来的,而不是悠起来的。可能我过分关注往下压的感觉以及蓄力,却没有注意如何释放蓄积的力量,结果释放太猛,感觉是“弹”起来,记住“钟摆”的比喻,有力量同时又柔,这才是合理地使用蓄积的力量。我感到这已经不是哪一个部分的力量了,而是整个身体的感觉。学舞就应当时这样:先还原到细节,然后综合到整体;再在细节上精致化,然后再综合感受整体……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有一个是swing的感觉,hurricane说我已经有一些swing的感觉了,我感觉也有一些,不过还是有用腰去转动身体的感觉,但应该用踝。说明我的脚踝还不够灵活,或不够有力量。这个需要以后继续练习。还有胯的感觉。谭老师总是说通过提胯来抬脚落脚,这个感觉还比较微妙。至于铜牌套路,我觉得画形不难,但写意就见功力了。所以我在总结中从来不写什么步子该怎么走之类,因为我确实感到谭老师所说的:能把前六步走好,之后就很顺利了。确实,功夫在于前六步。套路中的spin … Read More
非永久居民(包括我们我们F-1学生在内)不可办理驾照,并被认为是影响本州交通安全的隐患。冰天雪地,美国人没事可干,搞点幽默的事情。今天又收到了本 校最大的国际学生社区、全美做大的中国留学生会给校长写的联名信,并得到了后者的大力支持,向州政府指出这个默幽得有点远了。继续密切关注此默。
注意,此文非科教散文,亚马逊指amazon.com亚马逊有个A-Z Garuantee,是其客户利益保障服务,交易出了什么问题,去提交一下,很快就解决。我有一次买书,买第一卷的结果寄来第二卷的,供货商只有邮箱可以交流,发了近十封,没有回音,无奈只好去A-Z complain,不料第二天亚马逊就回信说可以立刻给我退钱,第三天钱就到账了!!神奇的是,由于一直没有得到供货商的直接回复,我连退还书寄到哪里都不知道,以至于钱退到了,书还躺在那。还有一次买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是免费的,但是是先付65刀然后寄相关资料rebate的那种,寄去后得到回信,说返款需要的商品标签没有寄到,我打电话到卡巴斯基,客服是永远的忙碌,无奈又去A-Z Complain,又被震撼了一下:第二天回信说退款,第三天钱到账……这样一来,我在亚马逊上买东西就放心了。不过,难道亚马逊就这么相信客户,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大的空子?比如我的那本书,不知道怎么处理……
近来的一些事情,就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充满浪漫与梦幻感了。似乎寒假是一个转折点,之后,生活百味的另一面开始呈现出来,让快乐地有些单调的旋律,有些调剂。这些事似乎都与国标队有关。开学紧接而来的是校国标舞队的选拔,寒假前找我搭档但没有见面的Lara是以前C队的队员(本校国标队分A,B,C,preC四个队),可能与舞伴性格不合,散伙;听说我有经验,就找了我。开学就是选拔比赛,短短一周的磨合,加之我没有拉丁基础,最后进了C队,舞伴对此心有不平,因为她是极其好胜的女孩,而且也有进B队的能力,便让我颇为愧疚。就舞蹈基础和悟性,Lara是无可挑剔的,从小三岁开始练芭蕾、古典舞、现代舞、爵士舞、霹雳舞;现在是校 hiphop表演主力;这些使其在舞蹈上的功力与灵性远胜于常人;不过或许正是惯于独舞表现,其拉丁水平远在摩登之上,似乎这影响我们搭档;但另一方面,这又使得我们可以在两种舞上互相指教,取长补短。性格方面,虽然舞伴性格好胜,却也善解人意,待人友好热情,比较合得来,算是非常难得的舞伴。而且她为人正直坚强,自己贷款念本科,生活费也是自己打工所得,用她的话说,这样更能respect value国标队的老师水平很高,来自国标舞的故乡英国。据说他们曾经是黑池有名的选手,后来也给黑池做过评委,后来到了密歇根大学指导国标舞队,这使得我们学校每年都是全国大学生国标舞比赛的团体冠军。这里国标队的体制是非常系统且充满激励机制的,队员进步很快,竞争力都很强,氛围很好。就我所在的C队的课为例,C队一共七队选手,老师记住每个队员的名字,要求每次上课必须按时到,否则必须提前请假;课上有时手把手地教导,或者把一对拆开,男老师带女生,女老师带男生,这样的言传身教使得课程非常有效;而且也让学生感到进步的压力与动力。不过我舞伴总私下和我抱怨老师对她太严且苛刻,甚至当她的面说她让他们感到失望云云,不知是否确凿;不过我感到两位老师对我还是很好的。另一个发现就是自己对标准舞的爱好,似乎限于“标准”;让我在酒吧里随着音乐瞎蹦,我就感到无比别扭难受。我需要有一个标准,引领我去跟从与实现,国标于我的魅力,就是这标准中蕴含的艺术。或许以后层次高了会有自己的发展与创新?似乎现在远不是。另外一件事让国标队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就是一个以前的副主席,现任副主席的哥哥,前不久过世,似乎是自杀,原因不明。这让我的舞伴很受刺激,给原本就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她更蒙上了不快乐的阴影,似乎生活的重担和阴霾一下子压在了她身上;她的这种情绪也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还有就是这学期修的弦论,确实比较难,至少目前是对这个新的模型很不熟悉。另一方面,弦论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大统一模型,尽管其建构还不完善。这让我也很是兴奋;或许这种兴奋会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被消磨吧。生活啊,五味杂呈,渐渐向我铺开了。
博士生资格考试,今日经典物理卷出分,满分100,我考了96分,好像没有更高的了。50分是通过线,一年级学生大都通过了,互相祝贺,激动不已,欢天喜地,举系欢庆。办公室同事A得了56,叫嚣要办pass party;同事B得了72,挨个像家人恋人打电话报喜;同事C在office hour里竟多工作了半个小时,临走对我回眸一笑,说今天不知为何这么兴奋;同事D坐在我身后,不停地说今天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同学E问我通过没,我说通过了,他说打算怎么祝贺阿,我说这有什么好祝贺的……其实一直没有敢把我的成绩告诉他们,怕把他们吓坏了。所以憋得慌,在这里把分数说出来,终于舒服多了……
这不是大爆炸理论,而是一部新美剧,讲四个性格迥异却都为物理痴迷的研究生和一个美女邻居的琐事,逗阿逗……现在放第一季,土豆上看的英文字幕版,语速超快,很多书面语,不看字幕相当困难。台词:-我和她的孩子一定既聪明又漂亮!-更不用说想象力了。
第一学期,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分别是A+,A+,A,相当满意。其实本来没有期待太多,因为都是学过的内容,所以没有花什么精力;不过看到研究生的第一批课程的成绩,还是有点兴奋的。统计物理没有得A+,当然很大部分是因为我不认真对待作业。平时作业都是有点敷衍了事,书写也零乱不规范,不过自己对材料是比较熟悉,只是比较懒……所以作业的得分都比较低。想起国内老田的量子物理,期末考试占所有成绩,平时作业只有在你稍低于不及格线时拉你一把,我觉得这比较合适,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需要大量的操练的。不过觉得统计是一门有趣的课程,风格不同于其他两门,甚至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并不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而是类似专题课程,假设你对体系比较熟悉了,然后在各个地方锦上添花,以及一些前沿的模型和想法,非常有意思。虽然这种授课方式郁闷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学统计物理的,不过我比较喜欢。这门课是一门很“物理的”课,总是定性地描述很多东西,而我感觉还是更喜欢“数学的”理论,感觉更踏实。真实的物理理论就是这两者间的张力,数学的固然很美,不过还是要源于并归于物理。不过自从我根深蒂固地把物理的本质认识为远非探索自然规律的行为,而是一种思维构建的活动(甚至游戏),这种区别就不那么扰人了。操练这种事情,帮助你更好地熟悉材料,有时候会有质的变化的,不过进了北大后就不怎么操练了,所以材料不怎么熟悉……明显的感觉就是准备博士生资格考试,经典物理的部分很熟,信手拈来,都是高中竞赛操练的结果;近代物理部分就有点发虚,虽然材料都会,但做起来就不那么顺手了。下学期修弦论了!!!多么紧张刺激阿!寒假的功课,就是把我懂的到弦论需要的知识之间的空间补上,好大的空间……
看到耶鲁教授对北大学生剽窃论文习以为常而失望一信,恰好我做助教班上也有一起作弊事件,看看密歇根大学是怎么处理这种“严重的失德行为”:这是一门一学分的实验课,其中有30%的成绩在于一篇完整正式实验报告;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助教开会时老师说我们有软件会把学生的实验报告与以往学期的报告自动对比审查剽窃行为(对比几个学期以前的不得而知),本以为是让我们吓唬小孩的,不料我班上一个学生就被查出抄袭两个学期前一份实验报告,有两段重复率很高,被判定剽窃。这在北大似乎习以为常了;但在这里可是“严重的失德行为”会有相关领导亲自谈话;尤其在信用记录某种程度上标定一个人的价值时,这一笔不良记录影响深远。今天收到了相关领导转发给我的信,关于最终处理:1,在成绩单等学籍证明上保留作弊不良记录一学年;(就是刻金印)2,完成二十小时社区义务劳动,并认识到这与获得学分无关。(简言之,劳动改造)3,任课老师(就是我)可以给判定任何成绩。4,如再犯,视情节可暂停学籍甚至开除出校。“Finally, as I said in our conversation, my goal is for you to have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here at Michigan, educationally and otherwise. My hope is that you learn from your mistake and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focus your energies on achieving your educational goals. ”
经典的苏联政治笑话 转自校内网王梦婕的日志 1.亚历山大、凯撤、拿破仑做为贵宾,参加红场阅兵。 ——我要是有苏联的坦克,我将是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说。 ——我要是有苏联的飞机,我将征服全世界!凯撤说。 ——我要是有真理报,世界现在也不会知道滑铁卢!拿破仑说。 2.在苏共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勃列日涅夫作报告,他问:"我们这里有没有敌人?"一个人回答:"有一个,他坐在第四排第十八号位子上。"勃问:"为什么他是敌人?"回答:"liening说过敌人是不会打瞌睡的,我发现全场只有他一个人没有打瞌睡!" 3.在集体农庄党的会议上将研究两个问题:建造木棚和建设gczy。在没有木板的情 况下,直接研究第二个问题。 4."苏联和英国的童话传说有什么不同?""英国童话的开头通常是:’很久很久以前。。。。’而我们的则是;’不远了,不远了。。。。’ 5.斯大林做报告说:……gczy已经出现在苏联的地平线上了……老工人不知道什么是地平线,回家后问儿子,儿子说:地平线就是能看到却永远走不到的一条线。 6."同志,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意见吗?"党支书问道。 "对,我是有意见,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见!" 7.话说勃 列 日涅夫同志当上苏总书记之后,将在乡下的老母亲接到了莫斯科。老太太来了以后,勃 列 日涅夫得意洋洋地向老妈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豪华别墅、高级汽车、名贵家具等等,展示完了后,他问老太太这一切如何?老太太说:"儿子啊,这一切都很好,但是,party来了你怎么办? 8.两个中学同学相遇然后寒暄 "您现在在哪工作" "中学老师.您呢?""克格勃""啊,您在克格勃具体干什么?""我们负责揪出那些对国家不满的家伙""您的意思是….还有人比较满意?""这些人不归我们管.管他们的是纪 委" 9.工人说:我们已经是gczy了,有人问:为什么?工人说:我们实现了各尽所能,各取所 需的分配原则.什么????那人又问,工人说:你没见我们的领导各取所需,工人各尽所能! 10."在苏联是否可以存在两党制?""不,不可能,因为我们养不起。" 11.——什么在苏联是最常见的? ——暂时的困难。 12.——苏联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 ——成功地克服了在其它社会制度里不会存在的困难。 13.苏联时期莫斯科卢比扬卡(克格勃总部)大楼外。 一个愁眉苦脸的男子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肥皂没有,电池没有,袜子也没有。。。。。。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看起来象是便衣的人小声对他说:公民同志,您要是再这样诋毁我们伟大的shzy国家,我就要拿手枪把敲你的脑袋了!那个男子看看便衣警察,继续自言自语:看看,连子弹也没有。。。。。。 14.在调查表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执行总路线时你动摇过吗? 拉宾诺维奇回答道:"我和总路线一起动摇。" 15.——拉宾诺维奇,你经常读报纸吗? ——当然,要不我怎么知道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16.——gczy还有会货币吗? ——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者说会有,中国的教条主义者说没有,我们是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 17.伊万看电视,是列昂尼德同志在演讲。伊万觉得无聊,换了一个,还是列昂尼德同志在演讲,又换一个,还是他。伊万 一连拨了几十个台,最后累了,准备关电视。这时候电视画面变成了KGB的尤里同志,怒气冲冲地叫:"你再敢换?再敢换?再换判你10年大牢!" 18.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苏联人谈话.美国人:我敢在白宫外面大喊,里根下台,你敢吗?苏联人:有什么不敢的?说完,苏联人走到克里姆林宫外大喊:"里根下台!" 19.拉宾诺维奇到资本主义国家出差,在那里,他给单位拍了一个电报:"我选择了自由。" 这事发生后,单位马上召集了党代会谴责拉宾诺维奇,并要做出组织结论。在会议中间,拉宾诺维奇突然走进了会场!全场哑然。 拉宾诺维奇说道:"我非常感兴趣,你们是怎样理解自由的。" 20.——苏联人第六感的什么方面最发达? ——高度的满足感。 21.——为什么我们执行总路线那么慢 ? ——因为每次党代会转的弯太大。 22.二战结束后一个波兰农村老太看到街上贴着的照片就说像自己的外甥 别人训斥她:瞎说什么,这是斯大林同志 老太:他是干什么的? 答:他赶跑了纳粹 老太急切地问:他能不能把俄国人也赶跑啊 23.一老者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随高呼救命! 两警察闻之,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 老者情急生智,随又高呼"打倒勃 列 日涅夫"!两警察闻之大惊,随急速跳入河中,将老者拖上岸来铐之。 24.在苏联的一次大会上,主持人突然说:下面请认为shzy好的同志坐到会场的左 边,认为资本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右边。大部分人坐到了左边,少数人坐到右边,只有一个人还坐在中间不动。 主持人:那位同志,你到底认为shzy好还是资本主义好? 回答:我 … Read More
本科生普通物理电磁学,监考是冲着30刀报酬去的。买了一套罗技2.1的小音箱,花了26刀(音箱17刀,运费9刀……),还买了一套25刀的剃头刀;心理有些不爽,于是想把钱挣回来。其实工作轻松地很,两个小时,主要坐着,考试发试卷偶尔溜达溜达,或回答学生对试卷不清楚的问题,或准许学生上厕所,最后收考卷……主要是边上有任课老师一直坐着,我只是个监考助理,就是不能看书,得看学生有没有举手的,有点意料之外。以前没有注意的一点,在考试时注意了,就是学生不时回头,这才发现这里的钟都是挂在教室后墙,老师轻松看到,掌握时间,学生要是着急下课,憋不住要看时间,就露馅了。还有一点很不错,考试不许带书,但是可以四张规定标准尺寸的卡片或等效的一张A4纸,上面抄写认为重要的公式。学生在考前和老师闲扯到此,老师说你在选择公式和抄的过程中自然就记住了。好办法,即不要求死记硬背许多的公式细节(或通过限制考试内容范围避免被反复公式),又很好地兼顾了熟悉公式的功能,而且让学生养成检索查找信息的习惯,可以借鉴。最后,全是选择题,考卷分三个版本,随即分发;其实内容一样,就是题目顺序和各题选项顺序(全是选择题)打乱,最后在答题卡上注明试卷版本。老师很酷,不时有学生交卷时握手表示感谢,有点嫉妒,因为我的实验课结课时就没有这个待遇;不过还是有学生写信感谢我,希望不是想讨好我-_-其他没什么了,没见什么美女,比较失望,倒是一个金发披肩的帅哥,很有型。
在北大的时候对其失望甚至厌恶,对于其浮躁的学风,似乎是对我一个无法挽回的伤害。和师弟在网上聊天,聊到了物理课,想起了老田,那清晰明了的授课,诙谐幽默的缎子,忍俊不禁。正好电脑里有讲课录音,有时光倒流的错觉,似乎又被扔到了理教那永远人满为患的量子力学教室。还听了哲学课的录音,吴老师自然哲学,听起来那么亲切、畅快,有无尽的思考和领悟。还有向先老师请教纯粹理性批判的疑难,那娓娓道来的思辨,让我感觉北大还是给我一种细腻的体贴,似乎是宣誓浮躁的学风永远无法占领的高地。在北大,哲学是我一直钟爱的领域,喜欢思维的震撼,理性的必然,仿佛心智也从中获取了力量而格外自信;似乎是一种困苦状态下思想的渴求;现在学风不浮躁了,思想生活安逸了,也没有多大动力去阅读思考哲学了;不知是不是一种解救,还是迷失?
1,一个露天雕塑公园,最喜欢农场再现和露天剧场2,Ann Arbor的秋天(大部分不是我拍的)3,Halloween4,我的室友们 精彩照片,尽在:http://picasaweb.google.com/zhaozhichen PS: Planning to buy a SONY T series DC
感恩节的来历还不甚清楚,不是因为没人跟我说过——办公室的同事和请我吃饭的主人都向我介绍过;只是不明白这纪念移民者的来历和现如今家人团聚、疯狂饕餮和购物的传统有何相干。不过不论如何,而且非常庆幸地,是能够在一个传统的美国人家里切切实实地过纯正的美国人的感恩节——幸福感回味至今。 号召当地家庭邀请国际学生共度感恩节,是当地一个国际住户机构组织的活动。早早地报名,女主人Debbie和我联系,周三晚上下班后直接从底特律来接我和另一个土耳其的学生,也是本校第一年博士生。当晚下雨,路不好走,不过一路上的聊天熟悉扫除了雨天的烦闷。女主人和丈夫离婚,和女儿住在一起,是邻近安娜堡的另一个小镇。她在通用汽车底特律总部负责人力资源,本地人,以前在东京工作过几年,后来回国辗转最后在底特律,不过都是在通用汽车。她的儿子在上海交大做项目,而且她本人也在土耳其住过,所以对我们这两个国际学生的家乡相当熟悉,真是有缘。女主人是个温文尔雅,沉静规矩的主妇——其职业性格当然无从观察,不过从生活习性可略窥一二。辗转抵达家中,真是惊叹住处之大及豪华。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屋中放着各种中国传统工艺品:国画,金山农画,大幅帝王将相肖像,香樟立柜,中国古锁,中国结,小兵马俑,蓝印瓷器,还有各式叫不上名的……可以说比我在国内家庭中见过的工艺品还多。这些摆置,使得住处连同女主人,都充满了浓郁的东方特色。当然,屋里还有世界各地的工艺品,仅仅一个餐厅,就有意大利的餐桌,日本的立柜,中国的矮柜,埃及的地毯;柜中更是各种传统工艺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土耳其朋友Ceglar送了两件土耳其的手工艺品,我送了一盒国内带来的茶叶,相形见拙。 女儿还在学校没有回来,家中只有一只小猫迎接我们。Debbie忙了一天,晚餐只是简单了做了些意大利面,餐桌上点三支蜡烛,颇为温馨。Debbie早上五点就出门,看得出满脸困意,不过还是与我们聊了很久。她说话慢条斯理,可能是其习惯,也可能是照顾我们国际学生,总之理解起来没有困难,因此很踏实地交流。聊了我们各自的家庭,聊了各地的风情,自然聊了她的家庭。我关心的,是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是不是迁徙各处漂泊不定,是不是家庭联系淡薄,是不是小家庭为主,少照顾上了年纪的长辈?回答是否定的,至少在Debbie看来,美国人大部分相当保守,相当重视家庭,联系很强;同时,她也说到,恐怕比不上中国,至少中国农村。不过,她的家庭的例子是让我惊叹的,大家庭都住在密歇根,而且大都从小在这里长大,即使迁徙也不远离,甚至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和她守寡的母亲住在一起照顾她,没有结婚。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也都是大家庭的聚会;Debbie是天主教信徒,不主张控制生育,家庭很大,有七个兄弟姐妹,带上爱人小孩,尽管每次不能聚齐,也是不小的规模。第二天下午到她一个哥哥经营的保龄球馆包场打球,据说是大家庭连续了十五年的感恩节传统了,深为羡慕。总之,Debbie眼中的美国人的保守让我感到温馨,或许年轻一代更有闯荡的魄力,不过如果能在大家庭中安度晚年,真是尽享天伦之乐。 Debbie让我和Ceglar一人主客卧,一人住他儿子的卧室,我考虑到自己是客人,坚持两人一起住客卧,反正有两张床,就不好扰乱主人房间。或许是房间大,或许是天冷,当晚有些着凉。不过第二天还是睡得很晚,几乎是被白天的亮光照醒的。出奇地亮,透过窗外,银装素裹,竟是今冬第一场雪,在这感恩节里,更让人欣喜。洁白的世界,干净甚至安静,宛如童话的世界。别墅临着一片湖,时而阳光透过乌云,湖就充满了灵性。Debbie有一艘游艇,夏日和朋友在湖上聚餐,真是惬意。感恩节晚餐是在Debbie的妹妹家,自己需要准备一些菜和甜点带去。Debbie翻出一堆剪报,竟是报纸上剪下来的recipe,做甜点的菜谱。Debbie说她不爱看电视,不爱上网,闲暇的爱好就是看报,听广播,或跑步游泳等运动;我便感受其如何诠释“保守”。问及大家如何度周末,我做菜、上舞蹈课和看电影;Ceglar作为工程学院的学生,工作压力很大,周末也不消停;Debbie一般运动,或参加一些小型的比较安静的party,或拜访朋友。女儿早上回来,或许是前晚party太晚,洗了澡上楼睡了。我和更晚起的Ceglar就帮着Debbie下厨。Debbie看来对做菜颇有兴趣,但技艺不精,做甜点不是凭着经验,而是严格地按照食谱的量。做了蛋糕、蓝莓派、色拉、三文鱼、菠菜馅薄饼和蘑菇炒花椰菜。最后一道菜是我炒的,据说反响还不错,Debbie得意地在家人面前夸耀:Zhichen在里面放了糖!好像是一道秘诀,殊不知我家里烧菜几乎都放糖。下厨中自然是轻松地聊天,谈了她的旅行见闻,和土耳其的许多风俗、宗教之类。 下午,出发去保龄球馆。这是我第一次bowl,居然发挥还不错,第一轮在四个小孩中获胜。Debbie四处向亲戚介绍我们俩,还告诉我们怎么选鞋、选球,怎么玩之类,基本上一直在我们边上,让我们颇为受宠。她的亲戚们也都非常热情好客,打了一个好球,为我们欢呼祝贺,还专门跑到我们的球道告诉我们技巧和规范,真是享受贵宾待遇。小孩们真多,而且非常可爱;尤其是小男孩will和小女孩semanda,还有晚上认识的小男孩jillian,特别能说,说到我是从地球的另一半来的,他就不停地问我关于地球是平的还是圆的问题,还说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脚下的人就是头向下站的,这多奇怪啊,而且怎么不掉下去呢?然后还一个劲地向我描述他生日时和小朋友们在家里的游泳池玩的欢快场景。 前往Debbie的妹妹家,也就是晚餐之地。柔和的灯光,摇曳的烛光,窗外宁静的雪景,亲人随意的问候交谈和孩子畅快地打闹,就是我想象中的感恩节了。席前,Debbie的母亲,一个活泼可爱的外婆,向全家简短致词欢迎我们这两位新来的客人,充满对上帝的感恩,感激这美好的团聚与幸福,感激这美好的晚餐与温暖,于是全家一起祷告,Amen. 看着烛光和孩子的嬉戏,想家,想念过年的温暖。美国人吃饭与中国人不同的,不是大圆桌;分三个长桌,食物摆在房间的一角,自己拿餐盘去领。感恩节的传统食品算是到齐了,火鸡很嫩很香,不过没有鸡肉那么细腻有味道。放在火鸡肚子里一块做的stuffing倒是很有味道,有点像八宝鸭肚子里的糯米,不过是用面包做的。种类太多了,根本吃不过来。熏肉很好吃,吃了很多。席间Debbie怕我们受冷落,还特意坐在我们边上,其实亲戚们都对我们非常热情了,与一个在UMich上本科的小伙子聊了不少。饭后的甜点,南挂派自然是主角;还有外婆招牌苹果派;各家都带了甜点,竟有七、八种,吃不过来…… 席终人散,好几个亲戚与我们握手、拥抱相别。外婆最激动,一个劲地说我们能够加入他们的家庭聚会真是amazing,欢迎我们以后能常去玩。这种温暖,让人融化。 Debbie和女儿送我们回家,一路上放着轻松的音乐,真让人不愿离开这美好的时光。生活中有些经历是梦幻般的世外桃源,是最最宝贵和美丽的,这便增加了一回。 (照片 https://www.amazon.com/clouddrive/share/03JWVEsikczhQojjNw7FOKhboKZO5k4uJFUxe4xTs2m)
每年11月的Ohio Star Ball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国标舞比赛,分各个分赛,上至专业的chanpiamship,下到业余的老年场、小孩场等;还有社交舞比赛、国标舞比赛;我们自然是参加大学生比赛。不过个人感觉美国的情况可能不同于中国,很多专业选手可能并不是从小科班出身;而是大学生半路出家的;不是很清楚。不过不论如何,大学生的水平真是非常高,我们共7个级别:newcommer;bronze;silver;golden;novice;pre-chanpiam;chanpiam。打断一下刚才和朋友聊天,谈起小小舞池真是美国人人生舞台的缩影。设各个级别、层次的比赛,可以说是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舞者。每个人都有展现的舞台,这里不为你的技术与水平,而为你的激情与自信喝彩。就像美国人,为个性而喝彩。这个比赛可以说是美国人最大的国标舞社交舞爱好者的节日,从晚上自由舞会的水平就可以略窥一二;自由舞会上我在几乎没跳,都在欣赏他们的精彩舞姿。不过大学生比赛并没有吸引所有高水平的学校参加,比如MIT就没有派国标队来。我们学校是连续两年团体冠军,今年更是拥有最庞大的队伍(共将近1000人参赛,我们学校占了90人)。而且我们学校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各个类别,各个级别,决赛都有一半弱的选手来自UMich由于本校男生紧缺,所以我带两个女生参赛。后来和队友交流,得知有两个女生的舞伴最后临时退出比赛,很鄙视某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女生不想错过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是来了。想想看到场上大家尽情地展现,自己在场下站着,是什么滋味。这种滋味是不好受的,我就看到比牛仔的时候评委站在边上不自觉地踩着节拍。我们学校国标队的两位教练都是评委,看来水平还是很高的,以前低估他们了。然而相反,我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这次带两个舞伴,分别参加newcommer和bronze级别的waltz,tango,quickstep,rumba,chacha,最好成绩是进了1/4决赛,最差成绩是bronze tango第一轮即淘汰,让我很费解。总的来说尽管玩得很开心,但成绩还是让我很不满意。总结起来,除了和舞伴练习较少缘故,自己的引带还是很成问题。还有基本功,也练习不够而显得不扎实,脚下功夫还是不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副主席三番五次教导我的,travel more,就是步子要大,尤其在低级别这么多人比赛,步幅大才显得出来。当然步子大小应当是与功力成正比的,不过还是应当适当追求。步子不够大的另一个因素当然是舞伴,而且自己的引带还是比较成问题;以前都是自己练得较多,引带的能力与意识就欠缺。第二天晚上在自由舞会上,趁着去得早音乐还没放和一个队友比划了一下华尔兹基本步,放音乐的DJ从控制台上走下来问我们是不是UMich来的,还问我最喜欢什么舞,我说摩登都喜欢,后来他就开始纠正我的引带,说我右腕和女生左肩胛骨的连接不够结实,过于松散,相对架型就不够稳固。我以前一直以腰腹相接处作为引带信息的首要点,就没有关注着点;DJ说是这样,但肩下的连接传递背脊的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带我,我感受了一下,真的能切实地感受到背脊的力量通过这点传递给我,使得架型是个很强的整体。他又说架型又不能僵,要oily,还提到了Luca的理论。他提到的腰腹的连接,我在被他引带的时候感受不明显;但他带舞伴的时候比划了。后来舞伴说找不到我和她的腰腹相接,还说之所以DJ能带,是因为他肚子太大了……这点可以说是此行一个很大的技术收获,首先让我感受到背脊的力量,不仅驱动自己,还构造一个强健的架型,通过手的连接传递给舞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所以我想我以前的引带都不够结实,因为不够清晰吧。另一个感受就是发现自己真的需要在实践中领会引带的奥妙,不仅要自己练基本功,要参加比赛,和舞伴的默契,引带的技巧,是需要实践中领会的。再有么,就是惊讶一个DJ竟然懂这么多,真是藏龙卧虎之地阿……还有一个技术收获来自P老大。周五傍晚出发,坐队友的车约3.5小时到达旅馆,安顿行李后就去赛场。得知当时正好是专业选手的决赛和表演,正好有赠票,就去看了。看了几场拉丁和一场摩登1/4决赛,后来就是没完没了的发言,就懒得看下去,走去踩场地了。其实因该再看下去,还会有摩登的决赛和表演赛,可惜了。不过如果看下去,就不会在踩场的时候碰到P老大了。遇到P老大是多么激动啊!当时他正在和队友练习,然后就跑来和我hug,真是,他乡遇故知。P老大虽然到美国比我晚,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赛了。他这次参加Silver和Bronze的摩登,后来就和我在Bronze里同场竞技了。美国这里都是拉摩兼修的,P老大说他不修拉丁,只带舞伴比摩登;不过他也鼓励我都修,第二天我在比拉丁时P老大喊我的号加油,让我颇增动力,呵呵。和P老大聊了不少,关于学习跳舞之类,还抓了他请教了颇为困扰的扭动练习的重心问题,大概明白了一写要领,有了练习的指导。拿手机和P老大合影。踩完场地,路过看到自由舞会,就进去瞧瞧,舞会没开始,正是几对专业选手在准备拉丁,5个舞都练了,那个炫阿!!!真是一种贯穿全场,要把房间撑爆的气势,看得我眼睛直勾勾地,快流口水了……第二天的自由舞会前看到一对练维也纳,也是,唉,只有流口水的份。第二天早早起来,上午比American Smooth,就是舞厅慢三之类。我当然不擅长什么舞厅舞,就算和舞伴为第二天的摩登热身,就拿基本步跳了,结果可想而知。下午国标拉丁,我是个新土豆,不过感觉还不错。回忆版上的虫子教导我的,力量来自脚下,场边竟然找到了一点脚下力量传递到胯的感觉,相当兴奋。我现在遇到比赛也不紧张了,所以发挥还算相当自如,感觉还不错,rumba竟然进了1/4决赛,真是惊喜。chacha就不行了,还是脚踝力量不够,踩不出chachacha的那个感觉。觉得rumba比chacha容易,就好像认为waltz比quickstep容易,说明我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不过还是增长了不少信心,感觉窥到了一些奥妙,有了前进的方向,比较高兴。当晚又去看专业的决赛,还有表演赛,就是情节性的表演。大部分表演赛都不遵循精确地套路,而是表演成分为主。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拉丁选手模仿变形金刚(用的也是变形金刚的曲子),穿着盔甲似的金属衣,动作顿挫中又尽显拉丁韵味,真是很佩服他们的创意和出神入化的表演。跳完后全场起立,经久不息的掌声;最后也获得了表演赛冠军。网上没有找到视频,恰好找到了去年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机器人舞,这次是摩登,也让人叫绝,可以看一下:http://youtube.com/watch?v=SE-nH0G6t0Y第二天上午没比赛,睡到很晚;下午摩登,是我的主要项目,不过发现自己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或说低估了大家的水平。以前以为美国人摩登不怎样,看来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学校的选手,都是拉摩兼修的,而且水平也都非常高,而且让人惊讶的是都进步飞快,副主席学舞两年就摩登和拉丁都参加golden甚至novice的级别,真是很佩服。他也是场上气氛地调动者,他在场边上,UMich的声势总是最浩大的。比赛中还有fun dance,就是一些趣味性的舞,或者说不纳入正式比赛项目的,比如salsa, swing, ATango, polka等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们队的两个男生跳ATango,那叫一个出神入化!!尽显AT风情,真是超越了我语言的表述能力;最后获第二名。还有一个拉丁的fun dance,另一个学校的两个男生,那个跳女步的真是惟妙惟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阿!!场下遇到POP的舞伴,我把版衫和从版上ftp下的教学资料通过她转交。她向我抱怨POP同学兴趣广泛,当下正在学校帮忙组织中国留学生会的卡拉OK比赛,没能来。说应该向我学习,一心一意发展国标爱好,还说让我给POP做做思想工作。打算今晚和POP同学通电话,描述比赛的激动人心,以图让他重回赛场。比赛结束,没赶上大家的最后留影,早早地搭队友的车回去了。当晚躺在床上,电影般浮现的还是从练习到比赛的种种场景与心情,激动与失落,以及新的信心与激情,会让我的国标之路坚实地走下去的。最后还是要感谢两位舞伴,中国的Lili和新加坡的Lihui。练习基本上是在宣扬海宫体系,所以真正练习套路的比较少,也是最后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不过我们都很高兴,因为我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传播出去,希望与大家分享。后来还有不少队友向我请教,希望以后与我一同练习。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知道地比会的多(如果知道的是正确的话),还是练习不够。我的舞伴都很nice,练习中我有时后着急甚至有点脾气,她们都承受下来。最后还安慰我,说是因为她们的缘故没能让我走得更远。我说,真正的快乐已经在比赛之前,在练习的过程中就获得了。还有一个队友,在看golden比赛时感慨说自己永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我说只要努力练习,不断从中获得乐趣,就能走得远。另一个队友向我抱怨后悔比赛中哪里没有做好,我也安慰说进了决赛,也就是多一次上场show的机会,结果并没有什么,你看我什么奖也没有拿,不也是乐呵呵地继续学舞,继续have fun么?!
今天我带的本科生实验班的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课下问我是不是晚交作业是不是会扣分,其实我个人是反对以扣分形式对待持交作业的,因为尽管持交,各人有各 人的理由,这里的学生都很勤奋,很少有因为懒散而持交的,所以我一般尽量宽容(有一次宽容得上头找我谈话了……)不过还是希望不要给学生养成懒散习惯的可 能性,所以还是表现地比较严肃,说会扣分。这个孩子平时非常认真勤奋,实验报告更是清晰明了,就像标准字体一样,评判真是享受。回来后收到她的道歉信,情 真意切,说最近父亲高烧不退已两周,医生也说不清什么病;母亲患关节炎,照顾父亲也精疲力竭,所以她回去帮助打理家务并照顾母亲,所以实在不能按时完成作 业(而且事实上课后很快就补上了)。信中说到她认为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希望我不要因为此事而take it personal,因为这实在不是其个人作风。看到这里我很感动,尽管称赞我可能有恭维成分,但我想如此情真意切地道歉,表达了对我这个助教的尊 重,也含有对我的工作的一份认可;所以愈加感到对这些孩子的责任。尽管这只是一学分的课,但我感到许多孩子还是非常重视、认真,而且我在课上课下,也是着 着实实地帮助了他们不少。这个班是我在这里带的第一个班,也算教学生涯的真正开始;大半个学期下来,也真是非常有感情的。似乎自己从陌生、惶恐、紧张甚至 消极逃避;到渐渐熟悉、自如、轻松积极,伴随着的人们也同时深深印在了记忆里,于是这第一个班的学生,也就成了记忆里的一座碑。安娜堡人民的纯朴善良、谦 逊友善,让我每天都收获着沉甸甸的满足,想这真是求学之外,赐予我生命的意外的美丽。人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真有如世外桃源般;国内无法自拔的浮躁,在 这里是无迹可寻,有如脱离苦海之快感,豪不夸张。人们简单地刻苦,简单地享受,简单地忧伤,简单地满足,生活就在简单中实现了美的真谛。
今天是万圣节,美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这里,才算是比较正统地过了一把。在 国内,但凡这种洋人过的节日,都要凑个热闹,只为找个借口吃顿饭,所以也分不清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之区别与意义。感恩节,大概有借故互诉衷肠,表达感 激之情云云,我也曾借着俺们元培组织的写感谢小条之东风表白了一下(几十下)。不过想纯粹是找个借口罢了,美国人的感恩节,大概是不会这么过。美 国人的感恩节怎么过呢?口说无凭,只有真正过了才知道。应邀去一个美国人的家里过感恩节,住一晚上,吃感恩节晚餐,虽然没有全程陪同,但想应该是非常纯正 的,毕竟在人家家里,所以还是非常期待。和办公室的美国同事聊起,他说感恩节是纪念第一批土著的,后来演化为一家聚在一起,吃turkey, apple pie,总之是吃很多东西,放开了吃……感恩节没到,也就不做过多猜测。今天万圣节,倒是着实体会一把。上周末是万圣节周末,周五参 加中国留学生组织的万圣节晚会。本科生居多,都是ABC,于是也少了拘谨,着装也颇为惹眼。我也是个比较喜欢在公众场合show的人(但不狂热),于是稍 有后悔没有准备custome,想下回从国内带些中国特色的服装,比如长衫,比如中山装,比如新四军装等等……今天系里组织party,不过一看系里 dress up的不多,想也就是找个借口聚会聊天,又赶着回去做饭和招待小区的小孩,就没去。一个同事浓妆艳抹,穿着很长的裙子,就是走路要提着裙子的那种,问她去 party吧?答曰不一定为了party,就是这一天,即使上课要也穿。问办公室同事,为何街上几乎没有着装的,说down town会多一些。想我们这个年纪是有些尴尬的吧,halloween这样的节日大概是给小孩trick or treat(就是讨糖吃),或公主,或超人,或蜘蛛侠,或小魔女……小孩的天下,小孩实现幻想的舞台。在往上,就是小孩的家长,看着满大街跑的孩子,是无 比幸福的。大一些的,十三四岁,会抓着儿童的尾巴,稍显尴尬地讨糖吃;要么赶着年轻的头,依然组织参加各种聚会,确没有那份自主与成熟,想也是尴尬的年 龄。到了大学,是正疯狂的年岁,永远是聚会的生力军。在往上,向我们这种研究生,讨糖怕是不可能了,着装,也不会穿超人兔美女;但依然是怀念那份幻想的, 依然怀念那份梦幻的舞台,不过渐显慨叹了。
今天找了一个搞理论的老师聊聊,了解他们工作的内容和进展,主要其实是表达一下我的“意思”。在中国,这个“意思”最要紧了。不管是大意思还是小意思,意 思意思,意思到了就行,你要是不领会其中的意思,就太不够意思了。所以今天就意思意思。这个老师搞弦论的,我就比较喜欢玄的东西,所以看来这个玄论很适合 我……这位仁兄一脸华裔相,还有中国人的姓;从加州理工本科毕业,普林斯顿或硕士和博士,这学历看得我口水哗哗的……现在教我们电动力学,用的 Jackson的书,算是标准配置。仁兄上课条理清晰,从不出错,对内容了如指掌,各种边界条件的格林公式和勒让德展开、球协展开都信手拈来;回答学生的 问题,几乎不用思考,而且一针见血,真是让小生佩服地五体投地。所以从上仁兄的课就觉得此人super cool,跟着做研究也肯定很享受。今 天一进屋,仁兄递来期中考试考卷,说我是班上最高分,让我激动一小阵,但又不敢喜形于色,那是相当憋……一看99分,就计算中一个系数差了2pai,要不 满贯了,小不爽……不过可以了,至少这个最高分考得是时候,应了中国古话“赶巧不赶早”。于是么,说话有点底气了……谨遵辅导员的教诲,永远不要试图炫耀 自己,而表达自己多么愿意学习;于是不说自己上了多少课,了解什么什么,只是认真听,并不时提点问题表示没有走神……讲了很多黑洞的东西,各种维度,大概 以后要和这家伙干上;不过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课题。总之,实际的建议就是先修必要的课(主要是量子场论),然后参加他们的seminar,常凑过去聊 聊,表示自己的兴趣。想这点我和很多中国人一样,还是不善交流,自己闷学闷想,不交流,不问。不过来了这里后已经好了很多了,经常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讨论。 本来担心课太多,没赶修量子场论的课,现在后悔了,虽说在听,但感觉是不同的。这学期还要听广义相对论;然后下学期除了原打算修的量子力学2,电动力学 2,粒子物理,还想修弦论(这课两年开一次,过了这村,下个店就太远了),然后继续听量子场论2和广义相对论2——天啊,这么多!不过觉得还是可以的,搞 一搞。于是今天除了上的电动力学,还听了广义相对论和场论,真是,忙碌阿……我一看课表,这样工作日白天就是上课和助教,晚上有时间写作业,周末还是比较自由,这样挺好,不像原来尽听学过的东西,闲得慌。总之这个角色要开始从学生向研究者转换了,哼哼,俺以后可以自称theoretical physicist了!
刚才上完舞蹈课,在校车站上碰到两个系里同僚,都是一年新生,他们竟然都从办公室回来。周末也干活,我实在不能忍受。我虽然爱物理,但让我全天候地干,也是受不了的。想到自己喜欢的典型周末,或许该是这样的吧:—————周五晚上,参加华人基督教会的团契,感受一个截然不同(甚至不相容)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周六上午:睡个懒觉,起来后下厨,研究并实践一个新的菜(也可能是做过的)。中午:检验上午的实验成果(今天的糖醋小排非常失败>_<)下午:2:30-4:30中校区练功房练国标舞(最近主要和舞伴备赛下个月的Ohio公开赛) 4:30-6:30练功房接着上舞蹈课晚上:吃晚饭,看个电影或看国标舞视频或上网看别人的博客,随便转悠周日:供灵活安排,regularly看一些非教材类的思考类书籍周一:新一周开始罗!上课,写作业,讨论,助教,以后主要变为理论研究————–所 以想我这样没休息地干我是受不了的。车上和同僚之一(日本学生)和另一个同僚(住在纽约的有标准中国名字和中国人长相的女生)聊,我在后面听舞曲。后来凑 上去听他们在聊什么这么高兴,Kentaro(日本学生)说是Something about MIT,我当即吐血……我转而问他,你的兴趣是什么?他愣了一愣,说喜欢看赛马。不过说来学术确实要抓紧了,最近有点懒散。旁听的量子场论,光听是不行的,要计算,要做作业,要参加他们的讨论,要进入这个学习圈子。另外得知还有广义相对论的课,倒是打算再旁听一下的。然 后找一个做弦论的老师谈谈,这位仁兄教电动力学,那叫一个思路清晰,了如指掌,从不出错。问他问题,回答起来毫不迟疑,有条有理,真是佩服;相比统计物理 的老师,思路太跳跃,上课速度跟不上他想的速度,导致常常无头绪。我好像更喜欢前者,虽然有人会说后者才是真正有创造力的研究者。昨天在教堂里和一位老先生谈基督教的信,谈了3个多小时,几乎要吵起来了。不过还是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总是去分析信徒的信对与否,而是去感受,去体验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所谓的从神获得的神性意义上的永生的生命。
是获得与神的某种亲近,从而获得神意义上的“生命”。因而,得救就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而是该范式规定的神性意义上的。当然了,信了,有所谓神性的生命,能得永生;不信,没有神性的生命,自然谈不上永生。
隔壁邻居Rarz家那两个小孩真是太太太太可爱了!每到晚饭时间,姐弟俩就不穿鞋在草地上撒跑,今天弟弟踩在玩具小车上,爬上了树,刚上去,另一个小男孩竟把车推走了!!弟弟不管,接着往上爬,后来好像觉得太高了,就下来了,那个小男孩又把小车推回来了。下来时候小鞋子从树的另一边掉下来(今天怎么穿鞋了?),捡起来,穿好,拍拍屁股,推着小男孩的车跑啊跑。外国小孩子就是漂亮,两个小孩看来是遗传了母亲的美丽。到周末,Rarz夫妇还会给孩子搭起一个小棚,或搭一个巨大的充气游乐场,他们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阿!每天晚上做饭,一边分享两个小精灵的快乐时光,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人们怀着巨大的痛苦把一个新的生命带到世界上,还不嫌劳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因为这小精灵就是你生命的延续,让你通过爱的寄托,使自己得到永生。
总觉得北大学风浮躁,在这里感觉愈加明显——因为在这里,容易静下心来,容易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似乎美帝国主义应该是浮躁的鼎盛似的,其实不然,至少在安娜堡这个安静祥和美丽富饶的小镇并不如此。美国的文明程度确实很高,并不单指经济和市政;美国人民崇尚自由、崇尚个性,以教育为例,不像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多元化内涵丰富的“教育”被曲解为对单一唯独排名的追求。即使在北大,仍潜在地以GPA为一个准则,衡量“牛”度。在这里,人们崇尚个性,崇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在物理系,读物理的美国学生,那真是喜欢物理,因为不像在中国,选择物理,可能因为理科好出国。而在美国,大家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读物理,和选择读经济、读机械、读人文一样,都是出于兴趣。这也是文明程度高的一个方面吧:就是人们普遍具有追求自己兴趣的权力与能力。另一点感受,就是在这里学习还是相当扎实的——平时作业,需要一丝不苟,不能马虎过关,而且平时作业占的比重相当大,量和难度都不小,学生们的生活就像是在赶作业中进行。而且美国学生确实相当刻苦,上课记笔记非常认真,但是总感觉他们缺少一种钻研的精神,想问题可能就是针对作业,不会自己去想一些比较本质艰深的问题。不过这也许只是个别现象,或者说没有表现出来。不过总的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是非常不错的,有逼迫感,但又不感到压力很大;或许我本来就不喜欢压力大的状态,于是也会去规避——毕竟自我选择的空间还是相当广阔的。本来觉得第一年都上北大上过的课,所以相当轻松;但前两天和一个同学谈,他说如果你要做理论方面的工作,就必须比别人高出一截。我打算做弦论方面的理论研究,是理论物理最艰深的领域之一。所以要好好学习旁听的量子场论,争取在这个层次上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我也渐渐感到,在高中竞赛中拥有的;北大四年所失去的并苦苦追寻的那种感觉,似乎已经回来了。另一个就是心态,enjoy!努力学习,啦啦啦!
一次只能贴5张,不爽,补贴第6、7张
今天大清早,太阳公公来问好!其实太阳公公还没起来,我就坐上早班的校车,快乐地前往校去。早上的空气清新,到了学校,照样洒向生机勃勃的校园,一片金黄色,预示着充满活力的一天的到来!照片1:早上8-10点是我的助教课程,普通物理实验——电容器。学生们虽然开始似乎精神状态不太好,哈欠连天(以后要想办法在一开始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但后来也渐入佳境——主要是发现时间似乎来不及了……图片为学生们做完实验后写报告。照片2,实验课前15分钟的介绍,我的板书。带完实验,是量子力学课,最近学密度矩阵、混合态、纠缠态和贝尔不等式,是以前没有学过的,终于,盼了两个月,终于学了在北大没有学过的东西了!撒花庆祝!中午吃午饭,自己昨晚做的,办公室的美国同学称赞我菜做得香(闻到了味道),给我增加信心,争取早日功力练成,好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下午1-2点,给新生的各领域研究介绍,今天是讲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实验领域,我不感兴趣,所以在睡觉。照片3,2-3点,Caltach的Prof. Jeff Kimble来介绍量子通信,听不太懂,也睡着了……照片4,4-4:30,丁肇中老同志来看看,点心会,来的人真是多,以至于吃的东西和快就告急了……大概是冲着丁同学来的,丁同学来好像是应香港某电视台邀请拍个纪录片,就拍一点和母校晚辈亲切交谈的画面,但是只和若干人交谈,其他满屋子的人就自己组队交谈。据说丁同学是来看球的。不知道要是不拍电视,丁同学会不会来弄个点心会,也不知道系里会不会突击式地抽风宣传。不过算是解决晚饭问题,尽管cookie很甜,吃不了多少(以至现在又饿了),而且蔬菜竟然都是生的(芹菜,花菜),美国人真是原始。从心里暗暗bs。不知后来如何,因为要赶上4:30的量子场论课,就先走了。后来也没什么吃的了,留着也没意思。丁同学的脸么,跟四年前来北大时没啥两样,也没啥新鲜。照片5,4:30-6:00,量子场论临时补课,花了整堂课推算一个散射矩阵的1/4部分,满黑板满黑板地写,以黑板两三个等号;推到后来老师有点晕了,跪在地板上核对讲稿……看了半晌,把黑板上的都擦去,说:对不起,推错了,请大家全擦掉。有看了一晌,说,好像黑板上的到最后不知怎的是对的了,请大家还是不要全部都擦去了。说罢,突然手机响,出去接收机,我们就burst into laughter……照片6,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同学看来都回去过周末了,黑板上留些这样的涂鸦:一个“头大”的小人,手里拿着Jackson,留下了一滴苦涩的眼泪(鼻涕?),真是太贴切了。注:Jackson是电动力学的经典教材,以习题繁复著称,Jackson Prob之于电动力学习题,就好比好莱坞之于美国电影。照片7,踩着薄暮,走向余晖。一周结束了,周末到啦!放松放松自己,研究生院放电影Pan’s Labyrinth(潘神的迷宫?),正好给自己忙碌的一天做个轻松的结束!电影非常好看,看完后不去想什么;这表明了一个转变。什么转变呢?看多了我的日志,就能感受到;-P回来了,写写日志,多么写意阿!
周三晚上三个教会的朋友要来我家和我“聊聊”,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拭目以待。(基督教会)
轮回阿轮回周日参加这边的例行舞会,虽然大部分不会跳,但不论看还是玩,都很high 也尽其所能地跳了一些摩登,和简单的交谊舞。为什么说轮回呢?以下种种,都让我倏忽间回到了当初进舞版的情形,以及那些难忘的朋友们——一样的周日晚上;一样的例行舞会,一样地,国标队的队员们聚集在一个角落,宛如二体的篮球架。我向国标队的各位老家伙们介绍自己,并努力记住他们的名字;就好像当初进版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老虫子们介绍自己,并努力记住大家的名字一样。只是,从未名ID,变成了英文名字。国标队的副主席在舞会间歇向我自我介绍,那种简洁明快的作风,让我恍如时光倒流,到了当初第一次去二体,老大一句“我是版二,hurricane”的明快。他们还邀请我舞会结束后去一起喝水,顿时,伴随着“鸡翅”的暖流涌上心头。新的舞种,撩动人心的旋律,就如当初第一次去一体的激动与踌躇满志。一样的……一样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只是,旧曲以散,化作心底的温情珍藏。 还是大胆地邀请了国标队的几个mm跳了几曲,还有mm主动邀请我跳的,让我感到受宠若惊。舞种很多,音乐非常不错,有青年公寓的高层次的感觉。初步统计,国标十项都有;还有类似交谊舞的American style-foxtrot、waltz、tango; (quick or slow)swing,mambo;salsa, merenge, bachata; A-tango,还有一种超好玩的苏格兰踢踏舞节奏的曲子,满场跑啊蹦啊,太有趣了。这边舞者素质很高,应该是有这个城市普遍素质高决定的。好像没有什么“社会人士”。美国人摩登确实不怎么地,但拉丁那是相当有感觉!(paso除外,场上有4对在跳,但没一对看出来是在斗牛……连逗牛都谈不上)不过他们可能技术上不够标准,但那种自我感觉,确实如谭老师所说,投入与表达。而且感觉他们并没有把国标的门槛看得太高;不像国内,一放国标曲子,场上人可能就少一半,以至于要专门搞国标舞会;而且你看这样的选曲,跟国标舞会没什么太大区别了。这边的人跳Salsa真是相当有感觉啊!一个女孩向我介绍这边的一个教salsa非常好的地方,打算去试试。不过没车,还真是很不方便……Anyway,趁今年比较闲,赶紧多玩玩。我感觉我的摩登还是比较有感觉,尽管觉得还是很难引带。哦,轮回,仿佛是那个与舞初识的萌动。
每天的生活在做饭中开始,带饭中结束。上次说过身处异地,方能更好地体会自己的文化;做菜是一个典范: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各地风味,游走于亲朋好友的饭桌与饭馆小吃铺间,习以为常,似乎菜只能这么做,人只能这么吃;到了这里,感受落差之巨大,便惊叹中华美食的精巧微妙。火候,配料,手法,顺序,时间…………这么多变量,每一个又微妙地控制着最终的口味。无论是简单如炒青菜、番茄炒蛋之类大庭广众所不齿的家常菜,还是耗时半天甚至一天,工序复杂要求苛刻的“上等”美食,都是靠经验积累出来的。甚至尝一口汤汁,就能准确判断什么放多了,哪里炒久了。因此,做菜如同中医,折射着中华文化的思考方式:用经验说话。不过中医终究事关人命,因此名声总不太好;而做菜,如果把营养学从中刨除掉而只剩工艺时,就当然不让地被人们捧做中华文化的形象代言。做菜这件事情,是介于兴趣爱好与生活必需之间的。人人都回做菜(年龄足够大),却态度不同;因此水平自然也高下立判。不过这发挥的空间是很大的,因为要喂饱肚子,不难;但要伺候好舌头,就永无止境了。美国看似不讲究这些,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谁何尝不想满足自己与神俱来的欲望?不过话说回来,让他们享受中华美食,也会不习惯——胃已经长成那样了。就这点,我们还是自我庆幸。扯远了。今天是想介绍一下自己初试糖醋小排的经验。这是继上次成功尝试咖喱鸡块(伴有咖喱土豆泥)之后的第二个风味美食。命名风味美食,是指“兴趣”成分比较高的,较之生活必需而言。就是不仅为了吃饱,而是为了吃好。最终究竟有没有吃好,暂且不论,态度可嘉,精神可嘉。翻菜谱,查百度,算是做了一番准备工作的。无奈对我现在的水平,做菜最终要的技巧——配料比例,是不写的——也没法写。正如以前一个亲戚说,做菜节目中最重要的信息,就在那隐而不显的“少许”——盐少许,味精少许,胡椒少许……不过这也是,一来个人口味不同;二来真正合适的量,只有不断尝试后才能得到,这时再问你应该放多少,恐怕也只能无奈地用“少许”来回答。越说越觉得中国菜像中医。Anyway,新手上路,以下过程还请大师不吝赐教——先拿出大块猪肉——排骨更好,有里脊肉的话可以做糖醋里脊,后者不切块,而是切条;放在热水解冻——本人不喜欢用微波炉解冻,可能感觉水更加自然一些。捞出切块(我喜欢用剪刀剪),放在腌缸里,加酒、醋、盐、味精、胡椒粉少许——嘿嘿,耍滑头吧!酒稍微多一些,不过不要太多,以腌制后吸收完为宜;醋烧放,在这里醋“糖醋”的醋,即不是调味的;而是让肉更容易嫩。胡椒粉稍多放,显出不同于家常菜的“风味”。用手捏(手感很爽)。腌制0.5-1小时后,裹面粉:在大碗里打一个鸡蛋打碎,加面粉、水、少量油——量以裹完肉块后刚好用完为宜。面粉与鸡蛋使肉块酥松,外酥里嫩——这是糖醋小排口感追求的境界。油锅多放些油——用来炸。油温热,中火翻炸,至肉熟,表面面粉泛黄,此时肉质口干基本成形,可以尝一尝。捞出。下面是炒白糖。锅中留少量油,加白糖少许(今天我放少了,最后味道不甜),小火翻炒,等冒泡并起大油烟;白糖会炒至深色,这就是最后成品的颜色。炒到泡小后,加少量水煮——千万小心油爆!——此时可加醋、少许盐、番茄酱(橱柜里番茄酱泛滥,加……)炒至略稠,加入肉块翻炒,同时加入葱姜,翻炒至看得像那么回事了,捞出。书上说最后要加淀粉香油勾芡,可能我没有放香油,也可能淀粉和水放太多了,最后很稠;加之勾芡前就觉得挺是那么回事了,似乎勾芡多此一举。哪位高手解释一下勾芡的作用吗?最终肉质口感不错,但味道不够甜,酸和咸倒是够了。欢迎各位新手来此交流做菜心得,高手来此指教^^
Prinson Break可以在www.fox.com上在线观看,不知道能不能一直保留第三季的,不过至少现在能看1-2集。国内的同学就别想了,你们自己下BT吧……每天的生活,在做饭中开始,带饭中结束。作业做完,无所事事。交作业意味着布置新的作业。一周的生活就在赶作业中进行。美国人平时作业占总成绩>=30%,鼓励学生讨论作业,学生平时一直处于对知识的紧张思考状态,考试不用像国内那样恶补。这或许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小trick。吴国盛老师就这样规定他的课,效果非常好,看来是受这边的教学体系影响。北大规定期末考试不能小于60%,如果反一下,平时作业不小于60%,哼哼……这边的学生课堂上不明白就问;到下课时间就走,不管老师又没有讲完没有国内浮躁的风气,浮躁是一种弥漫的毒气,你浸润其中,但又分析不清在哪里。在这里感觉恰相反;尽管可能自己骨子里的浮躁还需要净化;不过确实是非常好的氛围。文化,确实是非常玄妙的东西。今天献血未遂,国际学生要求在美〉3年,如果出国旅行后需要等〉1年。要是我每年都回家,基本没戏。在美国重要的是schedual,凡事appointment周五晚上华人教会小聚包饺子周六下午跟pp师姐上国标课周日上午及中午龙舟赛志愿者,下午club的舞蹈课,晚上舞会。周末,哦也!
今年是密歇根大学的中国年,本周日将举行大规模的赛龙舟比赛,一共有40个队共400多人参加(!!)。这似乎是美国每年一度的龙舟赛,各大学交替举行(不知道是不是确实如此),今年是第一次落户安娜堡这个美丽宁静而祥和的小镇。今天下午志愿者开会,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个大型活动当然要有学校出面主办,几个美国人给我们开会,其中一个介绍龙舟这个中国的传统,竟一下子举出三个来历,真让人汗颜啊……这次龙舟赛在美丽的Huron River河畔举行,还有加拿大的选手来参加,看来是相当隆重的。周五周六还对外开放练习,有三条船给大家自由报名参加。我是很想去,不过想明天要去献血,就不要掺和这么多事了,要把身体搞垮了就得不偿失了。不仅有赛龙舟,还有功夫(太极拳)表演和现场讲授,制作放飞风筝,手工折纸,乒乓球,歌舞表演等……总之是个很大型的主题活动。不知道美国人会怎样诠释中国文化。其实想可能在美国,在另一个文化,才能更好的体会中国文化,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浸润在一个文化中,没有差异对比,常常觉得理所当然,似乎人就应该这样活;到了新的文化,才发现,哦,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社会的精神机制还可以这样运作;才去认真体会自己的母体文化,那个蕴含无穷宝藏的,很多瑰宝却在逐渐消失的中华文化。文化是个很玄妙的东西。我报名了很多志愿项目,做风筝啦,手工折纸啦,其中有一项特别有趣:face painting,说是画脸谱,其实是给所有参赛选手脸上画统一的花,一定程度上区别不同队伍。老师说,那么多人,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完成,速度一定要快,assembly。我一开始没太反应过来assembly什么意思,她补充说:一排人,选手一个个走过去,一个人负责画眉毛,下一个画眼睛,下一个画鼻子……流水线阿,我当时就忍不住大笑……这里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周六和ppmm去上国标课;周日去学salsa和dance club的舞会。作业做好,就是一身轻松。
那总是不及故乡的圆。今天试图观察一下月球表面,用上上周在yard sale从一个小朋友花5美元买的一个天文望远镜,用最高倍120倍观察,发现表面确实凹凸不平。附件照片是我用手机拍的月亮,效果可想而知了……附带wiki上的月亮照片,差不多,稍微黄一点,而且左下方的凹坑明显一点,下方那个火山口的位置整整好好。看来月亮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的结果还是相当可信的。月球超出了目镜的观察视角,需要转动镜头才能看到全部,效果还是相当好的。据说可以用它看到木星卫星环和金星,不过先要想办法找到他们。附:wiki上的月球表面照片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Full_Moon_Luc_Viatour.jpg
中秋快到了,我给大家行个早礼,祝大家阖家团圆,幸福永久!尤其是在向我这样有些海外的孩子们,中秋月明思乡切,更要常和家里联系,唠唠家常,说说琐碎,就是让家人的牵挂得到最好的补偿了。说道此,又想起一件事,说是北大有一个本科生昨天突然猝死,具体原因可能和个人身体素质有关,不过据说也和这孩子前阵子熬夜,作息不规律有关。我想这真是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吧!千万别仗着自己年轻气盛(用老罗的话说,燃烧着两颗滚烫的肾),肆意践踏自己的健康。我在这里一个多月,对这点感受颇深:规律健康的作息,对自己身体好不说,对有效率的学习工作,绝对是非常有帮助的!人的身体,还是跟大自然的规律吻合一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位一致地享受每一天的阳光!要是熬一天夜,要好几天才能真正缓过来。要不就是上课哈欠连天,晚上睡眠不足,这就非常不好了。规律作息还有一点就是劳逸结合,你看我今天跳舞跳得非常爽,回来就有学习的动力了;要是每天坐在书桌前,难免会烦,学到后来也疲掉了。说到跳舞,今天去了这里的中秋晚会,本来是冲着节目去的,跳舞只是去玩玩;后来发现节目实在没啥意思——几个女孩(应该是姐姐阿姨们了)穿着无比平常的衣服走来走去,就算时装表演!!这个节目竟然重复三次,一样的人换几套衣服又上来了(还好没有互相换衣服),导致我看完第二遍就忍不住恶心走了;更直接导致我错过下一个节目——前北大十佳歌手现艺;更增加了我对这些时装的憎恨。不说了。出来看到一对美国老师在教American Style的交谊舞,尤其有salsa。这是我本来想学但在北大没有学的舞,到了美国,跳得人不少,也有些兴趣;在我们北大舞协现在是越来越受欢迎;今天尝试了一下,发现这种拉丁风格确实非常有意思。我现在发现一个吸引人的舞,一定要让人感觉到有捉摸不透的味道,你似乎总是能感觉到一些什么,但每次又能感觉到新的东西。就像tango,永远那么迷人,那么吸引舞者们疯狂地诠释着她。总之,在这里,尤其是刚到的新生,生活确实比较单调,能有跳舞这项爱好,我还是感到非常庆幸的。今天遇到很多ppmm想和我一起学舞,我打算找一位师姐一起去,她在这里学过一年半载,拉丁跳得不错,但摩登稍差点;我么正好倒过来,可以互相帮助。我想如果有机会能参加今年十一月的全国大学生比赛;U-Mich是连续两年的团体冠军,看来还是非常不错的。感觉这位师姐相当有气质,眉宇间透出拉丁那种激情与感觉,希望能好好帮帮我这个拉丁菜鸟,能拉摩兼修,无论比赛还是舞会都游刃有余。这里的秋天真漂亮,各种颜色的树叶,就像宣传册里那样美!
最近发现的新兴趣,新到手的手机,可以拍照听音乐什么的,主要有跑程序的平台,这个比较爽。其实手机的功能只有在去用的人身上才能显现出来。比如我这个人有录音的癖好,发现手机打电话和录音的功能结合,就实现了电话录音,把和亲人朋友的闲谈录下来,日后听听,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另一方面在这里,晚上和周末打电话是免费的,所以可以晚上骚扰在国内白天上班的同学。(不好意思,刚才思想开小差,又去玩游戏了……)主要是和父母通话比较自由,在卧室就可以,不用在客厅用座机。发现网上的手机游戏还真是不少,下了通过蓝牙传到手机,坐公车上就玩,玩腻了换几个。最近玩的游戏是手机版的合金弹头(两款,一个大屏幕比较爽,但操作不顺手;另一个小屏幕),手机版的合金弹头真是韵味不减,marco风采依旧阿!还有超级马利,和一个和超级马利很像的跳跳游戏。还有帝国时代,不过这个是中文版的,手机上只能显示小方块,非常不爽,其实是玩不了。另一个中文游戏是极品飞车,不过差不多能摸索到赛道,能玩个几盘;不过不知道怎么挑赛道,玩来玩去就这一个,没什么意思。还有几个比较有趣的游戏,一个叫疯狂过山车,就是操作过山车应对各种弯道,既要让游客爽又要保证安全。但是有的地方要加速,有的要减速,还是很有技巧的。还有一个叫纽约罪恶之都之类的,英文版,半RPG半动作类,就是房间里跑来跑去,跑到有敌人的地方要选择武器格斗;有动作还有剧情,做功也相当精美,是最近最热衷的一款。手机自带的游戏很不爽,都是试用版,玩得正紧张刺激时,让你付米,所以大都删了,只剩下一个3D保龄球,还是很不错的。手机还可以装各种软件,一个比较有趣的是电子指南针,是利用太阳,显示一个石英钟,你选择太阳的方位,就告诉你东西南北。不过这很多软件都是中文的,在手机上就显示小方块,比较郁闷。英文的么……大多都要钱的呗。还有一点不爽就是内存太小,只有几兆,要拍几张照,就要把歌删了;要听歌,就不能拍照录音玩游戏……快乐/占空间比最大的是游戏或软件,其次是拍照录音,最后是听歌。等看看有没有便宜的SD卡买来装载手机里。PS:本人仍是Nokia的忠实fans再补充:找到了帝国时代III英文版再补充II: 下了很多主题
今天让理性借着日出,伸张一下积郁的闷愁。人常常做自己觉得不好的事情,就比如我写上一片日记。用心理医生许大夫最常说的话,“这一定有他/她的道理”。情感冲动常常冲击理性的界限,或曰意义和道德的世界。道德作为世界规划的框架,如此复杂而精妙地构建着社会,让人不得不惊叹进化(注意:不是上帝)的神奇力量。理性与情感的张力,之间的界限,找不到比“人性/humanity”更好的词描述;但在寻找描述人的属性的最合适的词的旅途中,最终回到了这个自我重复的逻辑赘言,恐怕是颇为讽刺的事情。但人的奇妙之处也在于此:追求的目的,全在这旅途中实现了。尽管一年多来对于人性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使得我切肤地感受并惊叹于人这个复杂丰富的维度;暂时偏离(而不是远离)了理性的一元控制,自然不能简单地做加法到二元论;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主张:人性表现与两个方面:理性与爱;这也终是人类最强力量的体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如此完美地结合,并衍生了人类灿烂的文明,如果刨除让人不齿的片断,历史作为理性与爱的成长,还是令人叹服的。两者的优越性也是微妙的,仔细体会许大夫的话,似乎还是“道理”更占了上风;但作为规划者的理性,就其力量之源,还是要依靠爱的力量。但仅仅把两者划分为能源与机械的关系,又显得幼稚了,因为逻辑只是理性的低级技工,高级工程师的创造力,或曰理性的狂乱,是最令人着迷的。想到最近看的书,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连同假期看的他的 《峰巅与文明》,开启了一个有趣的世界——后者开启了疯人眼中的神奇世界;前者让文明通过疯人院与监狱把门重重地关上。人们不屑于一个把自己当作蘑菇的疯子;把他“温和”地关入疯人院;却残暴地用所谓“(绝对)理性”改造他;人们却把同样处于半疯癫状态的科学怪才供奉起来;但对其独特个性的尊重,却是一样的残暴。这种看似仁慈的规训,却是精神的改造,刨除目的性,其性质与纳粹的伎俩并无二异。然而人们总是把习以为常误以为理所当然;即使不是意识形态的刻意;残暴的统治带着仁慈的光环,让人们欢天喜地地感恩他的奴役。这种奴役表现在人们崇拜自己的创造物时,就有些令我担忧了。我这里直言不讳地谈论基督教,并不是对信徒的虔诚供奉与乐善好施的不敬与反对;相反,我在美国,除了课堂,去得最多的,就是教会。除去对教会人的友善的欣赏,我对基督教/任何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奇葩,兴趣盎然。人像他物供奉自己的灵魂,当然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只是与我,这是不可忍受的。我的灵魂只能接受我的理性的支配(这并不是说情感是理性的从属,而是指理性履行着“支配”这项职责),而不是那位“全能的神”。康德把理性的无限回溯推到上帝那里,与教会中人格化的神是截然不同的。把上帝人格化,也就使其沦落到了保姆的地位。一个理性的人所信仰的上帝,应当是理性本身,或理性的界限。如果是爱,那固然是值得宣扬的;或曰精神的宁静,那也是莫大的恩惠。但是这种通过供奉灵魂得到的恩惠,是让我难以为之的。如果是理性的供奉,就更难以接受。那些试图从科学角度证明上帝存在的所谓“科学工作者”,我只能把他们称作“科学技工”。科学技工独立于科学家;或说,丧失科学精神,在现代社会似乎是绝望地膨胀着。这里我也直言不讳地主张对一本叫《游子吟》的畅销宗教读物的反感。且不说他对科学的蒙羞;即使是一个清醒地信徒,看到自己信仰的超越的上帝,竟然被这样经验地证明了,也应当感到羞耻,而不是宗教狂热般地欢呼。
现在的心情很奇怪,似乎处于从国内的烦躁到此地的宁静的过渡期,因此情感与思想起伏很大。情感起伏,是很自然的,大概由于语言的关系,与本地人交流,还是预设了障碍,总是不够主动,但有觉得应该主动,于是很焦灼与煎熬。这于我是常有的。打住,说这些别人大概不愿看,也就不说了。别人一天处理那么多邮件,来看你的博客权当消遣,谁愿来听你满腹牢骚呢,况且还是个大男人。这想法来与设身处地,因为如果我看到别人的牢骚,大概也是直接跳过,不过也不尽然,因为常常感到,那些清晰明辨的言论,大概只在生命中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就是这样的琐碎,因为也跟真切。似乎自己的思想也处于一种僵化的模式,总是情感理性之间跳来跳去,然后艰难地做一个妥协,或是推托,让时间流逝,让生命流逝;另一种让人看得浑身难受的特征,就是总是把芝麻绿豆大点的事,跟生命联系起来,就像前面那句话。自己也还是常常做着让自己不齿的事情的。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或许是我现在的独特感受;即总是在矛盾中移动着平衡,阻尼很大,懒得动了,移动一小步,总要付出很大的力量;不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对自己的印象,也总是正反两面,不断交替地折磨着脑中的形象。心老了吗?可能是吧,也或者是用僵化的想法,去套用整个世界,世界就被拍平了。以前坚持的理性,坚持的最高原则,习以为常的还原准则,单一的视角,抑或是看清楚了很多东西,抑或是对世界没有激情,抑或是生命燃烧殆尽,抑或是……意义,意义的世界,追求意义的世界,意义就主宰了你的世界。把自己撕裂在意象与真实中,虚幻与实在,幻想与直接,大概把你折磨得体无完肤。或许是个危险之谷——真实的情感,珍惜人间最美好的亲情;意象的世界,构造越来越统一的理论,用理性以一想,应该是不矛盾的吧;那么矛盾之源,在哪里?在我还是被模糊了双眼,非此或彼,而是一种变态的虚幻追求,或另一种镜像?用理性一想,哼哼,理性有什么好的?他在日出的时候接着太阳的光芒,让你觉得力量无穷,是世间唯一值得依靠的力量——比那位上帝的儿子更强;黑也降临,他就衰微了,在你内心的声音,开始犹豫不决,开始迟疑,开始退却,甚至开始消逝……人在夜晚安眠,就是躲避这种内心绝望的黑洞吧!是敏感,还是迟钝?意义的世界,还是幻想的世界?耶稣说放下自己,跟我来吧,我不。我不谦卑?谦卑,哼,谦卑……佛说去听自己的心,我的心,在哪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追求与倚靠。当意义的世界开始消融的时候,我用什么去支撑,延续自己的习惯?思想终究不是那么终极的东西吧,人的心,实在是复杂,而容易纠缠的象。
1-734-223-3749谢绝推销与谈论政治。欢迎谈论宗教。请勿发短信,欲发短信请预付接收短信费。请在工作日晚9点(美国东部时间,与中国时区相差12小时)以后以及周末骚扰。如需长时间骚扰(陌生人>0.5小时,熟人>3小时,亲人不限)请在此博客预约。
这个我最喜欢的二维过关游戏,伴随我成长。从我初中时就迷恋,那时打的应该是二吧,最早在卢湾体育馆二楼的游戏机长廊,在卢湾区上学,近水楼台,还曾要到 了姚明的签名——那时他还在上海东方大鲨鱼队,是我唯一一次要明星的签名;-)跑题了……那时不知道叫合金弹头,只知道叫“越南战争2”,我现在还不知道 越南战争这个游戏长啥样……那时真的很小,那种坐在街机前还感觉街机很庞大,向看IMAX电影那种享受。而且感觉这个小人真的很好玩,被其风格吸引,后来 愈发对其合金弹头风格的小人着迷。后来知道了叫合金弹头,也升入了高中,接着X和三出现了。三的出现让我多么为之兴奋阿!那时竟然还在高中班级里打,要知 道作为班长,我是严令禁止在班级电脑上打游戏的——不过我也没完全违反,至少在学习日如此。三的出现也早就了数学班一大批合金迷,人们纷纷竞争X币通关, 不过那种一币,甚至一命的传奇是永远达不到了。我在街机房见到过险些一币通关的,呆坐着看了很久。高 中还是有些叛逆的,或许应该这样,但我的叛逆中获得的快感,大概都在街机房了。街机房当然是很“邪恶”的场所,因为写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就感觉是和 淫秽等连在一起的,这个观念连同舞厅,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藏了很久。住宿,每周五放学回家,到家钱都要去报道似的去街机房,有些上瘾的,又忘我的。曾经在 街机房被勒索要钱未遂事件也不能阻挡我;况且我强壮了。家附近的街机房有好几个的,每个都有合金弹头,只是新的(如三,四是不指望了)不多,虽然我最喜欢 三,不过玩玩旧的也不错,因为相对简单,不会难么快死。我每次玩是很有节制的,或者说不舍得多花钱,抑或说觉得多花钱玩就没意思了。一般是一块钱三个币, 连着打(有时打两个),玩了死了,也就结束了。周复一周,当然是很有进步的,goes farther and farther,不过后来也就越难了;再后来,有了电脑,突然发现模拟器这个好东西!!!于是不去街机房了;但是,但是阿,街机房里那种乐趣也没了。就好 像电脑的出现让街机房渐渐进入历史一样。除了总去的那家,其他地方也去的。初中的时候,常常去玩结果晚回家,也有在里面常常不舍得出来的。有时候也在学校 附近玩,这样就是和其他人一起了,也就弄得更晚。不过初中这样天天走读和上班族挤在一起的独特乐趣,进了高中住宿后也没有了。合金弹头,随着电脑的出现, 虽然更accessesable,但还是越来越远离我了。四出现的时候,我当然是在电脑上先玩的,而不是街机房;终于,后者没落了。尽管街机房的效果是电 脑没法比的,更关键的是那种氛围。高中竞赛班,有很长一阵在卢湾区工会,下面就是一个很大的游艺厅,也不贵,于是可见竞赛班的同学常去玩。必玩的,而且所 有人都玩得,是赛车,把一排八辆全包了,尽管是无比熟悉的赛道,每次仍然很HIGH。我和胖子之后会去合金弹头的机器,只有一台,玩得比较多的是三,后来 四出现了,就被取代了。我在胖子面前算是专家,当然跟那个每次玩时都里三圈外三圈的署名“GOD”的牛人是没法比。四出现后,街机房开始没落,我也通过电 脑,渐渐远离了亲爱的合金弹头,尽管它还在更新。五出现时,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期待与兴奋。后来,手机版的也有了。十周年了,合金弹头终极版六似乎出现了,伴随着它的,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的这段回忆也封存了。似乎合金弹头,给我贴上了封条与标签。(这是一篇从校内网上转载的前不久写的旧日志)
安娜堡是个好“空间”,安静祥和,但是往往内心“空间”的烦躁也是难免的。发现空间确实是个发泄的好地方。当然了,这个空间的发泄与日记空间是不同的,因为这个空间是让大家分享的,分享我的思想与情感。某种哲学认为人的意义在于交流,或曰碰撞(什么哲学流派?我也不清楚,反正肯定有这种流派);anyway,不讲主义,只扯淡。要扯大家喜欢的淡,不喜欢的,要么留到日记里去写,要么看官直接跳过。很多想法,憋着也确实挺难受(例如最近对基督教的看法,以后再谈)。你看,上面谈了这么多空间,人是多么有趣,因为他的空间是无穷维的。无穷便有无限可能。我这里,当然不能把我的所有空间展示在这里,一者我自己也不了解我自己;二者这里是一个分享的子空间。人这样一个无限可能,不可能从一个角度看清全部,总需要从不同的剖面,不同的“子空间”来感悟。PS: 要改改分析与说教的毛病,前提之一是有人看着觉得不爽了。PPS: 照片是我做菜的子空间。新手上路,请多关照!